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
展开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一.二.三章;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8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 用“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
A. 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 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 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 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视机、空调等电器.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杯弓蛇影
C. 钢笔“错位” D. 日全食
-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
A. 蜡 玻璃 沥青 B. 蜡 铝 玻璃 C. 冰 铁 铝 D. 冰 铁 沥青
-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B. 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性质
D. 在学校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 广州的夏天天气炎热,房间往往因为开着空调而使房间的空气变得干燥,很多家庭会使用如图超声波香熏加湿器。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雾气,能有效地扩散香味,让人在宽敞的房间充分享受香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有时听到它的声音就是来自于它发出的超声波
B. 房间充满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
C. 产生的雾气是水蒸气
D. 雾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 我国古代人民在冶金过程中,学会了通过观察“火候”定性判断温度高低的方法。考工记中记载了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判断冶炼进程:“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这一方法沿用至今,这种利用视觉的观察判断以鉴定冶炼情况的操作,称为“看火操作”;部分金属工件的锻造需要进行“淬火”处理,即金属在炉火中充分煅烧后迅速放入水中冷却,此时会在水面上方产生大量“白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炼钢工人凭借炉口的火焰颜色变化情况可判断炉内的温度
B. 冶炼时金属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之为熔化,此过程不断吸收热量
C. 冶炼时金属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之为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一直升高
D. “淬火”时水面上产生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听文物致敬百年风华。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听众辨别出讲述人是哪位播音员,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时,会发现水坑处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样。结合光的反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面发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干燥的地面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干燥的地面比较暗,水坑处比较亮
D. 干的地面比较亮,水坑处比较暗
-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 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 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C.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 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
- 造雪机为确保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此处产生的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 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产生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学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这一特性来辨识是哪一位老师在上课。
- 身高的小明站在竖直摆放的平面镜前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 ______;如果他远离平面镜,他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根据图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聪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根据图甲和图乙的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产生的,图甲中同学说话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______。
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如图丙,小聪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此时听到声音逐渐 ______。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声音重新变大。这个实验说明,声波必须借助于 ______才能传播。 -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分折数据可知,实验时大气压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个标准大气压。
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若将烧杯中质量为的水从开始加热,升高时消耗了酒精,则实验中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 ______被水吸收。酒精的热值为
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温从升高到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 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我国东海。我国某海监船从福州附近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巡逻任务。请你综合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海监船上装备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声波,从而预报海上的风暴。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假设海监船行驶的过程中鸣笛听到回声,则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多少?若海监船的速度为,正靠近山崖,则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 身高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处,问:
镜中的像与他相距多少?
若他再远离穿衣镜,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
如果他以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多少? -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度为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 夏日的夜晚,电闪雷鸣。小明趴在窗前向外看,发现某处闪电过后,经过才听到雷声,已知声速为光传播时间忽略不计求:
该闪电处距小明的距离;
远处有很多地方只看到闪电而听不到雷声,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据此判断;
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减弱噪声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物理基础知识的识记要经常强化,避免似懂却叫不准的现象,本题就是考查声现象中基础知识判断的题目。
2.【答案】
【解析】解: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液态氮迅速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小水滴,看似“热气腾腾”.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解答】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频率不同的红外线,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无线控制.
