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4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4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4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共11页。

    [教材分析]《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这本书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优美说明文。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昆虫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如何带领八年级的孩子们阅读此书并学习其中的精华,这是我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昆虫记和生活相互关联,对于它的学习不应该只定义在一篇自读文章,应该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再联系到我们生活的实际中去,最后我决定围绕“趣”字做文章:
    一、 有趣的虫——由一只虫《蝉》到一群虫《昆虫记》。
    二、 有趣的人——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探究精神。
    三、 有趣的生命——剖析语言,升华情感主旨。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做游戏,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喜欢-些小动物、小昆虫。八年级上册19课的《蝉》是一篇自读说明文,如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前提下自学掌握课文内容,为本节课打好基础,是我作业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时也要从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用他们最喜欢的昆虫来激发阅读名著《昆虫记》的兴趣并最终理解作者研究的初衷,关照生命本身。
    [教学目标]
    走进自读文本,领略蝉的生活习性,感受虫之趣。
    2、结合《昆虫记》选文片段,了解把握昆虫的习性,体会法布尔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4、从课本里走进生活中,联系初二学到的生物、艺术、语文等学科和生活知识,来认识生命,体验生活。
    [教学重难点]
    结合《昆虫记》选文,了解把握昆虫的习性,体会法布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法布尔严谨又不失生动的语言风格并进行仿写。
    联系生物、语文、美术等学科相关的知识并将其融合起来,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自读《蝉》并绘制蝉的生长流程图,自由阅读《昆虫记》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听虫之趣(自读课文八年级上册19课《蝉》)
    师提问导入:大家听,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我们什么时候会听到?你对它有什么印象?为什么?
    知了,蝉的叫声。夏天会听到,不喜欢,在树上叫很吵。
    设计意图:上课前的课题音乐插入蝉的鸣叫声,课堂营造真实的自然环境氛围,拉近教材文章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引发大家对于蝉的兴趣和讨论。课程的开始,通过编故事、情境设置等方法,让孩子主动将情感带入其中,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老师这里收到了一封来自于你们认为的聒噪的蝉先生的信,里面有它写给我们班同学的话,有谁想拆开来读的?
    蝉先生的信
    ①大家好,刚刚你们听到的就是我的叫声了,没错,我就是蝉。
    ②一到夏天啊,你们是屋里的主人,但我才是门外的统治者。今天我要跟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我们家族。
    ③我的妈妈是一只勤劳的母蝉,一次可以产下我们三四百个兄弟姐妹,但不是所有的蝉都像我这么幸运可以变成在大树上歌唱的音乐家。因为,我们会面临可怕的天敌—蚋,他会杀死我们中的大部分。
    ④当我孵化出来以后,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功从树枝上高空跳伞落到软土里。
    ⑤这时候,机会来了!我会抓紧一切时间挖土掘地,很快我就告别陆地生活回到地下去啦。我会在地下快速地分泌一种汁液,它可以将我周围的泥土迅速打湿成泥浆。
    ⑥然后,我就可以尽情地翻滚,滚啊滚,滚啊滚,我就滚出了一条康庄大~隧道,这还不算呢,我还得用我的粘液粉刷一下墙壁,让它更结实更坚固,毕竟我要在地下住四年,我的豪宅塌了那可不行。
    ⑦也许你会问我,那四年以后呢?当然是蜕皮啦!这可是我们蝉的头等大事,我们是预测天气的头等好手,如果气候看起来很不错,那我就会一掌击碎大门,跑出来找棵小草准备蜕皮了。
    ⑧你别看我那会浑身烂泥,脏兮兮的,等到我蜕完皮,我发誓你肯定认不出来,就等着瞧吧!
    你们的蝉先生
    设计意图:蝉先生为自己正名的一封信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以解密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了解蝉的生活。信的内容是蝉以第一人称来讲述从出生到筑洞穴再到出洞后爬到树上鸣叫的整个过程,也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在愉快听信的同时也快速回顾了课文内容。
    解答问题一是对学生自读成果的检查,二是让学生对蝉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了解过程。
    师问:你现在对蝉先生的印象如何?信中对蝉先生的这些描述对照我们课文《蝉》的哪一段可以找到?
