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检测试卷(四)(word版含解析),共21页。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检测试卷(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2·陕西西安市期末)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大气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城市水循环过程中( )
A.硬化城市地面,会使①增加
B.人类活动不会对②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使各地区③增加
D.④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且被蒸发(腾),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水”和“绿水”的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完全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4.下列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上内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C.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数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2022·河北张家口市期末)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深度。读“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2021·吉林希望高中期中)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被热带沙漠环绕,海区狭长封闭。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该时期结束后气候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1千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红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度较高 B.蒸发较少
C.地处高纬 D.降水较多
8.下列关于波罗的海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C.与外海连通,盐度得到稀释
D.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入海径流量较大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M B.N C.Q D.K
10.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11.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蕴储量大 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
下图为“洋流与等温线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对于图中甲、乙洋流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洋流为暖流 B.乙图中洋流为寒流
C.甲图中洋流为寒流 D.纬度未知,洋流性质无法判断
13.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不会加剧海洋污染的扩散 B.顺着洋流航行更浪费燃料
C.寒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寒暖流交汇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下图为“某海陆位置局部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陆地的沿海海域( )
A.有大量淡水流入 B.有暖流经过
C.有寒流经过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15.该海域沿岸气候特点是( )
A.温暖湿润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炎热干燥
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近年来,江苏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读“我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18~20题。
18.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
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
C.水循环速度改变 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
19.一些年份的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海域经常发生赤潮事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洋生物因水温太高而死亡
B.海洋生物因过度缺氧而窒息死亡
C.海洋生物因缺乏围栏保护而中毒死亡
D.海洋生物因船舶漏油污染海域而死亡
20.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B.禁止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D.禁止捕捞,封海育鱼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1)图示海陆间循环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列举水循环对图示地区的影响。(4分)
(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水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涨落现象。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使库侧水位与海侧潮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示意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
(1)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有何优势?(4分)
(2)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潮汐能”的原因。(6分)
(3)有专家认为我国的钱塘江口不适合建潮汐位能发电站,联系材料说明理由。(2分)
2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洋流运动对全球热量的平衡、流经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②是________流(填“暖”或“寒”),该洋流会使流经海区的海水温度________、海水盐度________、海域上空大气湿度________。(4分)
(2)某船队从日本出发前往美国,若想节省时间,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能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海区是________(填序号),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下列选项所示海水等温线图中,能表示上图中洋流④的是( )(1分)
(4)如果太平洋②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石油向________方向漂流,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3分)
24.(2021·云南昆明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1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1)图中A河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渤海盐度较低的原因。(3分)
(3)分析渤海海水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结冰的主要原因。(3分)
(4)渤海海冰冰情严重时,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2分)
A.海水水位抬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水盐度降低,不利水产养殖
C.海冰封冻港口,堵塞航行通道
D.海水运动增强,损坏海上设施
(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海冰可以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加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人建议大规模开采。对此做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检测试卷(四)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2·陕西西安市期末)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用水终端、污水处理厂、大气水、自来水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大气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城市水循环过程中( )
A.硬化城市地面,会使①增加
B.人类活动不会对②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使各地区③增加
D.④的增多,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是地表水经③(蒸发)作用产生的大气水,乙是地下水经④(抽取)进入的自来水厂,丙为用水终端,丁为污水处理厂。故选A。第2题,据图可知,①为下渗,硬化城市地面,会使下渗减少,A错误;②为降水,人类活动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对其产生影响,B错误;③为蒸发,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部分地区蒸发会减少,C错误;④为抽取地下水,如果过度抽取,可能导致地面沉降,D正确。故选D。
下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且被蒸发(腾),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水”和“绿水”的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完全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4.下列关于“绿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上内循环产生显著影响
C.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数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蓝水”和“绿水”均来自于降水。“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而“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故“蓝水”的数量与“绿水”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不包括地表径流,而且土壤水和地下径流也存在显著的区别。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属于“蓝水”。第4题,“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没有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海上内循环与陆地各水体关系不大。“绿水”进入大气后,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的CO2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受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绿水”数量也会发生季节变化。
(2022·河北张家口市期末)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深度。读“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根据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最高并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曲线。进而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第6题,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海水密度由表层到深层深度增加、密度增加;洋流会对海水密度造成影响。
(2021·吉林希望高中期中)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被热带沙漠环绕,海区狭长封闭。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该时期结束后气候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1千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红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度较高 B.蒸发较少
C.地处高纬 D.降水较多
8.下列关于波罗的海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C.与外海连通,盐度得到稀释
D.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入海径流量较大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偏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强,B、C错误;由材料“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被热带沙漠环绕”可知,该区域全年降水较少,D错误;河流注入少,年均入海径流量较小,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盐度较高,A正确。第8题,与外海连通,盐度会升高,C符合题意,故选C。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M B.N C.Q D.K
