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专题:《北京的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读课文,检查交流,腊月二十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3.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分清内容的主次,揣摩作者的用意。4.品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板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春节刚刚过去不久,这个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来交流交流。2.想了解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出示课题,齐读。)二、自读课文,检查交流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2)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检查生字词。课文读完了,两个任务都完成了吗?先来看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出示词语:蒜瓣 高醋 饺子 货摊 搅拌 眨眼 元宵悬灯结彩 万象更新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截然不同 独出心裁(1)生自由朗读词语。(2)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就不懂的字词提问。提示:万象更新的“更”读第一声,改换的意思。“赛轿车”不是现在的汽车比赛,是指老北京庙会时的一种游乐项目轿子比赛。3.检查朗读。过渡: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通 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下面老师挑几处最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我们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提示:要把“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这几个词的儿化音读好,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第二句: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提示:“闲在”是北京方言,清闲自在的意思。老舍先生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课文中还有哪些像这样的“京味儿”语言?快速浏览,把它们画出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2)从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爷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4.理清课文脉络。过渡: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喜庆、时间长)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春节里人们又都在做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指名发言,相机填写表格。时间人们的活动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到二十二为过年做各种准备腊月二十三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除夕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元宵节赏灯、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3)对照表格和课文,大家看看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在学习单中标注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1.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详写)(4)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几天呢?这几天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把课文读通、读顺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就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而言,读通、读顺的难点在于它的“京味儿”,所以在检查阅读时,抓住最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就是抓住了难点和重点。从“时间”和“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填写表格,则是帮助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理清文章脉络的重要方法,填写完表格,文章的详略也一目了然了。)板块二 走进春节,品读体悟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老北京过春节的喜庆、热闹。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根据回答板书详写部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2今天我们来细细品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风味。二、聚焦重点,品读课文1.出示学习单:从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中选择一天仔细品读,想想作者写了哪些风俗特点,又是如何写的。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写批注。2.生默读、圈画、做批注。3.交流。(1)腊八。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语句:这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①指名朗读,说说课文写了腊八这天的哪些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②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提示:老舍先生选取了最具特色的食品写腊八的风俗特点。他在介绍这两样食品时选取的角度不同:熬腊八粥是从食材的丰富进行描写的,说它像“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泡腊八蒜则从制作方法、色泽和味道等方面进行介绍。③朗读课文的第 1、2 自然段。(2)腊月二十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语句:①“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祭灶王是腊月二十三最重要的习俗。②“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每个习俗都有它的来历,从习俗的来历中,我们也能发现老北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③假如你是一个老北京,你怎样向外地的朋友介绍吃糖瓜的来历,试着用老北京的身份介绍介绍。④小结:老舍先生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在鞭炮声中送王上天等热闹景象以及吃糖瓜习俗的来历,有滋有味、有声有色。(3)除夕。出示第8自然段:“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①朗读课文,思考:老舍先生写腊八节用了两个自然段,而除夕这个大日子却只写了一个自然段。他有没有写出除夕的习俗?是怎样写的?提示:老舍先生用类似连环画的呈现方式,一句话一个场景,把除夕的诸多习俗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这是很高明的写法。②阅读链接:除夕是春节最重要的部分,是许多作家心中难忘的记忆。斯好笔下的除夕是怎样的呢?默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想,同样是写除夕,两位作家的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两位作家都写出了除夕当地特有的习俗。不同之处:斯的文章镜头对准的是家庭,充满了对美好情景的怀念;老舍先生则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文字间洋溢着热闹欢庆的气氛。③指导朗读,读出欢庆的味道。(4)初一。①过渡:跟除夕一样,初一也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老舍先生抓住了哪些习俗,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继续交流。提示:老舍先生通过描写男人、女人、孩子等不同人的活动,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②跟除夕相比,初一“全城都在休息”,是不是没有节日的气氛呢?提示:这一天人们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充实很快乐,也很享受。③分角色朗读正月初一不同人的语句,感受初一这天与除夕不同的“热闹”。(5)元宵节。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语句:①“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名样。”--“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表现了灯的种类之多。②“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元宵节的最大特色就是灯,不仅街上、店铺里有灯,家里也有灯,到处都是灯的世界。③思考: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开心、兴奋、激动的心情。4.小结:老舍先生抓住了这几天最有特点的习俗,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些风俗的特点,处处充满喜庆的气息。(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一部分的设计指向的就是这一要素,以“想想作者写了哪些风俗特点,又是如何写的”这一问题总揽教学,通过“读思-议一读”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去揣摩、发现、印证、收获,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板块三 回顾全文,体会详略安排的作用一、回顾全文,比较发现1.浏览课文,找出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思考:这些部分跟“腊八二十三、除、节相比有什么不同?提示:有重大活动的、风俗特点特别的日子写得详细,其他的日子一笔带过,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并在一起写,比较简略。2.重点阅读第7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为什么必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文章是真实生活的再现,文章的详略也是生活的体现。重要的日子详细写,次要的简略写是作者的安排,更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样写可以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联系自身,畅谈春节1.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1)交流分享。(2)结合学生的分享相机小结:虽然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但团圆、欢乐、热闹、喜庆是共同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春节的习俗也会有所变化,但它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不会改变,春节的文化也会不断地传承下去。2.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我们还可以读读其他作家有关春节的记述,比较一下各自的异同。(设计意图;详略的处理是本课的重点,但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个板块的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发现详略的安排固然是作家的安排,但作家这样安排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真实的生活反映,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向前多走了一步,于是他们的认识就会更加透彻。对课后第2题的讨论是为了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体验,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最后的课外阅读建议则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广的视域里深化对春节的理解和认同。) 

    相关教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4 海燕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4 海燕教案,共4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专题复习 ——《中考常见虚词复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专题复习 ——《中考常见虚词复习》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9 枣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