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一 地球运动相关 专题强化提升训练1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 专题强化提升训练2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 (解析版) 学案 0 次下载
-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及其应用 (原卷版) 学案 0 次下载
专题一 地球运动相关
展开1 高考真题·导航
2 必备知识·整合
3 关键能力·突破
4 预测精练·提能
1.(2021·全国乙卷)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解析】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新能源,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
2.(2021·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解析】 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D错误。
3.(2020·全国卷Ⅱ·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解析】 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A错误;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正确;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正确;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正确。
4.(2020·全国卷Ⅲ·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解析】 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说法正确;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说法正确;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说法错误;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D说法正确。
5.(2019·全国卷Ⅰ·T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 氧化铁是红色的,俗称铁红,所以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
6.(2019·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解析】 高纯度的硅用作光电转化材料,如光感电池;储存材料,如芯片等,A正确;铝合金材料质量轻、硬度大、耐腐蚀,广泛用于制造高铁车体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去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碘酒是一种常见药品,它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变性,能杀死细菌、真菌等,因此常用于伤口消毒,D正确。
2022年仍可能从社会热点、新科技成果、传统文化载体、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等方面命题,亦可能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等化学知识。
复习过程中关注以下方面: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2)环境保护新进展——“雾霾”的产生、危害和治理;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
(3)新能源的使用——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绿色化学的特点(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3)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4)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5)发展“绿色工艺”;(6)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3.重视常见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
1.化学与STSE(1)绿色化学的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全部转化为产品,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3)生活、生产中的材料①金属材料:常见的是合金,其硬度比各组成成分大,熔点比各组成成分低。②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光导纤维。③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
(4)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潮汐以及柴草等。①新能源: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②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如水能、风能。③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5)化学与生活中的常用物质①无机盐净水剂: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铝、明矾。其原理均是无机盐电离出的金属阳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一起沉降下来。注意:K2FeO4是强氧化剂,其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是新型净水剂。
②常见的消毒剂a.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氯气、二氧化氯、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钠(84消毒液)、次氯酸钙(漂粉精)。b.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c.其他:臭氧、SO2、KMnO4、75%的酒精、苯酚。
③漂白剂:漂白粉、次氯酸钠、SO2、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④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NH3、H2S、HI)、生石灰(也可作食品干燥剂)、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硅胶(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P2O5(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2.化学与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
(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由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如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3.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及依据
(2)物质分类中的“不—定”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
(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七解”“十八化”辨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五误区”①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②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③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液化等。④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⑤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但淀粉胶粒不带电荷。胶粒不带电荷的胶体不能发生电泳。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l。(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溶于水,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5)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
(2)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图式”
角度 化学与STSE (2021·南昌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热火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自热包的主要成分为CaO,加水后反应放热,从而加热火锅B.“嫦娥五号”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净化”等措施均涉及化学变化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 CaO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用于加热食品,即“自热火锅”,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加热,故A正确;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硅板,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纤,故B错误;“静电除尘”是利用胶体的电泳,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错误。
解答化学与生活试题的三大注意点(1)回归基础:挖掘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达到化学源于基础文化知识,高考回归基础的目的。(2)联系热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积累有关热点素材。(3)掌握原理:熟记常见的化学工业原理,能够从原料利用率、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角度对化工生产流程及方案进行正确分析与评价。