4.【答案】
【解析】解:、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C、玻璃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玻璃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影子、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日晷、日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倒影、照镜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现象;透镜、看水下的物体变高,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5.【答案】
【解析】解:蜡、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冰、铁、铝都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6.【答案】
【解析】解:、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
B、闻其声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是谁在发声,故B正确。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大小,这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正确。
故选:。
真空不能传声。
根据音色能判断振动的物体。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真空不能传声、音色、响度、减弱噪声的方法等,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7.【答案】
【解析】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性质,故C正确;
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防止噪声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传播和噪声的防治,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8.【答案】
【解析】解:
A、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香熏加湿器发出的是超声波,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无法听到,故A错误;
B、房间充满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雾是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CD错误。
故选:。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是指高于的声波,次声波是指低于的声波;人的听觉范围---;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
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扩散现象和物态变化,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9.【答案】
【解析】解:、炉火的温度较低时,火焰偏红,火焰纯青色时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炼钢工人凭借炉口的火焰颜色变化情况可判断炉内的温度,故A正确;
、冶炼时金属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之为熔化,熔化吸热,金属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正确,C错误;
D、“淬火”时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受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液滴漂浮在空气中,故D正确。
故选:。
炉火的温度较低时,火焰偏红,火焰纯青色时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10.【答案】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解答】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辨别出讲述人是哪位播音员,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CD错误,A正确。
11.【答案】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所以人感觉水洼处比较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人感觉地面比较暗;不管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
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掌握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不要误以为镜面反射就一定亮,漫反射就一定暗,感觉亮暗关键是看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12.【答案】
【解析】解:、壶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中的蒸发过程,故C正确;
D、烧水的锅盖上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
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3.【答案】 不会
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不再继续吸热
【解析】解: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温度也会达到沸点,由于试管内外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从外界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14.【答案】凝固;放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解答】
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成小冰晶;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15.【答案】振动 音色
【解析】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根据音色能辨别发声物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学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识是哪一位老师在上课。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根据音色能辨别发声物体。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特性,这是声学部分比较简单的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16.【答案】 不变
【解析】解: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处,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小明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小明的大小有关,跟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明远离平面镜时,小明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7.【答案】
【解析】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虚像、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解答】
分别作出物体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1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是原来的一半时,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但音调和音色不变,即频率和波形均不变,作图如下:
19.【答案】振动 信息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 减弱 介质
【解析】解: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乒乓球的跳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图甲中同学说话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其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观察桌面上小纸屑或小豆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或小豆;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减弱;介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
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是一道验证声音的产生、传播的科学探究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0.【答案】小于 液化 大
【解析】解:分折数据可知,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即水的沸点为,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降低,沸点降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此时沸点低于,所以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的水从开始加热,升高到时吸收的热量:
;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利用率:
;
水的温度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而水的质量不变,由公式可知一定量的水的温度从从升高到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小于;液化;;大。
沸点的高低和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白气”由大量小水珠组成,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由,可求得水温升高吸收的热量,利用计算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达到效率。
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度数值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水的沸腾现象和吸热公式的应用及效率的计算,属于综合题。
21.【答案】次 信息
【解析】解: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水母耳”海上警报器接收到次声波,从而预报海上的风暴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
;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时海监船行驶的距离是:
;
则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
;
答:次;信息;
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已知声速和时间,可根据求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听到回声时海监船距山崖的距离是鸣笛后声音比海监船多运动距离的一半,即。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属于常规考查,难度不大。
22.【答案】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李洋同学距平面镜的距离是,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则他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故像距离人的距离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该人以的速度正对镜子走去,则像以的速度正对镜子走去,所以若以像为参照物,人相对于像的运动速度是;
答: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若他再远离穿衣镜,镜中的像距离他;
如果他以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相关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3.【答案】解:依据题意可知,超声波信号到达海底的时间为,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由可得,海水深度:。
答:该处海水深度为。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超声波信号到达海底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即可求海底的深度。
本题考查利用回声测距离,理解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由可得,该闪电处距小明的距离:
。
因为人距离闪电处太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反射,声音的能量会减弱,其响度会不断减小,所以远处有很多地方只看到闪电而听不到雷声;
答:该闪电处距小明的距离为;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反射,声音的能量会减弱,其响度会不断减小,距离太远而听不到雷声。
【解析】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光的传播速度快,光传播时间忽略不计,雷声传播的时间为,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根据公式可求该闪电处距小明的距离;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反射,声音的能量会减弱,其响度会不断减小。
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以及对声音的反射、声音传播时的能量损失的理解,难度不大。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2m,8W,【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较易)(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