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考点剖析专题卷 (含解析)
【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
展开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9页。
【通用版】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12 钠及其化合物(2、7、8、12、26题)
考点13 镁、铝及其化合物(3、5、6、10、11、15、17、18、21、28、29题)
考点14 铁及其化合物(1、5、13、14、16、20、22、25题)
考点15 铜及其化合物(4、9、19、23、24、27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 B.
C. D.
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作胃酸中和剂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完全相同
C.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D.物质的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气体多
3.在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4.钢铁、铝合金、铜合金三种合金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钢与生铁的主要成分相同,所以性能相同
B.镁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的部件
C.铜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但耐腐蚀能力较差
D.铝铁合金具有很高的熔点,能用于制造火箭外层材料
5.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
A.铝和硫直接化合能得到,则铁和硫直接化合也能得到
B.与盐酸反应可生成,则与氢碘酸反应也可生成
C.将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则将溶液加热蒸干、灼烧也能得
D.Al与能发生铝热反应,则Al与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6.某同学将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而是像有一层膜兜着。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兜着液体的这层膜是氧化铝
B.该实验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C.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
D.铝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即使加热到熔化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7.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研究出以饱和食盐水、和(合成氨厂的氨气中常混有副产物)为原料制备纯碱,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应先通入,再通入
B.流程中的X为,Y为
C.沉淀池中发生反应:
D.操作Ⅰ为过滤,母液中的一种副产品为,可在农业上用作化肥
8.三者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转化时所加试剂可以是稀硫酸
B.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可实现②转化
C.⑤转化时溶液中可能出现沉淀
D.⑥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
9.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10.氯化镁晶体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可溶于饱和溶液
B.气体Ⅰ能使无水变蓝色
C.溶液Ⅰ和溶液Ⅱ常温下均能与Cu反应
D.在固体Ⅱ的浊液中加入KI溶液可产生黄色沉淀
11.《本草纲目》中对白矾之用有如下叙述:“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取其酸涩而收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矾治血痛的原因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
B.白矾溶于水后微粒浓度排序:
C.检测“无矾油条”是否含“矾”的方法:将油条加热碳化→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D.白矾在油条中作膨化剂的原理:
12.将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配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当加入35mL盐酸时,标准状况下产生的体积为224mL
C.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D.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0.40g
13.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整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两个要素,可表示为价一类”二维图。铁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能将转化为,该过程中维生素C被氧化
B.中铁元素为+4价
C.工业上用CO还原炼铁,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浊液露置于空气中,由白色立即变为红褐色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提供的试剂:铁屑、硫酸、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
B.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关闭
C.生成的操作为关闭E,使A中溶液压入B瓶中
D.取下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沉淀颜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15.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氧化铝能与酸或碱反应
C.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D.铝制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说明铝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1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B.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碱石灰
D.点燃D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17.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预测和解释他们在反应时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NaOH溶液中,质量相等的Mg球和Al球通过导线连接在等臂杠杆上,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与实验事实相匹配的是( )
A. 若杠杆为导体,则Mg球端向下倾斜 B. 若杠杆为导体,则Al球发生还原反应
C. 若杠杆为绝缘体,则两球一直保持平衡 D. 若杠杆为绝缘体,则Al球端向下倾斜
18.铝可用于制取高温金属陶瓷,将铝粉、石墨和二氧化钛等高熔点金属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煅烧,在金属表面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终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物质
B.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
C.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有多种变体
D.TiC具有导电性,其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故表现出金属性
19.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完全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不正确的是( )
A.混合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BC段产生氢气
C.原混合酸中的物质的量为0.4mol
D.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20.纳米级四氧化三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软磁性材料之一。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铁的重要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
