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作业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作业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作业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作业2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达标测试,共6页。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
    答案 A
    解析 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的基因库将增大;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其突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和种群数量无关;种群数量增大,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2.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答案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3.在某一种群中,经过调查得知,隐性性状约占(等位基因用A、a表示)9%,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 )
    A.0.9、0.82 B.0.36、0.55
    C.0.49、0.42 D.0.18、0.73
    答案 C
    解析 已知隐性性状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9%,那么a基因的频率为0.3,则A基因的频率为1-0.3=0.7。在理想的状态下,运用遗传平衡公式进行计算: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7×0.3=0.42,C项正确。
    4.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 )
    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Ff基因型频率为52%
    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
    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随机交配,且子代生活力一致,则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即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A、D两项错误。雌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30%+60%×1/2=60%,f=40%,雄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20%+40%×1/2=40%,f=60%,随机交配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代中Ff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40%×40%=52%,B项正确。在子代中,F基因频率在雌兔、雄兔中均为50%,C项错误。
    5.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 )
    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变异
    答案 C
    解析 白纹伊蚊抗药性的产生不是杀虫剂造成的,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一年后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杀虫剂仅杀死少量白纹伊蚊的原因是原来的白纹伊蚊中有抗药性个体,杀虫剂杀死的是没有抗药性的白纹伊蚊,剩下的为有抗药性的,所以再用同样的杀虫剂效果就不好了。
    6.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②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B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③是自然选择学说,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④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项错误。
    7.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变异角度看,这种蜣螂后腿卷曲的出现是因为突变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该蜣螂与普通蜣螂可能还是同种生物,说明它们之间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由于突变的存在,蜣螂种群中存在普通蜣螂和“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使“生活品味”提高的蜣螂基因频率提高,故B、C、D三项正确。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浅色桦尺蠖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
    答案 B
    解析 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在使用皮康霜之前,有的病原体就会因突变而对皮康霜有抗性,皮康霜对病原体进行了选择,保留了有抗药性的个体;狮和虎是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华南虎和东北虎为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黑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之间只存在一个性状的差异,灰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
    9.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
    C.生物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答案 D
    解析 物种生存在开放的环境中,受生存环境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能单独进化。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较弱的个体,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生存和发展。生物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种间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个物种一旦绝灭,会影响到与之有关的其他物种的生存和进化。
    10.科学家曾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请回答: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__。
    (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活了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_______。
    (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
    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答案 (1)种群
    (2)生殖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3)基因突变 (4)少
    (5)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基因
    解析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可构成一个种群。
    (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比目鱼形成不同物种,即形成了生殖隔离,其外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
    (4)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形成的种群中基因数量较少。
    (5)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物种形成的内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冲A挑战练………
    11.某一自由交配的昆虫种群,控制昆虫某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及相应个体数目分别是AA=77,Aa=94,aa=29。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0.62,a的基因频率为0.38
    B.如果若干代后A基因频率不变,则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C.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不改变
    D.若下一代有500个个体,则杂合子约有236个
    答案 C
    解析 A的基因频率是0.62,a的基因频率为0.38,因此若下一代有500个个体,则杂合子(Aa基因型)的个体约有2×0.62×0.38×500≈236(个),A、D两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发生变化,C项错误。
    12.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
    答案 C
    解析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变异的利与害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项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C项正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快慢取决于哪种性状表现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D项错误。
    13.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连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如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库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可能会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C.当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D.蜥蜴中所有的基因W与基因w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而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项错误;当蜥蜴数量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剧烈的种内斗争使控制适应环境的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不适应环境的性状的基因频率下降,从而可能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B项正确;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表示生物进化了,但并不能据此判定两种蜥蜴产生了生殖隔离,C项错误;蜥蜴的基因库不但包括基因W与基因w,还包括蜥蜴的其他基因,D项错误。
    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下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00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答案 (1)基因 基因和基因型/遗传物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②③
    (3)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使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
    (4)生殖隔离 A、E
    解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就是基因多样性,基因的差异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②③,因为②③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3)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可能会导致⑥⑦的生活环境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而导致生殖隔离。(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原有物种变异的不同,再由于生活环境的选择不同,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而渐变形成的。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2节 DNA的结构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2节 DNA的结构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课时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果蝇的灰身,下图是甲,下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野生型果蝇具有红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 减数分裂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