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13诗歌思想感情的4大题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13诗歌思想感情的4大题型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儿女情长类,常见诗歌情感六大类型,忧国忧民类,建功立业类,送别漂泊类,生活杂感类,思乡怀人类,考点解读,题型探究,题型一词句情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常考题型和易失分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做出评价的极少,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高考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以“概括并分析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命题思路出现。
题型四 评价观点态度
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
题型二 典故情感题
题型三 整体情感题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4题型
题型一 词句情感题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野 歌 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 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题型二 典故情感题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步走”概括分析典故情感题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金陵望汉江 □ 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题型三 整体情感题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6把钥匙
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6把钥匙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6把钥匙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黍离之悲了。4.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概括分析整体情感的6把钥匙5.看意象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行客”“归鸿”等意象就蕴含着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之情。6.看关键(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①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②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也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通过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题型四 评价观点态度 观点与态度,即诗人在诗作中所表露、暗示、折射或表达出的对人、事、物、景等的好恶、褒贬、臧否的态度与倾向,它与思想内容密不可分。常见考查方式 1.(2018·全国卷Ⅲ)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2.(2014·江西卷)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2013·北京卷)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课件,共45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PPT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共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