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27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27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3027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展开
这是一份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
1.(2022·河北·怀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A.硫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2.(2022·河北·怀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空气中含量较多,可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2022·河北省吴桥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
4.(2022·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5.(2022·河北·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医用生理盐水 B.瓶装矿泉水
C.冰水混合物 D.未经污染的空气
6.(2022·河北·曲阳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烟尘
7.(2022·河北·原竞秀学校九年级期末)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的氮气体积分数、以上的氧气、还有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属于纯净物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8.(2022·河北·辛集市教学科研所九年级期末)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气体
9.(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在关于氧气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炼钢、气焊的燃料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
C.蛟龙号潜水员在潜水时必须携带氧气设备
D.氧气支持硫的燃烧,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2022·河北·辛集市教学科研所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11.(2022·河北·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期末)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12.(2022·河北省吴桥县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3.(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14.(2022·河北·安新县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
15.(2022·河北·南皮县桂和中学九年级期末)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
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16.(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17.(2022·河北·大城县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接触生石灰一段时间后,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B.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
C.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16mL刻度处 D.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不相同的
18.(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蜡烛 D.铁丝
19.(2022·河北·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0.(2022·河北·原竞秀学校九年级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塑料老化 B.食物腐败 C.镁条燃烧 D.动植物呼吸
21.(2022·河北·原竞秀学校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2.(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描述是一种基本的化学素养。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蜡烛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23.(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C.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24.(2022·河北·大城县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错误的是
A.Mg、Fe与氧气反应都会产生固体 B.铁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H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I、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25.(2022·河北·唐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
C.引起火灾 D.读数不正确
26.(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7.(2022·河北·邯郸市永年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九年级期末)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验满二氧化碳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28.(2022·河北·曲阳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前,先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再倒立在水槽中
B.实验开始时,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先在水面下盖好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
D.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9.(2022·河北·曲阳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30.(2022·河北·唐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比例保持稳定不变
C.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31.(2022·河北·涿州市双语学校九年级期末)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 O2 含量的是
A.水槽中液面下降
B.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D.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32.(2022·河北·阜城县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火焰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D.吸入到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l/5
33.(2022·河北·曲阳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4.(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一位的气体是氮气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5.(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分析是( )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36.(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空气是一 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食品防腐.
B.清新、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D.NO2、CO2、SO2和粉尘都是空气污染物.
37.(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8.(2022·河北·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B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D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A.A B.B C.C D.D
39.(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已知:,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MnO2的质量
C.生成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40.(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表示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B.C.D.
41.(2022·河北承德·九年级期末)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略去)。A是一种含钙元素的物质,C的固体常用作制冷剂。D、F均为黑色粉末,F、G均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物质名称),根据此反应原理推测该物质的用途是_______。
(3)写出一定条件下F与G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2.(2022·河北·青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_______。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_______。
43.(2022·河北邢台·九年级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写出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装置B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数字序号)端通入集气瓶。
44.(2022·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
(2)A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______,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物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②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③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④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马龙同学认为B装置和C装置都可以,如果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认为应该选______装置,红婵同学想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该从______(填“c”或“d”)入。
(4)G和H是验证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此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最好是______(从上图中选填序号),G实验中木条快燃尽时才把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
45.(2022·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A、B中的试管口应________。
(3)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时才可以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_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开始加热时应______,停止加热时,应________。
(4)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试管中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5)若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6)用______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_______,插入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7)点燃系在________状细铁丝下的火柴,待_______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盛该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
46.(2022·河北·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需纯净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从中选择合适的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棉花;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
(4)如图F所示,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底__________,是为了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如果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47.(2022·河北·辛集市教学科研所九年级期末)实验室常选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若反应中想得到平稳的气流,可以将长颈漏斗换为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48.(2022·河北秦皇岛·九年级期末)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利用装置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__(填“c”或“d”)口通入。
(3)使用装置B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装置制取CO2,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液体接触,反应开始,请简述使该装置中反应停止的操作__________。
(5)若用装置F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 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红磷,因为硫和木炭、蜡烛都会产生气体影响实验。故选C.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2.A
【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故选A。
3.C
【解析】
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故选C。
4.C
【解析】
试题分析: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彻底将污染问题解决,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C.
