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4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916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4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916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4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2916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含答案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1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2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3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5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4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主观大题强化集训4含答案,共15页。
(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土壤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次生__演替。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20% 。
(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a_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减少__、__增多__。
(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__抵抗力__稳定性。
(5)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中,常采用__取样器取样__的方法对小动物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目测估计法__。
【解析】 (1)在该盐碱土地,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有种子萌发的基础和条件,所以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2)出生率=一年内新生个体÷年初个体数=100÷500=20%。(3)种群数量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a、b、c、d四点中a点时乙种群的数量最大。由图中甲与乙种群的相对数量呈现“非同步性”变化——“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可判断乙捕食甲;又因为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可知该食物链为沙棘→甲→乙,当甲种群数量增多时,短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会增多,沙棘数量会减少。(4)草原管理上,采用轮牧或限制放牧量,这主要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2021·北京高三一模)2021年2月3日,中宣部授予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时代楷模”称号。39年来,他们用飞机将草籽或树种撒播在荒山或沙地上,作业面积达2 600余万亩,播撒种子万余吨,为促进地方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1)毛乌素沙漠飞播的主要对象为流动沙地,飞播撒下的种子,一旦有降水就可以萌发和生长。随着飞播年限的延长,播区从常年寸草不生的沙地演变为植被组成越来越丰富的绿洲,这种演替属于__初生__演替。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自我调节__能力逐渐增强。
(2)演替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肥力(反映了土壤中可吸收氮、磷及有机碳等的含量,含量越高,肥力指数越大)均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而__升高__。
①研究者分析了植物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__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__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
②研究者还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与土壤肥力也呈显著正相关。分析其原因是__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凋落物分解成无机物__。
③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植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A.高度多样化的植物可提供更多样的凋落物
B.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快
C.植物根系释放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分泌物
D.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增加
E.土壤微生物有更多可利用性资源
(3)近百年来,飞播造绿和其他各种植树造林工程,使80%的毛乌素沙漠变成绿洲,实现了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请各举一例说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__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增加;改善环境;降水量增加;减少沙尘暴等。经济效益由于在播区内饲草数量增加,降低牲畜饲养成本;对沙生植物进行深加工,收获珍贵药材;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等__。
【解析】 (1)毛乌素沙漠起初是寸草不生,即没有植被覆盖,所以在上面发生的演替过程就是初生演替。最终变成绿洲,所以演替是朝着群落结构变得复杂的方向进行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2)演替的结果是出现了绿洲,所以演替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均随着飞播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分析图标得出,土壤肥力的变化与植物多样性指数、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均成正相关关系,但是植物多样性指数和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与土壤肥力指数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作用是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所以土壤中的氮磷元素的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也增加。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异养型,其所需要的有机物主要由植物提供。所以在土壤肥力增加的过程中,首先是植物多样性的增加,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能是植物的残枝败叶,也可能是根系的分泌物),微生物可利用的有机物增多,微生物种类增多,分解作用速率提高,土壤肥力明显加强。所以A、B、C、D、E的关系是。(3)生态效益是指生态系统的改善,经济效益是人们收入的增多。所以生态效应可能有生物多样性增加;改善环境;降水量增加;减少沙尘暴等。经济效益可能有饲草数量增加,降低牲畜饲养成本;对沙生植物进行深加工,收获珍贵药材;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等。
3.(2021·北京十八中高三模拟)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护区,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羊草草原群落退化为冷蒿群落,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从1983年到2012年间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过程。下表显示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各恢复演替阶段五种植物的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调查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样方法__,该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次生演替__。
(2)由表可知,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由于围栏耙地处理使__羊草__迅速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冷蒿急剧下降,其他物种也有相应的变化;到了第三阶段,猪毛菜由于__种间竞争能力弱__而明显下降。第四阶段末,植物经过激烈竞争后,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协同进化__的结果。
(3)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1983年科研人员除围栏耙地外,另取两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的继续放牧。2008年分别取上述3种处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对照__。
②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__0-10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__10-30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
③根据图中的数据推测:浅土层中围栏封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不围栏的原因是__不放牧提高了土壤表层的有机物含量,进而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__;浅土层中围栏耙地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围栏封育的原因是__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进而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__。
(4)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效果不同,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方向__和__速度__进行。
