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广西百色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共23题)
展开广西百色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一.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共1小题)
1.(2021•百色)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推断】(1)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理由是 。
(2)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溶液的原溶液可能是 。
【实验反思】实验室中,存取液体药品应注意 (写一点即可)。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2小题)
2.(2020•百色)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载体,广泛应用于手机、军工、航天等各个领域,是影响一个国家现代工业的重要因素。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型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百色市某中学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决定学习和研究芯片制造的相关知识。
[查阅资料]
(1)芯片制造首先要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硅,单质硅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2)沙子、石英、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通过SiO2获得硅单质。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硅单质?硅单质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分析讨论]小明同学认为SiO2→Si发生的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可以用较为活泼的H2与SiO2在高温条件下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李上网查到工业制取高纯硅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SiO2+2CSi+2CO↑
②Si+3HClSiHCl3+H2
③SiHCl3+H2Si+3HCl
细心的小李发现,反应②和③是不同条件下方向相反的一对反应,工业上依次进行这两个反应的目的是为了 而获得高纯硅。
小方同学利用部分晶体硅,对晶体硅的性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实验与理论探究]
(1)说文解字:网上查阅到,硅名称来自拉丁文的Silex,民国初期译为“矽”字,1953年中国科学院改为“硅”。“矽”和“硅”都是指Si这种元素,Si是地壳中含量排在第 位的元素,这个“矽”字的“石”字旁说明了Si是一种 单质,“夕”是这种元素的外文发音。
(2)硅的性质:
①硅是:一种灰黑色固体,小方同学将硅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发现不溶解。“灰黑色固体”、“硅不溶于水”都属于硅的 性质。
②小方同学将晶体硅放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晶体硅溶解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同时,还得到一种粘性的盐类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探究,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硅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学会了对未知元素的一些研究途径、思维和方法。
3.(2019•百色)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以绝缘体为基材,表面覆以铜箔)为基础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某校初中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于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很感兴趣,决定进行探究,请你随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是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在覆铜板上用蜡或不透水的物质覆盖,然后将覆铜板浸泡到FeCl3溶液中,利用FeCl3溶液将不需要的铜腐蚀掉,留下来的就是印刷电路。
(2)FeCl3溶液呈酸性,在与铜单质反应后Fe3+变为Fe2+,反应后有Cu2+产生。
【提出问题】FeCl3溶液为什么能将铜腐蚀掉?
【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 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 (填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 ,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原理分析】根据信息和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铁元素由+3价下降为+2价的特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① ;② 。
【拓展研究】考虑到使用后的腐蚀液富含Cu2+,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回收探究。在100mL反应后的废液中投入足量的锌粉,析出0.64gCu(若废液中仍有FeCl3剩余,则锌粉先与FeCl3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则说明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 g/L(g/L是质量体积浓度的单位,表示的是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交流讨论】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
请写出她的推断依据: 。
三.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1小题)
4.(2022•百色)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
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
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 ;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 NaHCO3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固体中含有Na2CO3
【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步骤② (填“能”或“不能”)用 Ba(NO3)2 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 。
四.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5.(2021•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较为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
6.(2020•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 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7.(2019•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
五.氧气的制取装置(共2小题)
8.(2022•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证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5)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口应伸入液面下,原因是 。
9.(2018•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 来检验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的后果是 。
六.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0.(2018•百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 。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 。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 。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 。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 ,B 。
七.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3小题)
11.(2022•百色)百色市某铝厂为了“变废为宝,点渣成金”,从含有Al2O3、SiO2等成分的工业废渣中提取金属铝,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含铝元素的物质里属于碱的是 。
(2)“过量的酸溶液”中使用的酸是 (填字母序号)。
A.醋酸
B.HNO3
C.H2SO4
(3)通过该流程可得出SiO2的性质有: (写一条)。
(4)电解Al2O3产生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它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12.(2021•百色)工业上处理黄铜渣(Cu、Zn、ZnO、CuO和其他杂质)废料时,通常将其转化为硫酸锌和铜等有价值的产品。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资料显示:铜与稀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1)物质B中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过程②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填仪器名称)。
(3)过程③中有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2020•百色)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某同学设计流程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1)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②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操作Ⅱ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1小题)
14.(2020•百色)烟酸(化学式为C6H4NO2)是人体必须的13种维生素之一,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烟酸含有 种元素;