考点:环境保护
5.C
【解析】
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是混合物,因为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为混合物,未经污染的空气也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6.B
【解析】
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各选项中只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7.D
【解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和人造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A、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故B不符合题意;
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人造空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空气中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8.B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现象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现象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解析】
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错误;
B、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C、氧气支持呼吸,蛟龙号潜水员在潜水时必须携带氧气设备,正确;
D、氧气支持硫的燃烧,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故选A。
10.D
【解析】
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B错误;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选项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D正确。故选D。
11.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12.A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故选A。
13.C
【解析】
A、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
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4.D
【解析】
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
15.A
【解析】
A.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B.空气氮气占78%和氧气占21%;两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可以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C.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选A。
16.A
【解析】
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17.C
【解析】
A、白磷不足,不能消耗完氧气,故测量结果偏小,A正确;
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正确;
C、试管容积50mL,氧气占五分之一,则氧气体积为:10mL,则注射器最终停在10mL处,C错误;
D、胶头滴管中的水和生石灰反应,是反应物;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注射器中的水被压入试管,故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不相同的,D正确;
故选C。
18.D
【解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故选:D。
19.D
【解析】
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
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
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
故选D.
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
20.C
【解析】
A、塑料老化是塑料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败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C、镁条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D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故选D。
22.B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故选B。
23.C
【解析】
A、氦气密度较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B
【解析】
A、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和氧气、水生成氧化铁,生成物均为固体,则Mg、Fe与氧气反应都会产生固体,故A正确;
B、铁在I中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在Ⅱ中反应为铁和氧气、水生成氧化铁,则铁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同,故B不正确;
C、H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正确;
D、I、Ⅱ两类反应均是物质和氧气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B。
25.B
【解析】
A、倾倒液体时,掌心对标签,否则药品容易腐蚀标签,A正确。
B、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试过口需略低于试管底部,否则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B与相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C、酒精灯熄灭需要用灯帽盖灭,否则容易引起火灾,C正确。
D、俯视读取液体体积,体积偏大,D正确。
故选:B。
26.B
【解析】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了消耗掉所有的氧气,红磷一定要过量,故说法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连续、均匀的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否则收集的不纯,故说法错误; C、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均有氧气参与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说法正确;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起催化作用,故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27.B
【解析】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木条伸入瓶中时都熄灭,因此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一会儿后取出,通过观察木条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断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28.B
【解析】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地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所以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C
【解析】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故此项错误。
B、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应该是相等的,与催化剂没有关系,此项错误。
C、反应一开始就产生氧气,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故此项正确。
D、反应一开始就产生氧气,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故此项错误。
故选:C。
30.C
【解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填充氧气防腐,而应该填充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氮气,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但环境不同含量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即氧气含量下降,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臭氧等形成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因为工业上氟氯代烷的排放,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这些都与空气污染有关,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而分离,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B
【解析】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的是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A、水槽中液面下降,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故选项错误。
B、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不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错误。
D、瓶中液面先下降,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后上升,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消耗了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不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2.C
【解析】
A、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以全部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正确;B、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装置漏气,测定的结果偏小,正确;C、红磷熄灭后应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错误;
D、空气中氧气全部被消耗掉,反应后压强减小,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l/5,正确。故选C。
点睛: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33.C
【解析】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4.C
【解析】
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和细菌繁殖,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不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C、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一位的气体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5.A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减小的固体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g的氧气,故A正确;
B、P点是氯酸钾部分分解,因此P点处固体中有未反应的氯酸钾和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B错误;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较少,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在此反应中MnO2是反应的催化剂,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故选A。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
36.A
【解析】
A、空气中的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正确;
B、清新、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只是利用气体的沸点不同,将氧气与其他的气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37.A
【解析】
A、工业上可以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A正确;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分子结构没有变化,所以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故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是淡蓝色,故D错误;
故选A。
38.C
【解析】
A、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选项A不正确;
B、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选项B不正确;