【解析】 (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该群落是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放牧)的影响消失后进行的演替,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属于次生演替。(2)由表格可知,第一阶段冷蒿的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最高,到第二阶段后,羊草最高,此时羊草成为优势种,到第三阶段,猪毛菜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弱势,数量明显下降,到第四阶段末,植物经过激烈竞争后,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3)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属于对照组,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据表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0-10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10-30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浅土层中围栏封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不围栏的原因是不放牧提高了土壤表层的有机物含量,进而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浅土层中围栏耙地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围栏封育的原因是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进而提高了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4.(2021·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三月考)东非的几千亿只蝗虫跨越千山万水,已侵入巴基斯坦,并随时可能抵达中国境内。一旦发生蝗灾,农产品可能会被完全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国浙江省宁波市将派出十万只鸭兵支援巴基斯坦消灭蝗虫。根据蝗灾发生及治理过程中的调查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蝗虫种群,其环境容纳量可以用图中__B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表示。CD段时蝗虫种群的增长倍数λ__小于__1(横线上请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来自中国浙江的鸭兵在图中__A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之前投放比较好,其原因是__A时种群处于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在K/2之前进行__。
(3)巴基斯坦当地的一些鸟类、蛙类也可以捕食蝗虫,但缺点是不能随着蝗虫而迁徙。这里涉及到的种间关系有__捕食和竞争__。
(4)除了鸭兵支援,还可以采用的生物防治的措施有__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__。
【解析】 (1)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图中的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D段时,蝗虫的种群数量下降,蝗虫种群的增长倍数λ小于1。(2)为预防蝗灾,应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之前,即来自中国浙江的鸭兵在图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之前投放比较好,因为A时种群数量约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避免治理后害虫种群数量迅速增长,预防害虫应在A(K/2)点之前进行。(3)巴基斯坦当地的一些鸟类、蛙类也可以捕食蝗虫,说明鸟类、蛙类与蝗虫之间是捕食关系,鸟类和蛙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4)防治蝗灾,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生物防治。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高频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所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环境中的植食性动物有驱赶作用,这种作用是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其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导致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或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从而减轻了野猪对该地区农作物的破坏。
6.(2021·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如图甲是某人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式图,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食物网中__没有__(填“有”或“没有”)图乙中D所代表的生物。食物网中相邻营养级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其主要作用是__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__;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__双向的__。
(2)如表表示能量流到鸭时的变化情况(能量单位:kJ·cm-2·a-1)
请比较鸭摄入能量与其同化能量的大小关系并分析原因:__鸭同化的能量小于其摄入的能量,因为其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无法被鸭吸收而随粪便排出__。
(3)捕食害虫和杂草的鸭,也是该生态系统的产品之一。请分别从环境和能量角度分析,与一般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该人工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势有__减少农药的使用;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__。
【解析】 (1)乙图中的D代表的是分解者,食物链或食物网是由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不包含分解者,故图甲所示食物网中没有图乙中D所代表的生物;食物网中相邻营养级属于不同种生物,是捕食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通常是双向的。(2)分析表格数据:鸭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故鸭同化的能量小于其摄入的能量,因为其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无法被鸭吸收而随粪便排出。(3)与一般的稻田生态系统相比,该人工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势有减少农药使用和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7.(2021·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一模)下图是某水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A、B、C表示其中三种生物组成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__抵抗力稳定性__、__恢复力稳定性__两个方面。据图分析,A、B、C分别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__。
(2)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__是__(填“是”或“不是”)开放的生命系统,简述理由:__该生态系统与系统外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合理即可)__。
(3)该生态系统中,B成分中各种生物同化能量的共同去向有__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__、__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或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__(写出两点)等方面。B成分中的生物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捕食、竞争__。
【解析】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从而能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主要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根据图中A、B、C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可知,A、B、C分别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因此该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生命系统。(3)该生态系统中,B为消费者,其中各种消费者同化能量的共同去向有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或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同为消费者的B成分的各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和互利共生等。
8.(2021·福建省高三模拟)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丁、戊为非生物成分;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__光合__作用;图1中碳元素在b、d和e中主要以__CO2__的形式流动。
(2)若图1中a~f表示含碳物质的量,则可用数学表达式__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五)生态类突破作业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鲑鱼是鲑科鱼类的通称,种类繁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四)调节类突破作业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集训(三)变异育种类突破作业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