B.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应为2∶1
C.取滤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D.其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Na在空气反应生成
B. 室温下,Al与溶液反应生成
C. 室温下,Cu与浓反应放出NO气体
D. 室温下,Fe与浓反应生成
22.某同学探究还原性的实验记录如下: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①②,可以判定酸性越强,的氧化能力越强
B.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
C.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胶体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23.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CuO、中的若干种,取14.4g该固体样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实验前后测得装置B质量增加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D的作用是处理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
B.当装置A中固体全部转化为红色时,可判断固体样品反应完全
C.该固体样品中可能只含Cu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测得的偏大
24.向l3.6g由Cu和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硝酸250mL,当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生成和NO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L 0.5mol/L 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l9.6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原稀硝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mol/L
C.产生的NO的体积为2.24L
D.Cu、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4mol
2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铝土矿
B. 盐卤(含)溶液无水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罝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盐酸、6mol/L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__。
27.(12分)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胆矾()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的熔点为16.8℃,沸点为46.8 ℃;S02的熔点为一72 °C,沸点为一10 °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a中的棒香能复燃,说明热分解产物含有
(填化学式)。
(2)A中固体由蓝色变为黑色,B中的现象是 。
(3)C中冰水的作用是 。
(4)D中品红溶液褪色,E中有、生成,写出E中生成的总的离子方程
式: 。
(5)若生成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1,则胆矾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 。
(6)小组同学用滴定法测定某胆矾样品中碎含置,取m g样品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0.100 0 mol/L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V mL(滴定反应:)。
①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选项字母)。
a.未润洗锥形瓶b.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c.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
28.(14分)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实验Ⅰ: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1.提出假设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
猜测1:可能是__________。
猜测2:可能是MgCO3。
猜测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Ⅰ中收集的气体点燃
__________
实验Ⅲ
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__________
如果出现__________,则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离子
3.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Ⅰ的产物: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13.2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__________。
29.(14分)铝热反应是铝的一个重要性质,该性质用途十分广泛,不仅被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被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如钒、铬、锰等。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进行铝热反应,现象很壮观。指明使用镁条和氯酸钾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见血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 “铁块”中铁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Fe2+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7.5
2.8
4.2
9.6
沉淀完全时的pH
9.0
4.0
5
11
① 试剂A应选择__________,试剂B应选择_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氧化铁 C.H2O2溶液 D.氨水
② 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③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M的成分是Fe2O3而非Fe3O4。
操作
预期现象
取少量M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观察。
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黄色。
继续向上述溶液中滴入__________,振荡观察
__________
④ 上述实验应灼烧至M质量不变,则能证明M质量不变的标志是__________。
⑤ 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g,则该“铁块”的纯度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呈绿色,高温灼烧后生成红色的,A正确;俗称蓝矾、胆矾,呈蓝色,且不易被氧化,B错误;明矾为无色晶体,C错误;为浅黄色粉末,D错误。
2.答案:C
解析:碳酸钠碱性较强,不适合作胃酸中和剂,可以用碳酸氢钠,A项不符合题意;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反应的产物不完全相同,B项不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达到除杂目的,C项符合题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相同,则碳元素的物质的量相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D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A项,碳还存在等同素异形体,错误;B项,Mg的电子层数比多,所以半径:,错误;C项,反应方程式为,还原剂为Mg,还原产物为C,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该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正确;D项,燃烧过程中化学能除了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光能等其他能量,错误。
4.答案:B
