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20 雾在哪里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20 雾在哪里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导入,读好课题,检查预习,初识雾的淘气,学习课文,体会“雾”来时的淘气,指导写字,回归中心,想象说话,写字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 19 雾在那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雾在哪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编在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侧重体现想象之美。其意旨在于:了解“大雾笼罩”及“云开雾散”的自然景象;体会拟人的写法,感悟雾的“淘气”;展开想象,感受童趣的纯真美好。
作为童话故事,课文有三个特点:1.在形象塑造方面,“雾”这个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被描述成一个和世界捉迷藏的调皮的孩子,把大海、天空、城市依次藏起来,最后把自己藏起来,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2.在情节方面,总分的结构形式和大致相同的表述结构(都是先写雾到哪里,雾要把什么藏起来,雾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特点较明显。3.在语言方面,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描写大雾笼罩下的景象,巧用雾的自言自语表现雾的淘气,妙用设问句结束全文,简洁易懂,引人想象,很有特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雾”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于” 等8个字,重点指导“屋、散、岸、久”等4个不同结构的字。能写“于是,无论”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仿照课后例句,说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把认读 “雾”等3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于”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于是、无论、岸边、屋子、一切、不久、散步”等13个词语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本课生字主要有四种结构,独体字:于、久;左右结构:论、切、散;上下结构:岸、步;半包围结构:屋。每种结构选取一个字重点指导书写,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举一反三。
朗读,也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重点,指导学生连结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而然地读出 “雾”淘气的特点,加深对雾变化多端的理解。
学习课文语言,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本课的语言很有特点,作者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这种重复的、有特点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训练学生学习积累、理解运用这种句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要引导学生运用句式进行表达实践。但,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学会用这种句式来概括“雾还把什么藏起来,及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就要求学生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及自己的想象表达对雾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论、切”4个字。会写“无论、岸边、屋子、一切”四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3.学习课文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读好课题。
(一)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
(二)出示课题,学生初读课题。
(三) 学习生字“雾”,发现识字规律。
1.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2.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3.引导发现: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四)读课题,引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设计说明:用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开启学生的学习之旅,拉近了学生对雾的初步了解和对雾亲切感。借助课题学习“雾”,并由此积累了一串带有“雨字头”的字,达到学一字识一串的效果,提高识字效率。本环节中,学生主要通过自主观察、自由练说、汇报交流、集体认读等学习方式看图说话,认字识字。】
二、检查预习,初识雾的淘气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是一片怎样的雾?(朗读中生字词及长句子停顿有误的相机指导、更正。)
(二)反馈指导。
1.全班交流后,相机板书:淘气、顽皮
2.指名读词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是一组反义词。
3.拓展:淘气的 ( ),顽皮的( )。
(三)默读课文,思考:淘气的雾要把什么藏起来了?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雾”说话的句子并板书词语:
(大海 天空连同太阳 海岸 自己)
3.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
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海岸的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
拓展积累:河边可以叫“河岸”,“湖边”可以叫“湖岸”,江河湖海的两边可以叫“两岸”。
4.联系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读好“雾”说的话,读出“淘气”的语气。
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强调前三句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后一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设计说明:统编教材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本环节正是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直接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针对学生识字朗读的薄弱点进行指导。同时,把朗读课文、抓中心句、学习重点词“淘气、顽皮”等学习任务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读文中直达课文中心,不仅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读好雾的语气,更是在这一过程中随文识字,结合语境理解、积累生字词。本环节中,学生主要通过全班齐读、同桌互读、个别检查读、教师引读等方式读好生字词及雾的语言。教师则主要通过检查纠错,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识记词语及联系生活读好雾“淘气、顽皮”的语气等方式落实教学重点。】
三、学习课文,体会“雾”来时的淘气。
(一)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淘气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雾”把大海藏起来了。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把海岸连同城市一起藏了起来。是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反馈这句话时引导学生用“连同”替代“同时”概括句子。)
1.全班齐读这两句话。
2.指名读第二句话,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借助字源追溯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
3.引导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
4.指名读,齐读第三句话,突出“甚至”。
(三)出示课文第三、四、六自然段。
1.男女生、师生合作读每个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交流总结:每一段的第一句都是写雾说的话,第二句都是写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第三句都是写景色发生的变化。
4.小组合作练说。
(1)发挥想象,雾还会去什么地方,还会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式:雾来到_______________。雾把_______________藏起来了,无论是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
出示要求:想一想,雾还会去那里,藏什么?
