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_观沧海 4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35387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学课件ppt
展开1、了解作者及其写此诗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的反复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唱脸谱》
曹操(155-220),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代乐府诗。乐府是从秦代开始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负责收集编纂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本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部分。另外三部分分别为:《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讨伐乌桓。大约在这年八月,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为次年挥戈南下,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奠定了基础。这首诗正是在大败乌桓,回师经过碣石山(在今秦皇岛昌黎县)时写的。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分写:写景 (主体)
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为诗眼,总领全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日月”四句,转就日月星汉,凭空想象其包含度量,写沧海,正自写也。——【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得胜归来后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竟:终结。2. 腾蛇:也作“螣蛇”,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3.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4.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5.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缩,亏。6.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作业:1.背诵《观沧海》《龟虽寿》《浪淘沙》;2.“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能传情。请你用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试着对今天看到的景物进行描写,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
1.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答案:(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备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朗读诗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高高挺立,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观沧海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观沧海优秀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文体知识,新课教授,同与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曹操简介,写作背景,品读欣赏,解释下列词语,正音解词,再品读与欣赏,诗歌赏析,思考讨论,观沧海,日月之行星汉灿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