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展开课外阅读专项突破
课外阅读
高明的琴师
春秋时期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中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2.给下列词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明白”: A. 明亮。 B.清楚。 C.公开 。
(2)“苦学”: A.痛苦 。 B.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C.有耐心地;尽力地。
3.将词与合适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一望无际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扣人心弦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惊涛骇浪 一眼望不到边
4.填空。
(1)俞伯牙是春秋时代的琴师。他曾拜_________________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____________的乐曲。
(2)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_____________,身后是___________,“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的是这里的两种声音: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篇短文的哪个人物?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的时钟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自然界就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钟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钟打开喇叭,快到中午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绽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含笑点头;七点钟芍药开始争奇斗艳;到了太阳当头的时候,美丽的午时花才展现它的美貌;夜来香在夜幕降临后,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
植物知道时间,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日落西山,鸟入林,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老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招呼,到时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没有手表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娥,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访它。
有人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在动植物身体的内部,还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才能按时“赴约”。
6.“东方欲晓”中的“欲”的意思是( )
A.欲望 B.将要 C.想要,希望
7.对于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正确的说法是( )
A.过渡句,既承接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承上启下)
B.中心句,概括全文的意思。
C.总结句,对全文作了总结。
8.短文写动物和植物(如加点的句子),使用的写法是( )
A.打比方。 B.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C.表面上不喜欢,实际很喜欢(明贬实褒)
9.照样子,写出第2自然段中表示各种花开的时间的词语(至少写4个)
黎明三点钟
____________
10.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出了自然界就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____________
11.为什么自然界的生物能有规律地活动?
____________
阅读天地
动物的睡眠
①大多数动物的睡眠姿势都是长期演变面来的,因为动物睡觉的时侯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它们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②蝙蝠是夜行动物,终日倒吊着睡觉,用翅膀把自己包裹起来,远远看去,就像黑色的塑料袋。食蚁兽蜷着身体睡,而且把尾巴盖在身上,就像一块厚厚的毯子。树獭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它们都是挂在树上睡觉的,好像一丛枯叶似的。猴子总在树上睡觉,入睡时把头藏在两腿之间,两臂紧抱住树干,继缩成一个圆球,与树干融为一体。刺猬睡觉时,全身都会缩成一个圈,只露出鼻孔透气,身上的尖刺也会全部竖起来,像一个坚硬的榴莲,所以在刺猬睡觉的时候,没有动物敢去碰它。
③各种动物睡眠的时间也不-一样。蝙蝠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持续20小时左右蛰伏状态的睡眠;大象一夜只睡2~3小时;羚羊只睡1小时左右。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哺乳动物睡觉时间的长短和睡得好不好,同动物的体重及其所处环境有关。一般说来,小动物比大动物睡的时间长些,捕食其他动物的动物比被捕食的动物睡得更踏实些。
12.选文介绍了动物睡眠的两方面内容,分别是睡眠的________、睡眠的___________。
13.判断以下关于选文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多数动物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
(2)依据睡眠时间从长到短,可以这样排序:大象、羚羊、蝙蝠。( )
(3)“羚羊只睡1小时左右”中的左右表达不太准确,可以去掉。( )
14.文中动物的睡眠姿势奇特可爱,请提取文中关键信息,补充图表。
15.阅读后,小伙伴乐乐提出了许多疑问,请选择其中一个问题,选用小锦囊的办法,尝试帮他解答。
选择的问题(填序号) :________ 选用的办法(填序号) :____________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到科普读物,你一定阅读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个你学到的科普知识吧!
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7.请用“”画出描写杨时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杨时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了杨时的品质。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请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
19.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
20.结合短文内容,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______
21.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
课外阅读。
人穷志长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我和妈妈在北京站的广场上等爸爸。因为我们全家要去青岛度假。
北京站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可就是不见爸爸的身影。忽然,我看见不远处一个10岁左右,衣衫褴褛(lán lǚ)的小男孩满脸愁云,紧锁双眉,小脸又黑又瘦。他双手紧紧地捂着肚子,身子直摇晃。我拽拽(zhuài)妈妈的衣角,用手一指。妈妈说:“不好”。我们向小男孩奔去,只一步之差,小男孩已经晕倒在地。妈妈搂着他,掐(qiā)他的人中,不一会儿,他嘴中发出微弱的声音:“我渴、饿”。妈妈给他喂了点水和面包。他渐渐地好起来,说:“婶婶,你真是个大好人!”妈妈问:“你家里人呢?”他哭着说:“爸爸上山采药时,摔断了腿。妈妈在北京打工,我们正准备回去。可是,钱和火车票全被人偷走了。”他止住哭声说:“妈妈去借钱了,让我在这儿等她,好半天还没回来。”他眼睛里流露出焦急的目光。妈妈从包里拿出20元塞给他,说:“你先买点吃的,别走,在这儿等你妈妈。”
正说着爸爸来了,我们三人向站台走去。到了检票口处,妈妈忽然发现钱包没了,钱包里不但有车票、证件,还有500多元钱。我想这次旅游算是吹了,妈妈急急忙忙拉着我的手往回走。爸爸说:“不会是刚才……”。话还没说完,只见小男孩迎面跑来,他满脸的汗水,右手高举着妈妈的钱包,说:“婶婶,您的钱包落在我这儿,可找到您了,给!”妈妈望着他诚实的眼睛,接过钱包,亲切地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他用手擦去脸上的汗水,露出了笑脸。
我坐在火车上,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小男孩的身影。他很穷,可是他对意外来的钱并不动心。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穷志不短吧!