分一分,每人完成其中一个空格。
说一说,每人完整的说一说四人合作完成的句子。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设计说明:首先,借助语境、生活经验、字理等识字依然是这个环节教学的重点。其次,统编教材很注重学生对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本课大量笔墨都在写调皮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及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因此,引导学生找出调皮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同时,这种句式的表达形式也非常有特色,是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雾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都看不见了”这种句式的重要契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运用这种句式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发现表达特点、想象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句式、合作练说,即降低了学生迁移表达的难度,消除学生表达的畏难情趣,又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时空,体现了扶到放的学习需求。】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岸 屋”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上短下长的特点,教师范写“屋”,提示“尸”的撇要拉长。
(2)学生练习。
2.出示“论、切”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特点。
(2)学生练写。
3.展示,师生点评
4.修改后练写“无论、岸边、屋子、一切”
【设计说明:识字教学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本册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字的间架结构,教师要抓住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归类识写,提高写字指导效率。写字的评价及时跟进,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不好的字集中讲评,同时引导学生互评,针对生字表自评自纠,养成自主写字的能力。对学生写字的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板书设计 :
雾在哪里 大海 ……
天空 太阳 …… 藏起来
淘气、顽皮 海岸 城市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巩固已学的11个生字,认读“躲、失”2个生字,书写“于、久、散、
步”4个字,理解“悠闲”等词语的意思。
- 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 学习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一)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淘气 大雾 顽皮 于是 黑暗 岸边 街道 桥梁 甚至 一切
躲起来 消失
(二)运用所学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1.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 )又( )的孩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他把大海藏起来,( )是海水、船只、( )蓝色的远方,( )看不见了。
2.“现在我要把( )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起来。( )、( )、树木、( ),(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设计说明:巩固词语的方式很多,利用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方式来巩固,让学生明白“词不离句”的道理。)
二、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感悟雾散时的淘气、顽皮。
(一)交流“雾”都到过那里,认识躲。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雾都去了那些地方啊?(相机板书:海边、岸边、城市的上空。)多媒体出示句子:雾飞到海上。雾来到岸边。他躲在城市上空。
2.出示生字卡“躲”。
指名读。
试说近义词;指出“躲与藏”是对近义词,且这对近义词可以组成词语“躲藏”。
3.指导学生读句子:他躲在城市上空。
(二)谈对“雾”的印象,读好设问句。
1.要求学生自由读七、八自然段,说说“雾”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明自己的印象。(预设:印象为淘气、顽皮…… 句子为:描写雾的动作、语言的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雾的语言。
现在,我要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指导读好设问句。(问句读出思考的语气,答句读出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三)同桌互读、男女生配合读七、八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设计说明:来时的雾是淘气的,躲起来的雾也是淘气的。要引导学生感悟躲起来的雾也是淘气的,首先,要结合语境通过躲与藏的近义词辨析理解躲的意思;再让学生找出雾要躲起来的自答自问的语言并懂得这是设问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同桌试读,男女生配合读雾的自言自语,读中悟,悟中读,进一步感受雾的淘气、顽皮。】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感受“雾”把自己藏起来后的景色变化。
(一)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思考:雾消失后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出示句子1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1.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长句。
2.要求学生圈出这句话中的多次重复的词语“连同”,理解“连同”的意思就是“和”。
(三)出示句子2
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他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1.理解“悠闲”。
教师提问:你知道“悠闲的散步”是怎样的散步,预设学生回答:自由自在地散步、无忧无虑地散步等。
2.联系生活说一说看到谁在哪里无忧无虑的散步。体会“散步”是人的行为,而作者把小黑猫当作人来写,真有意思。
3.引导学生带着体会读好第九自然段。
(四)理解运用。
1.引导:刚才同学们用课后习题中的句式分享了雾都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大家试着再用这个句式说一说“雾”把自己藏起来后景色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可以说课文中写到的景物,也可以发挥想象说生活中的景物。
2.出示句式:“雾”把自己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
3.学生先自由练说,同桌互相练说,全班汇报交流,师相机评价指导。
【设计说明:雾来时,景色发生了变化,雾去时,景色又发生了变化。作者对雾去时的景色的变化采用了略写,这刚好给学生拓展练说的机会。因此,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仿造雾来时景色变化的句式说一说“雾把自己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雾散去的景象。这样,即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雾散景象,又再一次利用文本换一种语境巩固学生对这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实现语言的习得理解、内化运用。】
四、理解雾的消失。
(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雾呢?不知道消失到那里去了。(板书:消失
(二)设疑:雾消失到哪里去了?