角度 化学与传统文化 (2021·阜阳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解析】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故A错误;强水为盐酸和硝酸的混合物,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故C正确;安南人黄姓者为宅煮糖,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是利用泥土的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类题通关〕1.(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宣纸及尼龙的主要成分均为合成纤维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吊装缆绳,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磨、耐腐蚀的优点C.“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和锂离子电池组,均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D.“奋斗者号”潜水器使用的固体浮力材料,由空心玻璃微球填充高强树脂制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解析】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聚乙烯具有质量轻等优点,B正确;锂离子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高强树脂为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2.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育(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解析】 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A正确;得铁化为铜,发生置换反应,应为湿法炼铜,故B正确;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杂质,故C正确;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汞和硫,不是熔化,故D错误。
角度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2021·佛山模拟)国画《牧牛图》的颜料有“石色”“水色”“石色”从矿物中提取,如石绿[化学式Cu(OH)2·CuCO3],“水色”从植物中提取,如花青(分子式C15H11O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u(OH)2·CuCO3属于纯净物B.“石色”耐酸、耐碱C.从蓝草中提取花青,可用有机溶剂萃取D.保存不善的国画,“水色”容易变色
【解析】 Cu(OH)2·CuCO3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A正确;“石色”从矿物中提取,如石绿[化学式Cu(OH)2·CuCO3]能够与酸发生反应,若酸为HCl,则二者反应产生CuCl2、H2O、CO2,B错误;“水色”从植物中提取,如花青(分子式C15H11O6) 从蓝草中提取花青,花青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花青可用有机溶剂从植物中萃取出来,C正确;若国画保存不当,其中颜料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导致物质颜色发生改变,D正确。
(1)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盐酸、漂白粉、碱石灰属于混合物;淀粉溶液属于胶体。(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3)分子式(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4)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5)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2、SO3、CO2、NH3是非电解质。
角度 物质的变化 (2021·烟台模拟)对文物和历史的研究,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解析】 复原变形金属只改变了金属形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补配玉器缺损,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青铜器除锈见新,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利用化学物质将铜绿转化为新物质,从而达到青铜器除锈的目的,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剥离丝绸残片,没有新物质的生成,D项错误。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类题通关〕1.(2021·河北适应性测试)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B.绿化造林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C.氯化铁用于蚀刻金属眼镜架D.可降解包装材料的完全降解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绿化造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金属眼镜架中一些金属如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l2、CuCl2,因此FeCl3溶液能用于蚀刻金属眼镜架,C不符合题意;可降解包装材料通过完全降解一般变为CO2、H2O等,在该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有电子转移,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2.(2021·大庆模拟)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世界各地蔓延,科学防护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病毒的飞沫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B.医用外科口罩核心功能层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D.使用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溶液和0.9%的食盐水均可以快速、高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解析】 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A正确;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快速、高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但0.9%的食盐水不能,D错误。
2.(2021·石家庄模拟)化学用语是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C3H7有两种不同的结构,C3H7OH可能是1-丙醇也可能是2-丙醇,1-丙醇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C2H5CH2OH或CH3CH2CH2OH等,因此C错误。
3.(2021·茂名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解析】 竹子加工后的纤维产品仍然为天然纤维,A错误;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具有磁性,B正确;蜡烛的主要成分为烃,不是酯类物质,C错误;“紫烟”是一种水雾升腾现象,不是丁达尔效应,D错误。
4.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 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过氧乙酸能灭活病毒,所以在家每天进行醋熏能杀死家里的新冠肺炎病毒B.在空气质量检测中的PM2.5,属于气溶胶C.电解食盐水制取次氯酸钠喷洒房间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都属于有机物
【解析】 醋酸为弱酸,不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而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不宜长期熏醋,故A错误;胶体粒子的直径范围为1~100 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若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则不形成胶体,故B错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新冠肺炎病毒,故C正确;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属于无机物,过氧乙酸、乙醚和氯仿等都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5.(2021·昆明模拟)我国科学家近来研制出的“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碳海绵”,是迄今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束照射时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B.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C.可用于处理海面的漏油D.其净水过程是化学变化
【解析】 “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碳海绵”属于胶体,因此光束照射时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A正确;碳的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酸、碱发生反应,因此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碱性,B正确;由于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可用于处理海面的漏油,C正确;其净水过程利用的是吸附原理,没有产生新物质,因此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学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要求,任务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任务2,限时训练,任务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晶胞的相关计算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晶胞的相关计算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教材·新高考,新高考,Cu2ZnSnS4,Ca2+,Ti14C13,晶体密度的计算,思维流程,④最后求晶胞的密度,∶1∶2,Al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高三化学提高选择题的审题能力: 这是一份专题一 高三化学提高选择题的审题能力,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