10.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11.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蕴储量大 B.稳定,无污染
C.目前利用率高 D.分布广,易开发
答案 9.D 10.B 11.A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能流密度最大,故仅考虑发电效率,K海域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10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风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第11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足之处是其发电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波浪能发电尚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下图为“洋流与等温线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对于图中甲、乙洋流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洋流为暖流 B.乙图中洋流为寒流
C.甲图中洋流为寒流 D.纬度未知,洋流性质无法判断
13.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不会加剧海洋污染的扩散 B.顺着洋流航行更浪费燃料
C.寒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寒暖流交汇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据图可知,甲是北半球的寒流,乙是南半球的暖流。故选C。第13题,洋流会加剧海洋污染的扩散,A错误;顺着洋流航行节省燃料,B错误;暖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错误;寒暖流交汇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D正确。
下图为“某海陆位置局部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陆地的沿海海域( )
A.有大量淡水流入 B.有暖流经过
C.有寒流经过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15.该海域沿岸气候特点是( )
A.温暖湿润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炎热干燥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从经纬度位置来看,该区域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陆地淡水流入海洋的极少。从表格数据得出,沿海水温低于同纬度外海水温,说明沿岸有寒流经过,故本题选C。第15题,非洲南部西海岸纬度低,气温高,降水稀少;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减湿作用,选D。
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近年来,江苏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答案 16.C 17.B
解析 第16题,连云港降水集中在夏季,春秋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①正确;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不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②错误;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③正确;连云港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潮汐能,④错误。故选C。第17题,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给鱼类的繁殖、恢复提供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故选B。
读“我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完成18~20题。
18.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
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
C.水循环速度改变 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
19.一些年份的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海域经常发生赤潮事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洋生物因水温太高而死亡
B.海洋生物因过度缺氧而窒息死亡
C.海洋生物因缺乏围栏保护而中毒死亡
D.海洋生物因船舶漏油污染海域而死亡
20.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B.禁止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C.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D.禁止捕捞,封海育鱼
答案 18.B 19.B 20.A
解析 第18题,含磷、氮的化合物排入海洋中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B正确;并不会抑制海水水面蒸发,水循环的速度并不会发生改变,A、C错;对某些海生植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有可能导致藻类等繁殖加快,D错。故选B。第19题,赤潮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一方面,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死亡分解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贝等海洋生物缺氧窒息而死;另一方面,它们在代谢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生物毒素,引起鱼类等病变,B正确。第20题,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A正确。海洋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适当进行水产养殖,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做到捕养结合,B、D错;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会加剧海域污染,不利于海洋环境的保护,C错。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我国东北平原的三江湿地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世界保护区行列。
(1)图示海陆间循环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列举水循环对图示地区的影响。(4分)
(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我国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6分)
答案 (1)f→a→b→c→d→e g→b→c→d
(2)①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促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②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3)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 (1)根据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概念和环节即可得出答案:f→a→b→c→d→e连接海洋和陆地,构成海陆间循环:g→b→c→d四个环节都位于内陆地区,属于陆地内循环。(2)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为人类提供水源;地表径流和降水不断塑造地表形态等。(3)分析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水的来源(径流、降水)、水的排泄(蒸发、下渗、径流)等角度分析,据此结合三江平原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分析解答即可。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水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涨落现象。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使库侧水位与海侧潮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示意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
(1)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有何优势?(4分)
(2)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潮汐能”的原因。(6分)
(3)有专家认为我国的钱塘江口不适合建潮汐位能发电站,联系材料说明理由。(2分)
答案 (1)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
(2)我国东部沿海常规能源短缺,而该地区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潮汐能属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3)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解析 (1)风力发电需要有强大的风力才可产生电能,且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受天气的影响小,而且占用土地少。(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短缺,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开发潮汐能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而且能带动经济发展。(3)联系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图可知,建设潮汐位能发电站需要水库蓄水,而钱塘江口口大肚小,没有建水库的条件。
2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洋流运动对全球热量的平衡、流经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②是________流(填“暖”或“寒”),该洋流会使流经海区的海水温度________、海水盐度________、海域上空大气湿度________。(4分)
(2)某船队从日本出发前往美国,若想节省时间,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中能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海区是________(填序号),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下列选项所示海水等温线图中,能表示上图中洋流④的是( )(1分)
(4)如果太平洋②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石油向________方向漂流,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3分)
答案 (1)暖 升高 升高 升高
(2)③ ⑤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
(3)B
(4)东北 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的海域范围
24.(2021·云南昆明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会产生结冰现象。渤海三面环陆,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连接。渤海水深较浅,海水盐度在我国四个海区中最低。图1为2021年1月渤海海冰分布图,图2为辽东湾沿岸海冰景观。
(1)图中A河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渤海盐度较低的原因。(3分)
(3)分析渤海海水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前后结冰的主要原因。(3分)
(4)渤海海冰冰情严重时,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2分)
A.海水水位抬升,淹没沿海低地
B.海水盐度降低,不利水产养殖
C.海冰封冻港口,堵塞航行通道
D.海水运动增强,损坏海上设施
(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海冰可以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利用。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加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人建议大规模开采。对此做法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2)渤海海区周边有众多河流的注入,稀释了海水盐度,海水盐度较低;渤海与外界盐度相对较高的海区的水体交换较弱;渤海所处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相对较少,盐度较低。
(3)水温低,海水易结冰;受周边陆地的影响明显,降温较快,海水易结冰;盐度低,海水易结冰;海区水体量不大,易结冰。
(4)C
(5)赞成: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渤海与华北地区距离近,运输成本低;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可减轻海冰对航行通道的影响。
不赞成:大规模开采海冰,可能对渤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大规模开采海冰作为淡水资源供给华北地区,可能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加剧土地盐碱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