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含解析岳麓版(14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含解析岳麓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质检卷十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机会。如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C.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D.儒学适应统治者的迫切需要2.(2021·湖南永州三模)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四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学派论述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大力宣扬为民谋利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A.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B.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C.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D.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3.(2021·四川达州二模)西汉以来,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的正统地位。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学者决定法律解释B.儒家学说影响加深C.郑玄注经较为透彻系统D.儒学思想纷乱发展4.(2021·河北邯郸一模)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他的地位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稳固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升格为封建正统思想B.儒学已实现与佛学的合流C.孟子思想有利于儒学摆脱困境D.孟子思想优于孔子的思想5.(2021·辽宁锦州一模)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赋税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6.(2021·湖北十一校二联)据下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材料一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载:“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材料二蜀地楮纸耐磨又绵软,是制作交子的原料。方回《忆我》诗云:“朝廷易楮币,百姓骈叹吁。”材料三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有“宋时蜀刻甲于天下”之美誉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品精美程度最高B.北宋交子制作原料为“柔木”和楮纸C.福建是宋代活字印刷三大中心之一D.成都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的发达7.(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卷)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8.(2021·四川德阳一模)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惮、悲、哀、怨等字眼的诗篇有上百篇,约占全书的近一半,其中“忧”字出现次数最多。这反映出( )A.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B.贵族群体的忧患意识C.儒家的社会责任意识D.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9.(2021·山东潍坊一模)《聊斋志异》中爱花雅士马子才与花贩陶氏姊弟初相识,斥两人“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后来却与陶姊结成佳缘,但仍“耻以妻富”。这主要反映出( )A.儒家文化与市民文化冲突交融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地位提高C.逐利观念成为当时主流价值观D.士人阶层摆脱封建礼教束缚10.(2021·安徽芜湖二模)如图所示,秦代小篆整齐庄严,纤劲秀丽之美在秦封泥和汉瓦当上都有所呈现,这反映了( )A.我国书法艺术走向成熟B.秦汉保密手段渐趋完善C.秦汉政治制度重大变革D.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11.(2021·山东滨州一模)下图为清代山东潍县年画《二月二》,描绘了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该画( )A.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说明重农政策的严格推行D.客观还原了历史真实面貌12.(2021·黑龙江哈九中四模)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又称“梆子腔”,起源于先秦时期,繁盛于清乾隆时期。秦腔形成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这体现出( )A.专制统治推动了文化发展B.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C.艺术传播与地域特色结合D.秦腔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1·广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尚书》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材料二 从隋末动荡中走来的贞观君臣,对于如何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怀着高度的警惕,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唐太宗曾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就出现了“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大治局面。——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7分) 14.(2021·山西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化史的进程往往突破王朝界域,有着自身的发展序列,故中国文化史分期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冲决王朝樊篱,按文化自身演变的阶段性作出分期。同时,中国文化的进程,日益广泛、渐趋深刻地与外域文化发生互动。根据以上判断,可将中国文化史做如下分期: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经典之经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第六,东西方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近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 答案:1.B 解析材料“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士人流动频繁,材料“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反映的是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故选B项。2.D 解析根据材料“为民谋利”“实现民众的利益”“以百姓心为心”“珍惜民力”等可知,这些主张均重视民众的力量,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材料主张并非均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排除A项;儒家提倡“克己复礼”,并不主张突破礼制的束缚,排除B项;根据材料“反对战争”可知,道家思想并不适应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且儒家、墨家也都不主张争霸战争,排除C项。3.B 解析材料反映汉朝时期,经学大师用儒家经典解释法律条文,说明儒家经典影响了法律的实施和完善,故选B项;儒家学者只是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条文,“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朝廷规定郑玄的正统地位并不能反映出郑玄注经更透彻系统,排除C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经学家以经释律体现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人们的重视,“纷乱”一词并不恰当,排除D项。4.C 解析由题干可知到了宋代,孟子升格运动奠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稳固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产生并不断形成体系,孟子升格运动有利于传承儒家道统,有利于儒学摆脱困境而实现复兴,故选C项。5.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不合理,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对赋税制度的看法,不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制度,与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关于赋税制度的看法,不是限制商品流通,排除D项。6.D 解析由材料“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蜀地楮纸耐磨又绵软,是制作交子的原料”“蜀刻本开版弘朗,字体遒劲,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知,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蜀地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即成都印刷业发展得益于造纸业的发达,故选D项;题干中只有材料一提到了杭州印刷品是上品,其他两则材料都没有提及,孤证不立,排除A项;题干只有材料二提到了北宋交子的制作原料问题,所以也有孤证不立的不足,排除B项;题干只有材料一提到了福建的印刷术,但并不是说其是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而是说其印刷品的质量相对不高,排除C项。7.B 解析宋应星引用《尚书》中周武王访问箕子,知晓了制盐,认为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知识分子也应该懂得纺织的相关事宜,知识分子对于手工业等知识的了解,有益于国计民生,是经世致用的思想的体现,故选B项。8.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诗经》中蕴含了忧患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诗经》由孔子整理,是儒家六经之一,彰显出儒家的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诗经》中的忧患意识,并未体现出人们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排除A项;《风》多采自民歌,反映的是人民生活的场景,并非由贵族创作,排除B项;《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排除D项。9.A 解析“耻以妻富”不是耻妻,而是耻以贩花致富,文化冲突与材料“爱花雅士”“为市井,有辱”相符,“结成佳缘”反映了交融,故选A项;商人地位提高,与材料中“耻以妻富”不符,排除B项;“爱花雅士”的理学思想是主流价值观,排除C项;摆脱封建礼教与材料中“但仍‘耻以妻富’”不符,排除D项。10.D 解析根据材料“秦代小篆整齐庄严,纤劲秀丽之美在秦封泥和汉瓦当上都有所呈现”可知秦代小篆被继承下来,故选D项;材料内容与我国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无关,排除A项;仅以封泥不能判断保密手段完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C项。11.B 解析年画中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反映了民众期望国泰民安,五谷丰收,故选B项;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而材料是年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排除A项;清代山东潍县年画寄托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政策,排除C项;绘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不能客观还原历史真实面貌,排除D项。12.C 解析根据材料“秦腔形成后,开始在全国传播,西路流入四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成为晋剧,在河南成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可知秦腔与地方特色结合形成了地方剧种,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制统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秦腔的产生与传播,没有涉及南方民众的文化,无法体现出北方民众文化品位更高雅,排除B项;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戏剧成熟,排除D项。13.参考答案(1)原因:血缘氏族关系的浓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悠久稳定的农耕文明;夺取政权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儒家思想的浓厚伦理色彩。(2)措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戒奢从简;劝课农桑等。(3)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了明清儒家思想;为近代人本主义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14.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唐中叶至明中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论证:在制度文化方面,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在思想方面,儒家学派理学形成并发展,成为官方哲学,塑造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在文学艺术方面,诗词、戏曲、小说、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成熟并应用,在中医学、农学等方面出现了总结性巨著。综上所述,唐中叶至明中叶时期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三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五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含解析岳麓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