(三)学生讨论。
【设计说明:文章最后,篇末点题:“雾呢?不知道消失到那里去了”,留给学生无尽的思索。因此,这个环节中旨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交流讨论,说的合理即可。】
五、回归中心,想象说话。
(一)教师针对板书总结谈话:雾一会儿来到海上,一会儿来到海边,一会儿又躲在城市的上空,一会又消失了。难怪作者说——(学生回答)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二)设疑:那么,在你们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三)学生想象说话。(预设:雾是个神奇的魔法师,他一挥魔杖,天地之间顿时就变样了,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妙;雾是一位大画家,雾中的景色美妙无比,花朵像泡在牛奶里,树木像长在仙境里,这美妙的图画只有雾才能画出来。)
【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想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雾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学习及生活观察所得,大胆想象,在想象中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及大自然的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的能力。】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得字,读一遍。
于、久、散、步
2.观察字形并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二)指导书写。
1.出示“散”
(1)观察字形,体会字形左窄右宽的共同特点,教师范写“散”。提示“月”的首笔撇改竖;“攵”首笔的撇尖收于田字格中心,末笔捺脚超出上部。
(2)学生练写。
2.出示“于、久。”
(1)观察生字,请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正中间。
(2)教师范写“久”,边写边提示要点,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横撇从撇中点起笔,横段短,撇段长;捺脚与撇尖持平。
(3)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3.出示“步”。
(1)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学生书写时,教师要及时巡视,发现学生写的好的鼓励展示、榜样示范,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错处,教师要及时纠错。
5.引导学生对照教师的评价及生字表,自我修改,改后同桌相互评价,并为同桌写的好的用五角星点赞。
【设计说明:识字教学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本册书写指导的重点是字的间架结构,教师要抓住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归类识写,提高写字指导效率。写字的评价要及时跟进,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不好的字要集中讲评,还要引导学生互评,针对生字表自评自纠,养成自主写字的能力。对学生写字的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板书设计:
海上
19 雾在哪里 岸边
淘气 顽皮 城市天空
消失
巩固练习。
(一)我会读。
从前有片雾,淘气又顽皮。
要把大海藏,要把海岸藏,
还把街道藏,更把桥梁藏,
行人和黑猫,甚至都要藏。
于是四周暗,一切都消失。
最后躲起来,一切又重现。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hé àn sàn bù
1.我喜欢到 ( ) 边 ( )。
wū lǐ jiǔ jiǔ
2.( ) 的香水味 ( )没有消失。
(三)大自然真的变化莫测。观察下列插图,用下列句式说说雾还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1.课件出示雾气弥漫的图片。
2.课件出示句式:
雾把_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
(三) 好书大家读。
同学们,想知道雾到底去了哪儿了吗,不急,只要你读一读《明理故事1+2》系列丛书之一《了解自然现象》,你就会找到答案,而且还会了解更多的的大自然奥秘哦!
【设计说明: 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点的拓充和巩固,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了解。本课练习共设四道题,第一道题“我会读”。是把课文内容编成儿歌,融入本课生字词。主要是了解学生认读生字词情况,同时复习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第二道题“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课后要写的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提升学生在具体语境应用书写生字的能力;第三道题是“大自然真的变化莫测。观察下列插图,用下列句式说说雾还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主要是把学生由课内学习引向课外探究,对雾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句式的掌握、运用情况,并对所学句式加以巩固运用;第四道题是“好书大家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因此,此题旨在利用作者留下的“雾消失到哪里了”阅读悬念,找准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给学生能解惑的书,引导学生自主愉读探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1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图,理清思路,配乐朗读,初步感知,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课文515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破题,初识英雄人物,读文,扎实认读字词,启思,理清文章脉络,对比,感受洪水可怕,总结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7 妈妈睡了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