解析:碳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但二者含碳量不同,所以性能差异很大,A项错误;镁铝合金具有质地轻硬度大、耐腐蚀等性能,所以其能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的部件,B项正确;铜是不活泼金属,其合金性质稳定、耐腐蚀能力很强,C项错误;一般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铝铁合金的熔点低于单质铝的熔点,不能用于制造火箭外层材料,D项错
5.答案:D
解析:硫是弱氧化剂,只能将0价Fe氧化成+2价Fe,所以铁和硫直接化合得到FeS,A项错误。具有氧化性,氢碘酸具有还原性,二 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生成 ,B项错误。水解生成的 氯化氢易挥发,将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而水解生成的不易挥发,将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C项错误。铝热反应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等)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新的金属单质的反应,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故加热时,铝熔化但不会滴落,D错误。
7.答案:B
解析:由于极易溶于水,且溶解后溶液显碱性,有利于的溶解,故先通,后通,A正确;煅烧炉中发生反应:,则X为,Y为,B错误;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C正确;操作Ⅰ为过滤,母液中主要含,可用作氮肥,D正确。
8.答案:B
解析:①的反应可以是,①所加试剂可以是稀硫酸,A项正确;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而不是,B项错误;的溶解度小于,向饱和溶液中通入时,生成的以沉淀的形式析出,C项正确;加热固体时可生成,⑥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装置甲没有加热仪器,A错误;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B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正确;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余酸,氢氧化钠溶液应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灼烧后,得到的固体Ⅰ是,气体Ⅰ是和的混合气体,可溶于饱和溶液,A正确;气体Ⅰ中含有能使无水变蓝色,B正确;溶液Ⅰ是浓度较大的硫酸,与Cu反应需要加热,溶液Ⅱ是硝酸,常温下可与Cu反应,C错误;固体Ⅱ是AgCl,加入KI溶液中,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黄色沉淀AgI,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白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治血痛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故A正确;白矾的化学式为,铝离子水解,,故B错误;检测“无矾油条”是否含“矾”的方法:将油条加热碳化→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如果含有铝离子(含“矾”),看到的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又逐渐溶解,故C正确;白矾在油条中作膨化剂是因为其可与碳酸氢钠发生双水解反应:。
12.答案:B
解析: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当加入35mL盐酸时根据离子方程式可得,所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故B错误;由A项解析可得,A点的溶质为,故C正确;AB段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为20mL,则在OA段消耗的盐酸也为20mL,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为5mL,故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故D正确。
13.答案:A
解析:将转化为,Fe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可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正确;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中两个铁原子显+3价、一个铁原子显+2价,故B错误;工业上用CO还原炼铁,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浊液露置于空气中,由白色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D错误。
14.答案:B
解析:制取硫酸亚铁需要铁屑和稀硫酸,所以预先在烧瓶中加入铁屑,B中盛放一定量的NaOH溶液,故A正确;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因为装置中有空气,为防止制取的被氧化,可以用将其排尽,所以实验开始时要打开活塞E,故B错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和,关闭活塞E,导致A装置中的压强逐渐增大,溶液被压入B瓶中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操作为关闭活塞E,A中溶液被压入B瓶中,故C正确;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故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铝为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错误;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B正确;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C错误;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易被氧化,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对铝起保护作用,D错误;故选B。
16.答案:B
解析:A.装置A是液态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加热产生水蒸气的装置,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故A正确;
B.Fe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B错误;
C.氢气属于中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做干燥剂,故C正确;
D.氢气在点燃之前应该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D正确。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A.若杠杆为导体,则该装置形成原电池,Al球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质量减小,则Mg球端向下倾斜,A正确;B.Mg球作正极,Al球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若杠杆为绝缘体,则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Al球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变轻,Mg球不与NaOH反应,则Mg球端向下倾斜,C错误;D.由选项C可知,Mg球端向下倾斜,D错误;故选:A。
18.答案:D
解析:A反应生成,熔沸点很高,是耐高温材料,所以最终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物质;故A正确; B.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即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故B正确; C.TiC属于高温金属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TiC具有导电性,其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表现出金属性,故D错误;故选:D。
19.答案:C
解析:19.2g铜粉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2mol,物质的量浓度为,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由于铁过量,段发生的反应为,AB段发生的反应为,BC段发生的反应为,故B正确;消耗22.4gFe时,溶液中溶质为,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所以原混合酸中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故C不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第二份溶液中硝酸全部被还原,溶液中最终溶质为,故D正确。
20.答案:B
