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专区道法一轮复习PPT课件整套
全国版中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第3部分八年级上册第10课时遵守社会规则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版中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第3部分八年级上册第10课时遵守社会规则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知识思维导图,一目了然,考点三做守法的公民,经典总结,探究三做守法的公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要求】1.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3.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4.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7.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考点一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什么是社会秩序?包含哪些内容?(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经典概括]正常运行、安居乐业
3.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种类有哪些?(1)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如道德、纪律、法律等。4.为什么说维护秩序要靠规则?(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经典概括]明确内容、保障秩序
5.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1)自由与规则不可分。(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3)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特别提醒]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6.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经典概括]他律和自律、敬畏规则
7.如何维护与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考点二 社会生活讲道德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4)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深度解析](1)—总体概述;(2)—表层含义;(3)—内在需要层面;(4)—社会需要层面。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3.文明有礼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4.为什么要文明有礼?(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深度解析](1)—从个人层面;(2)—从社会层面;(3)—从国家层面。
5.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经典概括]态度、用语、仪表、举止、践行
6.为什么要诚实守信?(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3)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深度解析](1)—内涵角度;(2)—个人角度;(3)—企业角度;(4)—社会、国家角度。
7.如何理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8.如何理解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9.如何理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2)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3)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0.如何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1.法律规范具有怎样的重要性?(1)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3)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4)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拓展延伸]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联系。(1)区别: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犯罪(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严重。(2)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属于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4.怎样做到遵章守法?(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5.刑法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1)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6.犯罪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特别提醒]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7.什么是刑罚?分为哪几类?(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拓展延伸]主刑和附加刑都有哪些内容?(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主刑只能单独使用)(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8.怎样加强自我防范?(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经典概括]思想上认清、行动上杜绝、从小事做起
9.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机构有哪些?(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0.什么是诉讼?其特征或者性质是什么?(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特征: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特别提醒]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11.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12.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何斗争?(1)原因: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2)要求: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机智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特别提醒]巧妙(巧为)、灵活机智(智为)
13.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法治精神?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经典概括]守法、找法、靠法、尊法
探究一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例1 [2019·大庆]《元史·许衡传》中记载:夏日外出时,众人争相摘取路边的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奖惩等外在约束B.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律,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C.要积极改进和完善规则D.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思路点拨】分析材料,众人摘梨,许衡不为所动,因为心中有主。这是许衡具有很强的原则性,没有外在约束也能自觉自律遵守规则,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B符合题意;A、C表述正确,但没有从材料上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D错误,不守规则要受到规则的惩罚,规则不仅指法律。故选B。【参考答案】 B
【变式1】2019 年3月1日起,《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为文明行为立规矩、树导向、定红线,给不文明者设立了一道规则边界。今后,我们有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法律武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①社会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生活③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④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限制了人们的自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解析]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但是没有限制人们的自由。故选A。
【变式2】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有人要出行,“对票入座”是一条基本规矩,但接连曝出的高铁“霸座男”“霸座女”等新闻一次次刷新了大家对于“耍无赖”的认知:“我站不起来”“帮我找个轮椅呗”……语出惊人的“霸座”者“泰然自若”地目无法纪。“霸座”者应该( )A.自我反省,自觉遵守规则B.帮助他人,坚定维护规则C.建言献策,积极改进规则D.依法办事,维护自身权益
【变式3】下列几位同学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芳: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遵守规矩②小程:排队上车太慢了,影响我们上学③小坤:排队上车,能保证乘客的安全④小萍: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探究二 社会生活讲道德
例2 [2019·武汉]武汉市以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讲礼仪”活动,让文明之花在江城遍地开放。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 )A.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B.做文明有礼的人就要语言文明、态度谦和、举止端庄C.市民的文明行为决定着国家的尊严D.是否文明有礼是衡量一个人事业成败的标准
【思路点拨】要做文明有礼的武汉人,是因为文明有礼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所以A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B的观点不符合题意,与做文明人的要求无关;C、D的观点是错误的,都过分夸大了文明礼貌的作用。故选A。【参考答案】 A
【变式1】新房的装修噪声很大,容易引起邻里纠纷。最近,一对夫妇装修新房前,给邻居手写小卡片提前告知并送上糖果,让邻居们心生暖意。这告诉我们( )①尊重能减少摩擦和矛盾②装修是公民的权利,没必要这样做③将心比心,学会体会他人的感受④关爱、理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变式2】城市市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这是因为文明有礼( )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体现国家形象③促进社会和谐④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C[解析] ④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不是原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变式3】王长信、王长义兄弟俩是一家面粉有限公司的负责人。30年间,群众自愿把粮食卖给他们,只因他们从不短斤少两;合作伙伴愿意和他们做生意,只因他们总是一诺千金。他们的面粉制品畅销周边市县。从王长信、王长义兄弟俩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 )①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社会生活中诚实具有复杂性③企业只有坚持诚信才能赢得客户④个人守信激励机制不断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解析]从王长信、王长义兄弟俩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企业只有坚持诚信才能赢得客户,所以我们要诚信做人,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社会生活中诚实具有重要性;④错误,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故选B。
【变式4】2019年1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强调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使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下列格言与这一举措的主旨相符的是( )A.施惠勿念,受恩莫忘B.见善则迁,有过则改C.行己有耻,止于至善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例3 [2019·宜昌]刘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 000元。刘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
【思路点拨】题文材料“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 000元”,表明刘某因犯罪被刑罚处罚,是刑事违法行为,故C正确;A、B、D错误,这是犯罪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排除。故选C。【参考答案】 C
【变式1】李某因酒驾被处以罚款2 000元,暂扣驾照6个月的处罚;刘某因醉驾被处以15天拘役,5 000元罚金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变式2】2018 年 12 月 27 日,乘客陈某荣乘坐公交车时,因质疑司机多收了一元而掌掴正开车的司机。遭掌掴后,司机急速停车报警。2019 年 5 月 9 日,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被告人陈某荣有期徒刑 4 年。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A.法不可违,违法必受刑罚处罚B.刑事法律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C.公交司机可适当多收乘客的车费D.要制定更多的保障公共安全的法律
【变式3】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冀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王某等人手持凶器拦截本校学生要钱,遂上前制止,却遭到王某等人的围攻。冀志见他们人多势众,就假装胆怯躲开,寻找机会报警。冀志的行为是(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唯一手段B.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C.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D.自私、懦弱的表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全国版中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第5部分九年级上册第20课时和谐与梦想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考点一中华一家亲,知识思维导图,探究一中华一家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版中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第5部分九年级上册第19课时文明与家园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考点一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思维导图,考点二建设美丽中国,探究一守望精神家园,探究二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版中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第5部分九年级上册第18课时民主与法治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探究,考点一追求民主价值,知识思维导图,考点二建设法治中国,探究一追求民主价值,探究二建设法治中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