    生动有趣。很可爱,也乐观自信。他为了生存下去也很勤劳艰苦等。
    如:文本22自然段蝉面对的危险来对应信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学生会觉得枯燥,将课文改编成第一人称书信的形式会吸引兴趣,课堂气氛会更热烈,通过听信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认识。蝉除了生活之中的聒噪,还有性格之中的多样,如同我们人类一样。听信还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法布尔的拟人化写作风格,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和第一人称名片写作环节进行铺垫。
    联系信中蝉先生所述内容,对比老师发在微博中大家为蝉所画的生长流程图,中间缺少了哪一个环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对听信以后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快速对比所绘流程图,接着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找出问题的关键,这个环节其实是对学生的课下绘图作业作业完成情况,个人自读自学情况以及课堂听讲抓住关键字词句能力的一个综合考验,最后还要对照文本查看段落,再次熟悉蝉的整个生命循环过程。
    绘虫之趣
    课前布置作业:绘制出蝉的生长流程图。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从课本文字中提取到关键信息,再将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转化为具体图形,从抽象文字到具体图像转变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系,将头脑中的画面感绘制在纸上,这使用到了STEAM中的艺术,帮助学生优化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中,加入审美维度的评价,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还会用到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如:生物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第二节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里对于昆虫外形和蝉蜕皮有专门的图形介绍。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里会讲到蝉在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
    绘制蝉也是在绘制昆虫,因为蝉具备成为昆虫的必要条件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
    (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
    (3)成虫胸部都长着两对翅。
    (4)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5)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等。
    学生运用这些生物学和艺术类知识能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间的互动和共享,绘制科学严谨的蝉生长流程图。
    学生在看课文进行绘制和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对于专业学科知识的联系,也加深了对于课本内容的整体印象,学生也更乐于做这样的科学性与艺术系兼备的实践性作业。
    学生通过再次回顾信的内容和对比生长流程图后会发现缺少蜕皮环节。
    设计意图:
    这期间会有师生间反复的回顾,不断修正,然后最终找到答案的过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要像科学家,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三、观虫之趣
    师问:请大家回归文本,寻找课文中哪几段是描述蝉如何进行蜕皮的?第9-10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蝉》的课文重点段落进行把握,并且进一步体会蝉蜕皮之不易,为后面的情感升华做铺垫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10自然段,其他所有人看视频,看完以后聊一聊,你现在对蝉先生有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敬佩,乐观,不容易。蝉挣扎蜕皮,生命蜕变艰难,漫长的三个半小时,蝉由蜕皮前全身褐黄色变为了美丽的淡绿色。蝉蜕皮前后有巨大的改变,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由之前对蝉的不了解觉得它聒噪到后来读信后觉得它可爱,再到现在观看它生命蜕变过程之后对它起了尊敬之心。
    设计意图:看完蝉蜕皮视频的学生,明白了蝉先生为何不在信中写他的蜕皮,因为蜕变过程很艰难很不容易。也明白了蝉为何要在夏天聒噪,因为过了这个夏天,它们的交配期过去,完成了产卵任务后就要去世了。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绽放光彩,大家对蝉印象的逐步改观,由厌烦到喜爱再到尊敬的全过程,体现出学生对于昆虫和生命认识的逐步深入。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将对于蝉的深厚情感顺利迁移到描述大量类似昆虫的《昆虫记》之中。
    四、猜虫之趣(由自读课文《蝉》到整本阅读《昆虫记》的教学迁移)
    其实,不仅仅是蝉,每一个昆虫的诞生和发展都是一个了不起的生命奇迹,都值得我们尊重。所以,鲁迅才点评说:这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意的书。那么,下面我们拿出昆虫记,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探究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小生命吧!
    1.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相信你们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敢不敢接受挑战?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图片圣甲虫、大孔雀蝶、意大利蟋蟀和朗格多克蝎,让学生看图片猜昆虫)学生根据已读《昆虫记》的相关知识,来回忆并猜出图示昆虫,将文中对昆虫的外貌描写和现实的昆虫图片联系起来,一一对应,进一步加深了文本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昆虫兴趣大增。
    2.请同学阅读下面一段话,猜猜它描写的是什么昆虫?为什么?
    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看起来温柔可人。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祷。学生举手回答紧扣螳螂的外貌特点:通体绿色、翅膀长且轻盈,前腿在胸前弯曲等等。
    出示螳螂的图片,揭示答案:螳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在猜图猜文的过程中学习,猜也是兴趣的驱动力,在猜图猜文的过程中大家明白了知识的用途,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这也会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带着目的去学习。前面的两个小游戏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时学生往往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阅读,在问答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灌输了阅读方法:注意抓住描写昆虫习性和特点的语句进行批注。
    五、读虫之趣(整本阅读,进行阅读方式方法的指导)
    3.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又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有冷酷。像这样的描写,书里还有很多,请大家打开书本目录,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昆虫进行阅读并批注。
    要求:
    (1)概括所读文段主要内容。
    (2)你看出这只昆虫有什么习性或者特点?