解析:溶液A中含,为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保存溶液A时应加入少量铁粉,A正确;,可看成,,则和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1:2, B错误:钠的焰色为黄色,滤液中含钠离子,则取滤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为黄色,C正确;溶解后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制备反应类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21.答案:B
解析:室温下N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在加热或点燃时生成,A项错误;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项正确;室温下,Cu与浓反应放出气体,与稀反应放出NO气体,C项错误;室温下,Fe遇浓发生钝化,在铁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铁的氧化物),D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亚铁离子还原性的探究。实验①与实验②相比,除酸性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但根据实验现象分析,①中能将氧化成,而②中不能,则说明酸性越强,的氧化性越强,故A正确;①中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能将硫氰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铁离子能催化分解生成,所以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应该有三个,故B错误;②中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所以②中红色液体中含有胶体,故C正确;③中在酸性条件下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则反应为,故D正确。
23.答案:A
解析:CO有毒且在装置A中无法全部参与反应,可用酒精灯点燃的方法处理未反应的CO,A项正确。也是红色,应根据装置B质量不再变化判断固体样品反应完全,B项错误。装置B增加的质量是的质量,由知,4.4g中来源于固体样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g,则铜元素的质量为14.4g-1.6g=12.8g,,故不可能只含有CuO,C项错误。若无装置C,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会被装置B中的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得的质量偏大,即测得的来源于固体样品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大,则偏小,D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1L,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0.5mol/L×1L=0.5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19.6g,其物质的量为:19.6g÷98g/mol=0.2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2mol。A.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根据二者质量有64x+144y=13.6,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2,联立方程解得x=0.1,y=0.05,则:n(Cu)∶n(Cu2O)=0.1mol∶0.05mol=2∶1,故A正确;B.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
n(NaNO3),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所以3n(NO)=2×0.1mol+2×0.05mol,解得n(NO)=0.1mol,根据Na元素可知n(NaNO3)=n(NaOH)=0.5mol/L×1L=0.5mol,所以n(HNO3)=
n(NO)+n(NaNO3)=0.1mol+0.5mol=0.6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0.6mol÷0.25L=2.4mol/L,故B错误;C.由B中计算可知n(NO)=0.1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故C错误;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所以,故D错误。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1.6mol/L盐酸; 硫酸与CaCO3固体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2.除去气体中的HCl; 吸收装置C中反应剩余的CO2及H2O(g)
3.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Na2O+CO2Na2CO3、Na2O+H2O2NaOH
4.78%
解析:1.A是CO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盐酸,因CaSO4微溶于水致使反应停止。
2.B吸收A中逸出的HCl,避免干扰C中的反应,多余的CO2在D中吸收,以免影响F的读数。
3.从B出来的气体有CO2、H2O,则Na2O2、Na2O均可与CO2、H2O反应。
4.由2Na2O2+2CO22Na2CO3+O2↑
156g 22.4L
x 224×10-3L
则,
27.答案:(1)(球形)干燥管
(2)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3)防止挥发(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
(5)
(6) ;b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也可称为干 燥管;在a中,棒香能复燃,说明反应中产生了助燃 性的气体氧气,故答案应为(球形)干燥管、;
(2)A中固体由蓝色变为黑色,说明胆矾发生了分 解,产生了CuO和水等。故B中的白色粉末因吸水变为蓝色,故答案应为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3)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 的熔点为16. 8℃,沸 点为46. 8 ℃,所以C中冰水的作用是为了使凝结,防止其挥发,影响对的检验,故答案应为 防止挥发;
(4)D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存,故多E中为NaOH与反应生成,后被氧气氧化为,该反应总的离子方程式为;
(5)在反应中当生成1 mol时转移2mol电子,则应有0. 5 mol 02生成.根据题目中生成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1,则胆矾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6)①设胆矾样品中的质量为x克,所以所 取待测液中含有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可表示为由滴定反应原理,可建立如下关系:
1 1
列算式,x = 0. 08V g;则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②a.由于待测液中溶质的量由滴定管控制,故未润洗锥形瓶,对滴定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则使读得标准液的消耗体积偏大,由可知滴定结果偏高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则使读得标准
液的消耗体积比实际消耗的偏小,由可知滴定结果偏低;所以导致含量的测定结 果偏高的是b。
28.答案:1.Mg(OH)2; 2.
实验序号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Ⅱ
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成分为氢气
实验Ⅲ
稀盐酸(合理均可)
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实验Ⅳ
3.3MgCO3·Mg(OH)2[或Mg(OH)2·3MgCO3或Mg4(OH)2(CO3)3]
4.Mg和H+反应生成H2和Mg2+,Mg2+跟OH-、生成难溶物Mg(OH)2·3MgCO3,则H+、OH-、的浓度均降低,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移动。故Mg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H2
29.答案:1.引发铝热反应; 2.①C;D;②2Fe2++H2O2+2H+=2Fe3++2H2O;③足量稀硫酸;几滴(少量)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未褪去;④连续两次灼烧质量相差不大于0.1g;⑤8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十四 有机化学基础,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2~2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十三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考点剖析专题卷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