2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衫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 ”画出描写小男孩外貌的句子。
24.小男孩满脸愁云,紧锁双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男孩很“穷”,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男孩“志不短”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联系全文说一说你对题目“人穷志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眼睛
十多个春秋,岁岁都有妈妈的眼睛,岁岁都离不开妈妈的眼睛。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的眼睛总是微笑着。那微笑后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谜语、糖果和新衣服。我稍稍长大以后,妈妈的眼睛变得严厉了。那严厉后面是“a、o、e、”是“1+1=2”,是“九九乘法表”……当我认认真真地跟着她念“a、o、e”的时候,妈妈那眼中藏(cáng zàng)着的笑便会悄悄地露出来,荡漾(yàn yòng)在脸上。
七岁的那一年,妈妈送我到20里外的阿姨家去上学,没走一半路,我就走不动了,我要妈妈拦乘一辆便车。她用那双黑眼睛瞅(chǒu qiū)着我,呵斥道:“没出息,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那时候我想:“妈妈根本就不爱我嘛!”我哭着到了阿姨家,稚嫩的双脚红肿了,还起了不少血泡,我很伤心。当夜,妈妈小心地给我洗脚,她轻轻地揉着,眼里闪着泪花,我也悄悄地哭了。妈妈是爱我的呀!
这些年,每当我遇到困难想依赖别人时,妈妈的眼睛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还有那句话。是呀!“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呢?
如今,我长大了,每次总有妈妈那眼睛送我上学,接我回家。
妈妈的眼睛是一口井,一口很深的井,井里不是水,是爱。那爱哺(bǔ pǔ)育了我,将伴我走过人生曲折的历程。
28.用“\”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29.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依靠—( ) 出现—( ) 严肃—( )
30.是呀,自己的路怎能让别人帮着走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当妈妈给“我”洗脚时,她的眼里闪着泪花,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了短文,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B C
3.一望无际——眼望不到边
扣人心弦——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惊涛骇浪——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4. 成连先生 高山流水 大海 山峰 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5.我喜欢短文中的俞伯牙。因为他学习刻苦,有悟性,在老师的点拨下学会了向大自然学习,可以看出他有悟性,也很聪明。
【解析】
1.
考查了给句子加标点。
“说”后面是老师说的话,应用冒号和引号。
2.
考查了给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明白:清楚明了。苦学:认真的,有耐心的学。
3.
考查了将词与解释连线。
认真分析所给词语和意思,给出合适的搭配即可。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扣人心弦: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惊涛骇浪: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4.
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能力。
从“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可知答案。
从“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可知他指的是大自然。
5.
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人物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喜欢短文中的俞伯牙。因为他学习刻苦,有悟性,在老师的点拨下学会了向大自然学习,可以看出他有悟性,也很聪明。
6.B
7.A
8.B
9.清晨四点钟 五点钟 六点钟 七点钟 太阳当头的时候 夜幕降临后
10.短文从植物(花)和动物这两个方面具体的写出了自然界就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
11.因为有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最重要的是因为有“生物钟”,所以自然界的生物能有规律地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字意的理解。
“欲”字的理解要结合所给的词语。“东方欲晓” 在这里的意思是天刚刚要亮。
7.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理解。
第2自然段具体讲到了各种植物知道时间,第3自然段讲到了各种动物知道时间。本句话在第3自然的开头,前半句承接第2自然段内容,后半句引出第3自然段内容。所以这一句话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一个过渡句。
8.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加点的句子写的是夜娥,这里用上了(拜访)这个词,把物当作人来写,这是一个拟人句。
9.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只要从第2自然段中,去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10.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要理清文章脉络,第1自然总写自然界就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第2自然段具体讲到了各种植物知道时间,第3自然段讲到了各种动物知道时间。第4自然揭示是“生物钟”的使花草、昆虫感知时间。
11.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可知,自然界的生物能有规律地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更多是因为动植物身上的“生物钟”。
12. 姿势 时间
13. √ × ×
14.塑料袋 毯子 枯叶 圆球
15. ① A 因为动物睡觉的时候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它们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睡眠姿势各不一样。
16.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阳系里面的九大行星。
【解析】
12.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①大多数动物的睡眠姿势都是长期演变面来的,因为动物睡觉的时侯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它们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③各种动物睡眠的时间也不一样。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13.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章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1)大多数动物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2)依据睡眠时间从长到短,可以这样排序:蝙蝠、大象、羚羊。
(3)“羚羊只睡1小时左右”中的“左右”是个约词,使文章更严谨,不可以去掉。
