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专区地理二轮专题课件PPT整册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2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2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2周期3速度,-4-,-5-,-6-,-7-,-8-,-9-,-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地球自转特征和地转偏向力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①侧视: 自西向东 。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 左 偏,赤道上不偏转。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 夜 半球,乙为 昼 半球, 为 晨线 。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 球体 。 (3)周期: 24 小时。
易错辨析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4)昼夜交替的分界线——晨昏线①晨昏线的概念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圈,故又称晨昏圈。
备注:α: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β:太阳光线与纬线夹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②晨昏线的特点a.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b.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 垂直 ,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 相切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0°。 c.晨昏线的移动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 相同 ,都是约15°/时,方向 相反 ,为自东向西。
2.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 乙地 相对位置偏东, 乙地 时刻较早。 (2)地方时①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 相同 。 ②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 60° ,地方时相差 4小时 ,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 2时 。
(3)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 15° 。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特别提示(1)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的地方时。(2)国际标准时间, 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 地转偏向力 。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 右 偏,南半球向 左 偏,赤道上不偏转。
地球自转特征和地转偏向力1.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①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等,15°/时。②任意纬度φ线速度=1 667千米/时×cs φ。③在地球表面上,同纬度的地点相比,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地势越低,线速度越小。④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利于卫星向东发射。
典题示例1(2013天津卷,8~9)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简单,但正确率不高,主要是很多同学不理解题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恒星是不运动的,恒星视运动其实就是地球的自转运动。正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才拍摄到恒星视运动轨迹。第(1)题,第(2)题,
命题立意 本题以恒星视运动照片为背景,考查北极星仰角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球自转速度,命题视角新颖,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考查明显。答案 (1)A (2)B
【对点训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2.“手势”记忆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1)“左右手”演示法是判断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要领是掌心朝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的偏转方向。据此判断下列表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判断方法的是②③。
(2)地转偏向力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典题示例2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两大河的河口图为依托,考查半球判读和地转偏向力的应用,命题方式传统,但考查区域定位、图文信息获取和迁移知识能力效果明显。答案 C
【对点训练】下图示意太阳系部分行星运行轨道,假如站在甲行星上的某人能看到北极星,则此人所在半球的物体水平运动时( )A.偏向力向右B.偏向力向左C.偏向力向上D.偏向力向下
昼夜交替和晨昏线1.晨昏线的判读 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自转方向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2.晨昏线的主要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晨昏线,反过来,也可根据晨(昏)线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而定半球。如图1,若 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为北半球。反之,为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半球。
(2)确定地方时利用晨昏线上的四个特殊点可判断地方时:
(3)确定太阳直射点
(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典题示例(2013江苏卷,1)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B.(15°S,135°W)C.(23.5°N,0°)D.(23.5°S,180°)
图示P点刚好日出,说明P点所在的EF晨昏线为晨线,此时与晨线交于赤道的135°E地方时为6:00,则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为135°W;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范围在南极圈内,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小于23.5°S。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一艘海轮的行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考查光照图的判读,重点考查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应用昼夜交替、晨昏线知识的能力。答案 B
【对点训练】(2018山东菏泽期中)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2)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时差计算和日期变更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特别提示(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典题示例1(2018全国Ⅱ卷,6)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时区计算。图中所示为南极大陆部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恩克斯堡岛位于165°E附近,此时正值正午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根据“东加西减”的时间计算,可知北京时间约为7日9时,故A项正确。
命题立意 本题以恩克斯堡岛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北京时间的计算,突出主干知识,引领教学方向。并且通过恩克斯堡岛极地科考站建设,将大国自信、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考生充分认识地理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魅力。答案 A
【对点训练】(2019广西桂林十八中模拟)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A.6小时B.7小时C.10小时D.11小时(2)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在伦敦和悉尼(32°S,151°E)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A.当地时间22~23时B.当地时间19~20时C.当地时间21~22时D.当地时间20~21时
(1)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提示:①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零时时。②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日期的统一,人为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从北极点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侧,经过萨摩亚、斐济、汤加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侧,继续沿180°经线到达南极点。
(3)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例如: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典题示例2(2014天津卷,11)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B.1/3C.1/2D.3/4
思路分析考查时间计算。依照题意知,北京和芝加哥相差14个时区,飞机起飞时为芝加哥当地时间6月21日22时,飞行14小时后到达芝加哥,为芝加哥当地时间6月22日12时,此时,东十二区为6月23日6时,地球上属于6月23日的范围为6个时区,属于6月22日的范围为18个时区,约占地球的3/4。故D项正确。
命题立意 本题以客机航行为背景,考查时间计算和日期范围的确定,同时考查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素养、地理计算能力等。答案 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5节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北极星,自西向东,恒星日,不透明,东加西减,地转偏向力,不偏转,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5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课时作业,易误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单元 第2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件练习题,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周期3速度,-5-,-6-,-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