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正道指是非准则,赞成语气助词,亲附和给予,解读“夫子哂之”,要点解读,解读“吾与点也”,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解除顾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翻译句子,注意“乎”用法。(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
2.翻译句子,注意“尔”的用法。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 鼓瑟希,铿尔 。 (3)尔何如?
前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 第三个“尔”是代词,你。
3.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复习学过的知识 : (1)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5.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复习学过的知识: (1)失其所与,不知。 (2)遂与外人隔绝。 (3)生三人,公与之母。
1.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划线词的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章甫:名作动,穿着礼服,戴着帽子。鼓:名作动,弹奏。后:名作动,落在后面。 风:名作动,吹风。
1.孔子和弟子聊了一个什么话题?
2.文章一共有四个人述了自己的志向,他们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现在我们按照答志的顺序来自读课文并填表格。
3. 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
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应该那么简单;可子路的回答有点轻率,有点过于自信,没有留什么余地,一点都不谦让,所以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治理国家的理想本身并没有错,孔子并不否定;只是笑他的态度。
4.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请探究曾皙的“志”。
尽管子路、冉求、公西华的志向彼此不全相同,但他们都偏于直接从政治方面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曾皙不讲从政,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师生暮春郊游的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从富有诗意的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了他的理想——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引起孔子的无限赞叹。
5.孔子的“志”是什么?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在孔子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礼治”社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拓展积累《论语》中的名句。2.完成本课《同步测试》。3.积累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