    (3)作者对这只昆虫有怎样的感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
    寻找自己喜欢的昆虫阅读时给出任务要求,让学生在明确的目标下开始阅读,这其实这也是整本阅读的关键方法:先总结归纳段落内容,提炼出昆虫主要特点或生活习性,再由文字描述上升到作者的情感。这三个阶段层次让学生由学会阅读一种昆虫到学会进行整本阅读,总结后发现整篇文章虽然大家所读昆虫不同,但作者对昆虫的细心观察,认真描述和尊重热爱是贯穿始终的。让学生学会从局部到整体,从事物到人物,再到精神情感的逐步上升。
    时间到,请大家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拍照并展示,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拍照分享展示的同时,也是对于昆虫性格特点归纳和作者写作风格整体体会的关键反馈,教师及时及予点评和板书。
    如:蝉的艰难和乐观,作者的喜爱
    螳螂凶猛和勇敢,作者的赞赏
    大孔雀蝶的美丽,作者的尊敬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资料,从过程中学习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相关知识,明白作者笔下的昆虫活灵活现但又不失真实严谨,一切都是源于作者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认真仔细的研究,让科学研究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了温度。
    师小结:我们发现了,原来昆虫世界也有自己的既定法则和运行规律,如同我们人类社会一般。也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才让它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和善恶美丑。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之一(板书:人性观照虫性,)
    设计意图:
    艺术性的语言又不失科学严谨的态度,科学小品文,科学性和文学性。
    六、写虫之趣
    课堂作业:制作昆虫名片
    下面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的彩色卡纸,尝试为你最喜欢的昆虫制作一个名片,模仿作者拟人化的语言来介绍它的习性和特征等。(给出范例)
    姓名:大家好,我叫豌豆象。
    住宅:你们都以为我住在粮仓里,但新鲜的空气、阳光还有田野才是我自由的家。
    饮食:不像你们人类,我们吃东西可挑剔了,菜梗的部分是绝对不吃的。至于饮料,在花间吮吸几口蜜汁也就足够了。
    繁衍:我们把卵产在豆荚上,我们的宝宝需要的是正在豆荚里发育成长的绿色豌豆面包哩!
    设计意图:
    在领略作者的写作风格后为自己喜爱的昆虫写自我简介。第一人称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带入到喜爱的昆虫角度之中去模仿法布尔进行思考和总结,将阅读所得加工创造变成文字升华。初中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文章创造较为困难,仿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方法,我给出了豌豆象作为范例,大家对于要写什么,写多少字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豌豆象描写相对比较冷门,喜欢的学生不会很多,不会造成扎堆现象出现。
    为什么《昆虫记》这本书如此的吸引人呢?请大家翻开书到121页,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第四行,寻求他研究昆虫的初衷:(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是探究生命。)
    设计意图:将学生由写作思考的情境之中拉回到文本探究,书本的名著阅读章节121页第二自然段给出了答案。这句话也道出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观察的初心:别人探究死亡,而我则探究生命。通过PPT颜色之间的对比来让学生领悟研究的本质是顺应自然,关照生命本身。
    七、爱虫之趣
    课下作业:
    周末请大家拿起相机,走进大自然,对照着《昆虫记》中的描述拍下这些昆虫可爱的照片,为他们制作专属档案。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从第一步开始,已经注定STEAM的每次课程、每次创造会给每个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就像指南针,告诉你方向,至于怎么走、目的地在哪里,都要靠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去获得线索从而到达彼岸,这也是孩子去创造的过程。
    这次作业也是基于这个目的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科学精神,根据现场观察的“看虫写话”可以帮助学生从单一的文字灌输迁移到对现实生活的互动观察之中。自然科学,艺术,文学之间对同一主题相互联动的结果能帮助学生发现昆虫的生活习性,对书本产生疑问和批判性思维。随着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加深,还能带来文写话、生物观察、美术绘图的相互促进和成长。
    通过这个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性、发现和理解问题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动手创造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等。
    八、板书设计:
    人性 观照 虫性

    eq \\ac(○,生) eq \\ac(○,命)