(2)烟酸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九.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共1小题)
15.(2022•百色)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绿色节能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赞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一十.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共2小题)
16.(2019•百色)磷酸氢二铵[(NH4)2HPO4]是一种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农作物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请回答:
(1)磷酸氢二铵分子中氮、氢、磷、氧原子的个数比 。
(2)磷酸氢二铵中氮元素、氢元素、磷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
17.(2018•百色)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枷罗木醇等物质。其中芳樟醇的化学式为C10H18O.请回答:
(1)一个芳樟醇分子共有 个原子。
(2)芳樟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一十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共1小题)
18.(2021•百色)多巴胺(C8H11O2N)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分子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多巴胺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含量最高。
一十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19.(2022•百色)向100g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g;
(2)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0.(2021•百色)往108.8g碳酸钾溶液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气体。求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1.(2020•百色)往59.65g硝酸钡溶液中滴加52g硫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0g。求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2.(2019•百色)某工厂化验室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50g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3.(2018•百色)取5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共得到9.85克固体物质。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共1小题)
1.(2021•百色)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A (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 四 不合理,理由是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
【实验推断】(1)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氯化钠溶液 ,理由是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 。
(2)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2NaCl+BaCO3↓ ,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溶液的原溶液可能是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
【实验反思】实验室中,存取液体药品应注意 立即盖上瓶塞并放回原处 (写一点即可)。
【解答】解:【交流讨论】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酸中没有钠离子,故选:A;
【提出猜想】20℃时,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填:四,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
【实验推断】
(1)由于溶液pH>7,显碱性,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故填: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
(2)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2NaCl+BaCO3↓,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都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所以原溶液中只含碳酸钠,原溶液可能为碳酸钠溶液,也可能为已经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故填:BaCl2+Na2CO3=2NaCl+BaCO3↓;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反思】实验室中为了防止药品变质或挥发,使用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并放回原处。
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2小题)
2.(2020•百色)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载体,广泛应用于手机、军工、航天等各个领域,是影响一个国家现代工业的重要因素。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型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百色市某中学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决定学习和研究芯片制造的相关知识。
[查阅资料]
(1)芯片制造首先要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硅,单质硅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2)沙子、石英、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通过SiO2获得硅单质。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硅单质?硅单质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分析讨论]小明同学认为SiO2→Si发生的是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可以用较为活泼的H2与SiO2在高温条件下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iO2Si+2H2O ,小李上网查到工业制取高纯硅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SiO2+2CSi+2CO↑
②Si+3HClSiHCl3+H2
③SiHCl3+H2Si+3HCl
细心的小李发现,反应②和③是不同条件下方向相反的一对反应,工业上依次进行这两个反应的目的是为了 把固体硅转化成气体SiHCl3 而获得高纯硅。
小方同学利用部分晶体硅,对晶体硅的性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实验与理论探究]
(1)说文解字:网上查阅到,硅名称来自拉丁文的Silex,民国初期译为“矽”字,1953年中国科学院改为“硅”。“矽”和“硅”都是指Si这种元素,Si是地壳中含量排在第 2 位的元素,这个“矽”字的“石”字旁说明了Si是一种 非金属 单质,“夕”是这种元素的外文发音。
(2)硅的性质:
①硅是:一种灰黑色固体,小方同学将硅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发现不溶解。“灰黑色固体”、“硅不溶于水”都属于硅的 物理 性质。
②小方同学将晶体硅放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晶体硅溶解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同时,还得到一种粘性的盐类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i+H2O═Na2SiO3+2H2↑ 。
[结论]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探究,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硅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学会了对未知元素的一些研究途径、思维和方法。
【解答】解:[分析讨论]
小明同学认为SiO2→Si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可以用较为活泼的H2与SiO2在高温条件下制取,即高温条件下氢气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O2Si+2H2O,工业上依次进行这两个反应的目的是为了把固体硅转化成气体SiHCl3而获得高纯硅。
故填:还原;2H2+SiO2Si+2H2O;把固体硅转化成气体SiHCl3。
[实验与理论探究]
(1)Si是地壳中含量排在第2位的元素,这个“矽”字的“石”字旁说明了Si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夕”是这种元素的外文发音。
故填:2;非金属。
(2)①“灰黑色固体”、“硅不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硅的物理性质。
故填:物理。
②小方同学将晶体硅放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晶体硅溶解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的同时,还得到一种粘性的盐类物质(硅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H2O═Na2SiO3+2H2↑。
故填:2NaOH+Si+H2O═Na2SiO3+2H2↑。
3.(2019•百色)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以绝缘体为基材,表面覆以铜箔)为基础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某校初中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于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很感兴趣,决定进行探究,请你随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是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在覆铜板上用蜡或不透水的物质覆盖,然后将覆铜板浸泡到FeCl3溶液中,利用FeCl3溶液将不需要的铜腐蚀掉,留下来的就是印刷电路。
(2)FeCl3溶液呈酸性,在与铜单质反应后Fe3+变为Fe2+,反应后有Cu2+产生。
【提出问题】FeCl3溶液为什么能将铜腐蚀掉?