14.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②蝙蝠是夜行动物,终日倒吊着睡觉,用翅膀把自己包裹起来,远远看去,就像黑色的塑料袋。食蚁兽蜷着身体睡,而且把尾巴盖在身上,就像一块厚厚的毯子。树獭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它们都是挂在树上睡觉的,好像一丛枯叶似的。猴子总在树上睡觉,入睡时把头藏在两腿之间,两臂紧抱住树干,继缩成一个圆球,与树干融为一体。刺猬睡觉时,全身都会缩成一个圈,只露出鼻孔透气,身上的尖刺也会全部竖起来,像一个坚硬的榴徒,所以在刺猬睡觉的时候,没有动物敢去碰它。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15.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章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选的问题、 选用的办法、想象到问题的解答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16.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展示。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课外阅读展示相关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积累的科普知识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17.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 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谦虚求学、尊敬师长
18.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您。
19.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20.为什么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因为怕打扰老师休息。
21.尊师重道
【解析】
17.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描写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可以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质。
18.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句型转换。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句型转换相关方面的知识。
本题考查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反问句变为陈述句,首先注意陈述成分的变换,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需要去掉“怎么”“难道”“吗”等词,句尾问号改为句号。
19.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20.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关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问题和解答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2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归纳总结。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理解文章每个层次的意思,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杨时尊师重道,他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他的这种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高贵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2. 形容人十分多,热闹拥挤。 衣服破烂,破旧。
23.忽然,我看见不远处一个10岁左右,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满脸愁云,紧锁双眉,小脸又黑又瘦。
24.他们的钱和火车票全被人偷走了
25.小男孩衣衫褴褛,饿晕醒来后嘴中发出微弱的声音:“我渴、饿”
26.小男孩把落在他那里的妈妈的钱包还了回来
27.小男孩虽然贫困但内心高尚,虽然贫穷但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
【解析】
22.
考查词语解释。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衣衫褴褛: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23.
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第二段“我看见不远处一个10岁左右,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满脸愁云,紧锁双眉,小脸又黑又瘦。”这是对小男孩穿着和外貌的描写。
24.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二段“他哭着说:‘爸爸上山采药时,摔断了腿。妈妈在北京打工,我们正准备回去。可是,钱和火车票全被人偷走了。’”可知小男孩满脸愁云,紧锁双眉的原因是他们的钱和火车票全被人偷走了。
25.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二段“衣衫褴褛的”和“他嘴中发出微弱的声音:‘我渴、饿’。”可知小男孩穿的破旧,也没有吃的和喝的,可以看出小男孩很“穷”。
26.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三段“话还没说完,只见小男孩迎面跑来,他满脸的汗水,右手高举着妈妈的钱包,说:‘婶婶,您的钱包落在我这儿,可找到您了,给!’”可以看出男孩虽然很穷,但是捡到钱包会还回来,说明小男孩“志不短”。
27.
考查理解文章标题。
“人穷志长”意思人虽然贫穷,但是志气不短,小男孩虽然贫穷,但是他不贪不属于自己的钱财,说明小男孩内心高尚,所以说“人穷志长”。
28.不恰当的读音是:zàng yàn qiū pǔ
29. 依赖 浮现 严厉
30.是呀,自己的路不能让别人帮着走。
31.妈妈心疼“我”,看到“我”脚上的血泡,妈妈很难受。
32.我觉得这是一位教导有方,严慈相济的妈妈。
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努力成长以此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答案不唯一)
【解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藏(cáng)着 荡漾(yàn) 瞅(chǒu)着我 哺(bǔ)育
29.
本题考查了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时要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填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依靠:指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与文中的“依赖”互为近义词。
出现: 指显露出来;呈现。与文中的“浮现”互为近义词。
严肃:意思是令人敬畏、认真的,可以是形容人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气氛。与文中的“严厉”互为近义词。
30.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问句转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本题把疑问词“怎……呢”去掉,把“能”改为“不能”,句末将“?”改为“。”即可,即:是呀,自己的路不能让别人帮着走。
3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结合文中句子“当夜,妈妈小心地给我洗脚,她轻轻地揉着,眼里闪着泪花,我也悄悄地哭了。妈妈是爱我的呀!”可知,当妈妈给“我”洗脚时,她的眼里闪着泪花,这是妈妈心疼“我”的体现,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妈妈心中的难受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32.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此类题目,先写出你觉得文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再结合实际写出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的话即可。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文章中的妈妈一路上陪伴“我”成长,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妈妈,不仅教导有方,还严慈相济。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想对妈妈说的话,如: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我会谨记您的教诲,做一个有用的人!
期末复习专题字音字形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题字音字形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信息匹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字音字形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字音字形专项突破(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