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
展开经世致用思想源头——儒家积极入世精神
《论语》:“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转对。虽多,亦奚以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伦理道德的实践比知识学习更重要。
经世致用思想发展——宋代实学思想
《二程遗书》:“穷经,将以致用也。”浙东学派: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理学空谈。永嘉学派、永康学派:抨击义理之学,提倡适用的经世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明末清初
形成: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有感于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切意识到徒讲义理的书生不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给国家民族造成 的巨大灾难,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主张钻研经书要与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在阐释古典经义的同时,升华出自己的社会见解,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进而改造社会。特点: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救民精神
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学 叶宇晔2018年5月 24日
简介作者 清代学术开山之祖
顾炎武(1613-1682年),江苏昆山人。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宁人。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先生”。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无稽( ) 谀佞( ) ( ) 舛漏( ) 菑畲( )( ) 潢潦( )( ) 襟裾( )( ) 摭( )答案:jī yú nìng chuǎn zī shē huánɡ lǎ jīn jū zhí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其中小有舛漏 舛:差错B.多一篇之损矣 损:损失C.士当以器识为先 器:器量D.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 奖:奖励
【解析】 B项,损,危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欧阳永叔与学者言B.空同大以为不平矣C.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D.政事可以及物
【解析】 A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不平:古义,不以为然;今义,不公平或者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C项,一号:古义,一旦称为;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4.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朝满夕已除( )(2)人不通古今( )(3)马牛而襟裾( )(4)摭我华而不实我实( )(5)谓文章止于润身( )(6)乐道人之善也( )
走进文本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文须有益于天下》:从正面立论,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走进文本 著书之难
子书自《孟》、《荀》之外,如《老》、《庄》、《管》、《商》、《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集,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传也与?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顾炎武的“著书之难”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著书”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顾炎武所说的“著书之难”是指“要著作永久流传很困难”不是说“写书很困难”。顾炎武指出要写出传世之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适应时代要求,言他人所未言,写“后世之所不可无”的有深刻思想的书;二是要求作家用一生精力去写就著作,精益求精,力求避免有“舛漏”,否则“愈速而愈不传”。当今社会,出书为求成名,急功近利之人不在少数,而此类人不久即湮没无闻。学者文人应该学顾炎武皓首穷经,苦钻博览,方成传世不朽之著作的精神。
《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走进文本 文人之多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之训子孙,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文章引用韩愈《符读书城南》一诗,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韩愈之诗首先有力佐证了作者“士当以器识为先”,要重实轻虚的观点;其次能拓展文章内容,深化作者的表达主旨,增加文章的文采,吸引读者。
《文人之多》:主张“识经术”,“通古今”,去华就实,从养器识的角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
总结:如何理解文中体现的经世致用精神?思路提示:经世致用,是儒家的学术传统。即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的实际问题,要求经术研究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方案。课文节选的三篇札记,均体现了这种思想。作者认为,唐宋以后,著作泛滥,文人之多,文风浮华,都是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所以首先要端正创作态度。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思想。
明代的刘健说:人学问有三事:第一是寻绎义理,以消融胸次;第二是考求典故,以经纶天下;第三却是文章。好笑后生辈,才得科第,却去学做诗,做诗何用好是李杜?李杜也只是两个醉汉,撇下许多好人不学,却去学醉汉?李白在 《嘲鲁儒》中却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从史学上看,古代,精通经术的,归于儒林,擅长文学的,归于文苑。治经者就一定值得赞赏,为文者就一文不值?治经者若死于章句,就脱离实践,诚如顾炎武所倡导的,必须经世致用。文学有自身的审美价值,但也应反映社会现实,不可走极端。
1、完成第80页思考讨论练习。2、自读《浙东学术》。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者……也:判断句。绝于天地者:状语后置,“于天地者绝”。 民隐:民間不能上达的痛苦。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恨、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考察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损害啊。怪力乱神之事:怪异逞勇使力、悖乱人伦道德和鬼神之事;无稽:无可查考;没有根据;剿袭之说:抄袭别人的观点;谀佞之文:奉承献媚的文章
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
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舛漏:差错和遗漏。
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葘畲:本义是耕耘,比喻事物的根本。潢潦:地上流淌的雨水。
“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被称为‘文人’,其人就没有可观之处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摭我华:拾取我的文辞。实我实:汲取我内在的实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2: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2,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日知录》三则,明顾炎武,著书之难,三读明宗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1: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1,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经世致用,关于《日知录》,初读文章学会感知,感悟课文,著书之难,《著书之难》内容探讨,文人之多,《文人之多》内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修《日知录》三则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日知录》三则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多义,曰明道也,纪政事也,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点击参考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