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设计_为了忘却的记念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274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展开1.了解五烈士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崇高形象,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4.学习本文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用典故的作用、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26年3月18日的那一幕,令鲁迅先生铭心刻骨,五年之后,反动派再次向进步青年举起屠刀,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惨遭杀害,鲁迅先生又一次失去了好朋友,中国又一次失去了好青年。试想,鲁迅先生会怎样?是沉默还是高声呐喊?
二、了解写作背景
1930年3月,“左联”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
而此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书店,逮捕、暗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但他丝毫不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1933年2月7-8日,鲁迅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此文。
三、题目解说
为了忘却的纪念
朗读标题以及第一段最后一段
“忘却”其实是“摆脱”的同义词,即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
心情太沉痛太压抑,不利于战斗,所以忘却或摆脱是为了更好地用战斗来记念逝去的很好的青年,因为难以忘却,所以要为了忘却而努力,标题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别具匠心。
含义: 实在难以忘却,可想心中悲痛之深。化悲痛为力量,不屈不挠,坚韧的战斗。可见鲁迅骨头之硬。
四、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几部分内容?分清层次
2.每部分的主要是什么?简要概括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二部分: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第三部分: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的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四、研习文本
结合第一部分 探讨白莽的形象特点
自由阅读第一部分,探讨白莽的形象特点
复述作者同白莽三次会见的情况,并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
1.对彼得裴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
2.与鲁迅初次见面后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
3.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
小结:白莽是一个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6.2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2020-2021学年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全诗,整体感悟,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精读全诗,深入分析,品读课文,明晰主旨,素材积累—高适名句,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写作背景,题目解说,全文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