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教学设计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051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教学设计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051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教学设计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3051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黄鹂——病期琐事》教学设计1
展开一、 教材及学情分析
《黄鹂》是一篇充满哲理意蕴的优美散文,语言清新隽永。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知人论世式的实证性阅读,而忽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思辩能力的主观性阅读。学生刚结束《滕王阁序》一文的学习,内在的审美激情被大大激发出来,打铁要趁热,因此,本教学设计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单元阅读要求,紧扣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和发现精神,注重质疑和交流,逐层深入式地体悟本文深刻的哲理意蕴,在对文章的写法鉴赏和语言的品读之中实现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师侧重引导启发和对知识的深化拓展。
二、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清新隽永的精彩语言,学习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技巧
2.通过读、说、品、评师生互动合作来研读课文,以读入文,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构筑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助黄鹂这个简单的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深刻人生哲理。
3. 激发学生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和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正确认识和谐的“极致”之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脉络,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学习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学习掌握主观性阅读与实证性阅读的方法和文学主题的多元化
五、教学策略
1.印发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制作教学课件
3.小组合作收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上交
4. 小组合作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多媒体展示黄鹂图片,由此引出我们熟悉的与黄鹂有关的诗句。
(设计意图:以情景动感情,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运用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情绪,多媒体播发的美好画面引发视觉盛宴,画外音朗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并调整学生进入书本的状态。)
二、知人论世:大家风采
孙犁的慧眼
1981年,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时任文艺周刊编委的孙犁编发了这篇文章,并且还特意写了一则读后感——《读一篇散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文中写到“关于这位作家,近些年常看到的是他写的高产而有创造的小说,一见这篇短小的散文,我就感到新鲜,马上读完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现在看来也是很新鲜的。但我不愿意说,他是探索什么,或突破了什么。我只是说,此调不弹久矣,过去很多名家,是这样弹奏过的。它是心之声,也是意之向往,是散文的一种非常好的音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体会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著)
三、具体研习:理脉识趣
(学生活动:自读文章,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巡回指点,针对性点拨提示)
从文中找出“黄鹂的五次遭遇”与“作者情感态度态度变化”,并具体画出找出时间、地点、环境、黄鹂特点体会作者态度。
教师点拨:画面引导,文本精读,抓住关键信息
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促使其深入文本,提高其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阅读速度稍慢,这会影响学生概括情节的准确性。教师对策:提示学生采用略读跳读的方式,抓住文本中每段中的重要语句比如中心句、主旨句、抒情句、承上启下句)
四、合作探究:追本溯源
1.阅读文章前22段,根据之前的分析,大家可以得出怎样的主旨?
教师点拨:(1)前22段的描述对象是什么?
(2)在黄鹂不同的遭遇下,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时,让他们自学讨论,运用“自读讨论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多角度层层挖掘,适时点拨,开启心智。)
2.阅读23段及24段,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究竟是什么?
教师点拨:(1)齐读23—24段,提炼关键句
(2)抓住两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3)展示“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燕排长空”画面体会“景物一体”
教师明确:自然环境:景物一体;
艺术创作: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多媒体展示)
3.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致”在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教师点拨:
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
通俗地说就是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环境融为一体。
(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合写作背景,探究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师点拨:(1)展示写作背景
(2)引入作者名言警句:
如果我们能够,在70年代,把自己60年代写的东西,拿出来再看,看看是否有愧于天理良心,是否有愧于时间岁月,是否有愧于亲友乡里,能不能向山河发誓,山河能不能报以肯定赞许的回应?
(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师生互动互动的活动多承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板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五、披文审技:小结手法----托物言志
六、迁移训练:珠玑深蕴
你认为怎样的学习环境才是你的“极致”?写几句话表达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1)展示学校宣传励志语
(2)体味画面中“成功的阶梯”中自己的位置
(3)动笔写作,形成思路,表述书面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篇小说之门的金钥匙。文本只是一个例子,引发学生要能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通过比较阅读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课堂小结:人间极致几何处,莫若认真难辜负
附教学设计: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极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半棵树》教学设计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半棵树》教学设计1,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天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天狗》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文学争鸣,拓展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初读《河床》,初步感知整首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