【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 红 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 HCl (填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 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 ,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Cl3+Cu=2FeCl2+CuCl2 。
【原理分析】根据信息和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铁元素由+3价下降为+2价的特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① 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 ;② 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 。
【拓展研究】考虑到使用后的腐蚀液富含Cu2+,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回收探究。在100mL反应后的废液中投入足量的锌粉,析出0.64gCu(若废液中仍有FeCl3剩余,则锌粉先与FeCl3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则说明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 32.5 g/L(g/L是质量体积浓度的单位,表示的是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交流讨论】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
请写出她的推断依据: 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 。
【解答】解:【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红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HCl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故填:红;HCl。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故填: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及化合物。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即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Cl3+Cu=2FeCl2+CuCl2。
故填:2FeCl3+Cu=2FeCl2+CuCl2。
【原理分析】
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①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②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
故填: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上升为+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没变化。
【拓展研究】
设氯化铁质量至少为x,
由2FeCl3+Cu=2FeCl2+CuCl2,Zn+CuCl2═ZnCl2+Cu可知,2FeCl3~CuCl2~Zn~Cu,
2FeCl3~CuCl2~Zn~Cu,
325 64
x 0.64g
=,
x=3.25g,
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32.5g/L。
故填:32.5。
【交流讨论】
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她的推断依据: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
故填:氯化铁具有氧化性,铁具有还原性。
三.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共1小题)
4.(2022•百色)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
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
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 Na2CO3 ;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一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 NaHCO3
②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
固体中含有Na2CO3
【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步骤② 能 (填“能”或“不能”)用 Ba(NO3)2 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 碳酸钠和硝酸钡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 。
【解答】解:【提出猜想】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分解,固体只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部分分解,固体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固体只有碳酸钠;因此猜想二为碳酸钠;故答案为:Na2CO3;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的结论固体中含有 NaHCO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故答案为: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根据实验的结论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BaCl2溶液,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BaCl2=BaCO3↓+2NaCl;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质疑】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故答案为: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拓展延伸】碳酸氢钠与硝酸钡不反应,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上述实验步骤②能用 Ba(NO3)2 溶液代替BaCl2溶液,故答案为:能;碳酸钠和硝酸钡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
四.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共3小题)
5.(2021•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较为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故填:2H2O22H2O+O2↑;B。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较为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A;E;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6.(2020•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铁架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E (填装置字母)。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 燃着的木条 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用装置E收集;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2)2KClO32KCl+3O2↑;E;
(3)CaCO3+2HCl=CaCl2+H2O+CO2↑;燃着的木条。
7.(2019•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为了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 (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 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 。
【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B;2KMnO4K2MnO4+MnO2+O2↑;E;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故答案为:A;为了把空气充分的排出来;
五.氧气的制取装置(共2小题)
8.(2022•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水槽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E或F (填字母序号)。
(3)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木条复燃 ,证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5)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口应伸入液面下,原因是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故答案为: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易溶于水,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E或F;
(3)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瓶中已充满氧气,故答案为:木条复燃;
(5)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口应伸入液面下,原因是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答案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9.(2018•百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A (填序号),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的后果是 水槽中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方法,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A;催化;2KClO32KCl+3O2↑;
(3)带火星的木条;水槽中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六.金属的化学性质(共1小题)
10.(2018•百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1)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无现象 ,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 后面 。
(2)金属与酸的反应
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 H2SO4═Al2(SO4)3+3H2↑ 。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
②将铝片与pH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 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 。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 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 NaCl ,B Na2SO4 。
【解答】解:【性质探究】(1)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镁的后面,故填:无现象;后面。
(2)①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 H2SO4═Al2(SO4)3+3H2↑.图中从a点到c点曲线上升,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故填:2Al+3 H2SO4═Al2(SO4)3+3H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②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此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填:控制变量法。
由于使用的是铝片是一样的,即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故该猜想错误,故填:与盐酸反应的铝片表面也有氧化膜。
