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1、民法的调整范围以及意义
3、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 自愿 公平诚信 守法和公序良俗 绿色
4、(国家)民法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1.捡到钱包,小林可否不还?这是道德要求还是法律要求?
小林,今年7岁,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交由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钱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可能是这只皮包。当小林准备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2.小林父母有权要求失主支付500元报酬吗?
不能不还。“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上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民法典》物权编第314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民法典》物权编第317条明确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1、民法调整范围以及意义
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民法典总则》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案例中涉及哪些人?
4.案例中涉及哪些物?
5.案例中涉及什么法律关系?
5.当事双方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分别是什么?
(1)含义: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⑵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对立联系,对等互偿。
小林:权利获得或放弃500元酬谢款 义务归还失主钱包及票证和现金;失主:权利拿回钱包及票证和现金 义务给与小林酬谢款。
①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营利法人(企业)非营利法人(公立学校)特别法人(政府)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强调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强调能力)
7岁的小林自己能决定是否收取500元的酬谢吗?
②民事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根据这一新规定,建议此后婚后父母出资买房,最好由父母、子女和子女的配偶一起签订书面的协议,明确约定父母出资的性质是借款还是赠与。如果是赠与,需约定清楚是只赠与给子女,还是赠与给子女及其配偶。如果是借款的,约定清楚利息和还款期限等。
③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相互对立、联系联系,对等。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 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 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
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
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
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点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仅凭个人喜好随意自创姓氏的确有违公序良俗。我国没有姓“北”的,也没有复姓“北燕”的,所以这样起名不符合“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起名字首先你要决定姓什么,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民法典》又增加了可以去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比如,起名字可以姓奶奶的姓氏或者姓姥姥的姓氏,这都是可以的。除此以外,如果是你亲生父母以外的抚养人把你抚养大的,还可以选取实际抚养人的姓氏。
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售货员的拒绝,童童父亲将商店告上了法院。探究 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
提示:公平原则:售货员无视童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童童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游戏机给小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提示:判定这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商店应退货并返还货款;商店同时违背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应该降低其信用评级。
探究 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么裁决这一纠纷?
1.何某欲买房,张某欲卖房,两人协商过程中,张某坚持房价为25万元,何某坚持18万元,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一日,何某见张某患病无力,迫使张某在准备好的合同上签字,某的行为违背了哪项民法原则(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C.诚信原则 D.公平原则
4.(国家)民法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全民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教材P5-探究与分享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②明确特定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③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④小林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前不久,小柯通过某网站在某卖家购买了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收到后发现质量有瑕疵,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当小柯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不见新靴子,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靴款。眼见钱货两空,小柯一气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柯提供了当时保存的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约成立,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柯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简要分析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主体:小柯和卖家;客体:一双价值2085元的雪地靴和2085元现金;内容:小柯享有的权利是从卖家换回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收到卖家退回的2085元现金,承担的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卖家享有的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雪地靴,承担的义务是向小柯提供一双价值2085元的无瑕疵的雪地靴或退回2085元现金。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国自己的《民法典》,P4名词点击,探究与分享,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教学课件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示范课件pptx、教学方案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示范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完整版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相关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