    虫 虫 趣

    幽默 喜爱
    凶猛 赞赏
    乐观 敬佩
    九、教学反思:
    虫趣steam课堂我在十个班上了十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上课没有使用PPT,让学生在《蝉》的文本中进行阅读,由单个篇目进行群文阅读,迁移到《昆虫记》里。本来要求大家一起读大孔雀蝶,但因为版本无法统一,临时设计成了寻找自己喜爱的昆虫进行阅读分享,其他学生在聆听别人的朗读时容易走神,我就加入了pad拍照共享环节。
    后面上课陆续发现学生对于《昆虫记》阅读兴趣不大,因为平时的生活很少关注昆虫,很多时候无法共情。我于是就设计了仿写环节,加入第一人称,使学生贴近感兴趣的昆虫,以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要写出好的文章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情感,理解到位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尊重与喜爱。我于是设计了蝉先生的一封信,让学生由生活中常听到的蝉声产生的烦躁来一步步为蝉正名,最后让学生的情感逐步深化,理解到作者探究生命的本质是基于对于昆虫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学生最喜爱的课前作业环节我也作了多次修改,一开始是做思维导图,将昆虫按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如蝉的地穴和蝉的卵,再细分在地穴里的活动以及出洞后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昆虫记》的热情低了,因为都是严谨的分类归纳总结。后面我仔细阅读了初二年级的生物书籍,在看到一幅蝉蜕皮的插图时产生了灵感,可以设计让学生去画生长流程图,从卵到成虫的整个生命过程,也包括了蝉在地穴时的状态,还可以调动他们对于蝉的仔细观察和耐心模仿,阅读时也会更加细心。
    我要求大家绘制彩图,因此他们对蝉生长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也注意到了。每个班的学生交作业后,我将他们的作品拍照上传到了微博上,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评论,这也极大地激起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最高的一次我发的蝉的生长流程图的微博阅读量读破了3000人,评论也高达28条,这也充分说明了大众对于steam课堂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度。
    这节课来听评课的老师来的较多,学生又是普通班的,大家比平时紧张了许多,显得比较拘谨,不敢回答问题,害怕说错话。我在课堂上反复鼓励大家回答问题,进行安抚工作,同学们也积极配合。
    个人认为在微博投屏学生绘制的蝉生长流程图环节出现了一些滞涩,学生对于信的内容还是记得不够准确,不能够很准确对应上他们画的流程图的每一个步骤,所以出现了没有发现蝉先生隐藏掉蜕皮这件事。自我反思这一环节设计比较大胆,学生只听一遍信的内容就去对应绘图流程还是有困难的。可是如果把纸信变成发送给每一位同学的电子邮件又缺少了书信阅读本身所带来的仪式感和好奇心。
    在上课的过程中,每个班级的学生学情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能够在课堂的前半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后面的阅读就会变得非常顺利了。在阅读时给指导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指向性和目标性越强,学生阅读时的专注度也就越高,成果产出也会超出预期。
    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力还是对我震撼很大,他们从文本中读出了作者对昆虫的热爱,最后学生回答以人性观照虫性,证明学生已经把自己带入了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Pad分享环节是随机挑选的,并不清楚分享人分享的是哪些片段,导致大量分享是螳螂,对于舍腰蜂,切叶蜂,朗格多克蝎,金龟子,松毛虫等昆虫的分享没有关注到位,课下也有同学跟我反映没有分享他的屏幕。
    写作环节叫了主动举手的学生,有几个同学都说到了蝉,还有说朗格多克蝎的,从他们的朗读可以听出他们对于生物习性和特点的把握是比较深入的,对于文本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候进行阅读指导会让整本阅读效率提高,事半功倍。
    很令我感动的是,我在课前和同学们说上课带彩色纸,课堂上要写东西。有的学生将带来的彩色纸叠成了纸蝉的模样,坐在第一排靠右的胡梦洋同学下课时还送给了我一只写满了自我介绍的纸蝉。这一个举动说明学生对于昆虫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愿意和老师去分享和交流。
    课下的作业是我之前上课时的灵感来源。有一个班级在我上完课以后,学生下课在教室捕捉了一只舍腰蜂拿来给我看,他说专门针对书里对于舍腰蜂的描述然后抓来的,我看了以后很兴奋,于是就冒出来了一个想法,让学生们周末拿起相机去大自然中,拍摄昆虫的照片@我的微博(@阳光下的麦田小妹)结合他们课上为昆虫写的名片,制作一个专属的昆虫档案,每一个班级都可以集合成一个昆虫档案,里面有每一个同学为昆虫所拍摄的照片和做的自我介绍,作为阅读《昆虫记》的一个纪念。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内容概述,读书方法指导,自主阅读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设计,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著导读《昆虫记》,法布尔,分享自读初体验,批注自读话情趣,课中小讲座,发现品读悟理趣,拓展阅读识其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