使用的还有硫酸,氯离子有促进作用,还可能是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故填: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氯化钠或是硫酸钠,故填:NaCl;Na2SO4。
七.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共3小题)
11.(2022•百色)百色市某铝厂为了“变废为宝,点渣成金”,从含有Al2O3、SiO2等成分的工业废渣中提取金属铝,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含铝元素的物质里属于碱的是 Al(OH)3 。
(2)“过量的酸溶液”中使用的酸是 C (填字母序号)。
A.醋酸
B.HNO3
C.H2SO4
(3)通过该流程可得出SiO2的性质有: 不能跟酸反应或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写一条)。
(4)电解Al2O3产生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 ,它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 反应。
【解答】解:(1)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流程图中含铝元素的物质里属于碱的是Al(OH)3;(2)根据流程图,加入过量的酸溶液生成了硫酸铝,故加入的酸为硫酸,故选:C;
(3)根据流程图,加入过量的酸溶液后,滤渣中有二氧化硅,说明二氧化硅不能跟酸反应或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4)电解Al2O3产生两种单质,单质含有一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电解Al2O3生成铝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Al(OH)3;
(2)C;
(3)二氧化硅不能跟酸反应或二氧化硅不溶于水;
(4)2Al2O34Al+3O2↑;分解。
12.(2021•百色)工业上处理黄铜渣(Cu、Zn、ZnO、CuO和其他杂质)废料时,通常将其转化为硫酸锌和铜等有价值的产品。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资料显示:铜与稀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1)物质B中元素的化合价是 0 。
(2)过程②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填仪器名称)。
(3)过程③中有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解答】解:(1)由流程和资料可知,铜和氧气在加热时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由于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为了硫酸锌和铜,加入的过量的物质B应是锌,化学式是Zn,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填:0;
(2)由流程可知,过程Ⅱ中分离操作能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过滤;漏斗;
(3)过程Ⅲ中为了将过量的锌除去得到硫酸锌,应加入适量的D是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故填:Zn+H2SO4═ZnSO4+H2↑。
13.(2020•百色)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某同学设计流程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1)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
(2)步骤②为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操作Ⅱ的名称是 蒸发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解答】解:(1)第②步反应,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步骤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M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
(3)操作Ⅱ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1)CaO+H2O=Ca(OH)2;
(2)放热;
(3)蒸发;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共1小题)
14.(2020•百色)烟酸(化学式为C6H4NO2)是人体必须的13种维生素之一,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烟酸含有 4 种元素;
(2)烟酸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6:4:1:2 。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烟酸(化学式为C6H4NO2)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4;
(2)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烟酸(化学式为C6H4NO2)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即烟酸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6:4:1:2;故填:6:4:1:2。
九.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共1小题)
15.(2022•百色)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绿色节能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赞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2 。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4 。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答案为:1:2;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2=44;故答案为:44。
一十.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共2小题)
16.(2019•百色)磷酸氢二铵[(NH4)2HPO4]是一种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农作物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请回答:
(1)磷酸氢二铵分子中氮、氢、磷、氧原子的个数比 2:9:1:4 。
(2)磷酸氢二铵中氮元素、氢元素、磷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28:9:31:64 。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磷酸氢二铵分子中氮、氢、磷、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9:1:4;故填:2:9:1:4;
(2)磷酸氢二铵中氮元素、氢元素、磷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9):31:(16×4)=28:9:31:64;故填:28:9:31:64。
17.(2018•百色)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枷罗木醇等物质。其中芳樟醇的化学式为C10H18O.请回答:
(1)一个芳樟醇分子共有 29 个原子。
(2)芳樟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0:9:8 。
【解答】解:(1)芳樟醇的化学式为(C10H18O)可知,一个芳樟醇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29个原子;故填:29;
(2)芳樟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8):16=60:9:8;故填:60:9:8。
一十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共1小题)
18.(2021•百色)多巴胺(C8H11O2N)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分子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 8:11:2:1 ;
(2)多巴胺中 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含量最高。
【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多巴胺(C8H11O2N)分子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8:11:2:1;故填:8:11:2:1;
(2)巴胺的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1):(16×2):14=96:11:32:1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碳。
一十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共5小题)
19.(2022•百色)向100g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4.9 g;
(2)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成Cu(OH)2质量为4.9g;
(2)设硫酸铜质量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98
x 4.9g
=
x=8g,
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8%
答: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
故答案为:(1)4.9;
(2)8%。
20.(2021•百色)往108.8g碳酸钾溶液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气体。求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K2CO3+2HCl═2KCl+H2O+CO2↑
149 44
x 8.8g
x=29.8g
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9%。
答: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21.(2020•百色)往59.65g硝酸钡溶液中滴加52g硫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00g。求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生成硝酸钾的质量为x。
生成硫酸钡的质量=59.65g+52g﹣100g=11.65g
Ba(NO3)2+K2SO4=BaSO4↓+2KNO3
233 202
11.65g x
x=10.1g
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0.1%
答: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1%。
22.(2019•百色)某工厂化验室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洗涤50g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50g石油样品中含有硫酸的质量为x
2KOH+H2SO4=K2SO4+2H2O
112 98
100g×56% x
x=49g
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o:
=98%
答:这种石油产品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23.(2018•百色)取5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共得到9.85克固体物质。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 197
x 9.85g
解得:x=5.3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广西贵港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计算题: 这是一份广西贵港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计算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3,66,3%,8%,1%,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卷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梧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这是一份广西梧州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