C、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可以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检验是否具有可燃性,选项C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氧气被消耗,但生成了二氧化碳,生成新的杂质,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9.A
【解析】
A、给固体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会分解产生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多,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会变少,至完全反应后不变且不为零(剩余固体中含催化剂MnO2,MnO2中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总混合物的质量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变化;
答案:A。
40.D
【解析】
A、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少,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变大,当反应结束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大,故选项不正确;
D、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41.(1)O2
(2) 一氧化碳 冶炼金属
(3) 化合反应
【解析】
C的固体常用做制冷剂,则C是二氧化碳, F是黑色粉末,且是单质,故F是碳,G为氧气; E与D,E能与G(氧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且D是黑色粉末,则D为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E为一氧化碳,A是一种含钙元素的物质,能生成二氧化碳,则A是碳酸钙,B为盐酸,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1)
由分析可知,G为氧气,其化学式为O2,故填:O2;
(2)
反应③,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铜(或铁),一氧化碳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根据此反应原理推测一氧化碳的用途是冶炼金属,故填: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3)
一定条件下F与G反应生成E,即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42. 长颈漏斗 密度大于空气,且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火柴快燃尽 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解析】
(1)由图可知,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由图可知,该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气体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2)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影响实验结果;
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使集气瓶受热不均,炸裂。
43.(1)长颈漏斗
(2) 防止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3) A 为了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①
【解析】
(1)
仪器a是长颈漏斗;
(2)
用装置B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了一团棉花,则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导管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为了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②端排出,所以二氧化碳气体应从①端通入集气瓶中。
44.(1) 酒精灯 锥形瓶
(2) 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或试管炸裂) ②④
(3) C c
(4) F 防止木条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合理即可)
【解析】
(1)
a的名称是酒精灯;b的名称是锥形瓶;
(2)
A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或试管炸裂);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用A装置制取氧气所用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①反应物中混入了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加热不能放出或吸收氧气,不影响氧气纯度,说法错误;
②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混有少量的空气,会使氧气纯度明显偏低,说法正确;
③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只影响氧气的体积,不影响其纯度,说法错误;
④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开始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会使氧气纯度明显偏低,说法正确。
故填:②④
(3)
如果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注射器能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选C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氧气,红婵同学想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该从c通入;
(4)
G实验中需要较高的氧气纯度,为防止高温熔融物落于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该实验需要用排水法收集;H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硫需要用水吸收,该实验需要用排水法收集,G和H是验证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此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最好是F,G实验中需要较高的氧气纯度,木条快燃尽时才把铁丝伸入氧气瓶中的原因是防止木条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合理即可)。
45.(1)集气瓶
(2)略低于试管底部
(3) A F 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 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先预热 先移出导气管
(4) B KClO3、MnO2 D
(5)C
(6) 坩埚钳 红热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白光
(7) 螺旋 火柴将要熄灭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3O4 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解析】
(1)
由图可知a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
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填:略低于试管底部。
(3)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反应需要加热,且为了避免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装置是F,当观察到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以收集氧气,当观察到瓶口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开始加热时应先预热,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气管,故填:A;F;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先预热;先移出导气管。
(4)
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反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试管中所加试剂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学式KClO3、MnO2;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是D,故填:B;KClO3、MnO2;D。
(5)
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故填:C。
(6)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插入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白光,故填:坩埚钳;红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白光。
(7)
铁丝拧成螺旋状增加受热面积,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的火柴,待火柴将要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盛该氧气的集气瓶应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集气瓶炸裂,故填:螺旋;火柴将要熄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
46.(1)长颈漏斗
(2) A##E
(3)⑥③②④①⑤
(4) 铺一层水或细沙 防止生成的黑色熔融物炸裂瓶底
(5)
【解析】
(1)
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需纯净的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选A,用于铁丝燃烧实验,收集氧气的纯度高,收集装置选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棉花,加热,收集,然后将导气管移出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⑥③②④①⑤;
(4)
如图F所示,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黑色熔融物炸裂瓶底。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用B装置制取氧气,常温下进行反应,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取氧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7.(1) 水槽 集气瓶 B C或E 分液漏斗 催化
(2)
(3)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 A D
【解析】
(1)
根据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名称可知,a是水槽,b是集气瓶;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择B装置,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收集时可以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选C或E;若反应中想得到平稳的气流,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长颈漏斗换为分液漏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2)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能够使用E收集氧气,是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检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4)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反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择A,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时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即选择D装置进行收集。
48. 酒精灯 分液漏斗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C 关闭弹簧夹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酒精灯,b是分液漏斗,故填:酒精灯;分液漏斗;
(2)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用A制取氧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用E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氧气从c管进入,将空气从d管排出,故填:;c;
(3)B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CO2,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液体接触,反应开始;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液面降低到隔板以下则固体、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填:关闭弹簧夹;
(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并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故填: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我们周围的空气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吉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俗称“干冰”的物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随堂练习题,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