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
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
②任何细胞都要生活在内环境中
③内环境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
④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液
⑥尿素、氨基酸、胰蛋白酶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⑦内环境的各种组分恒定不变
⑧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须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⑥⑦⑧ D.①③④⑤⑦
2.图是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相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可能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
C.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先通过②进入①或④,再运输到作用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可与NaHCO3作用,使pH保持基本稳定
3.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③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传入神经,未受刺激时电位为动作电位
B.②为神经中枢,具有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C.③为传入神经,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
D.④为突触结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4.如图表示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c结构位于神经节,e结构位于反射中枢。据此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d结构为神经纤维
B.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能产生电位变化并双向传导
C.e结构称为神经末梢,可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
D.c结构位于脊髓外,且含有细胞核
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 )
A.支气管扩张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
B.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D.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而支配躯体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
6.制备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坐骨神经b、d处放置电极,连接同一个电表,如图甲所示,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记录到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a点表示图甲b点的膜电位为零
B.图乙ab表示图甲b点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C.若刺激位置为c处,则图乙cd距离减小
D.图乙bc表示图甲b点正发生Na+内流
7.某人头部受伤导致垂体细胞大量损伤,该病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解释错误的是
A.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B.出现多尿现象,原因是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
C.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原因是病人的血糖调节机制不完善
D.第二性征表现异常,原因是垂体会影响性腺的分泌活动
8.下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12.28
3.89 ~ 6.11
mmol/L
钾
3.42
3.50 ~ 5.50
mmol/L
钙
2.41
2.02 ~ 2.60
mmol/L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9.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外流
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D.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10.如图所示是人体在寒冷的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后一段时间的产热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
A.ab段对应时间段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a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量变化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C.bc段对应时间段内,产热减少的原因是酶的活性下降
D.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内,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和T细胞均为免疫细胞,二者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别在骨髓和胸腺发育成熟
B.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是被记忆细胞识别并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吞噬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并没有发挥作用
D.HIV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发挥作用,摧毁大多数病毒,但到后期辅助性T细胞数目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人体免疫能力大部分丧失
1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功能。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 B.肾脏移植后出现的排斥反应
C.接触动物毛屑,出现过敏性鼻炎 D.贴“创可贴”阻止病菌入侵皮肤伤口
13.利用免疫学原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病毒抗体的两种途径及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径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
B.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途径①常用于免疫预防;途径②常用于免疫治疗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是病毒逐渐增多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B.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15.为研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取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对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有积极作用
B.干旱条件下脱落酸能抑制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
C.干旱可抑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叶片的脱落
D.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脱落酸,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
16.市场上有许多无子果实,比如脐橙、西瓜、香蕉、茄等。这些果实无子的生物学原理不尽相同,比如无子脐橙的无子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源于染色体变异等。不考虑基因工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子脐橙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a一萘乙酸(NAA)、苯乙酸处理未受粉的番茄可得到无子果实
C.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发育的种子
D.用低浓度的2,4-D浸泡较长时间脐橙的插条有利于插条的存活
17.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青霉素可治疗病毒性流感
B.喷洒适量乙烯利可促进果蔬保鲜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降低啤酒制作成本
D.失重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使根无向地性
18.科研人员研究赤霉素(GA3)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实验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方法
芽长(cm)
根长(cm)
蒸馏水(D组)
5.60
4.26
150mmol/L NaCl溶液(S组)
1.96
1.86
S组+10mmol/L GA3
3.04
3.06
S组+30mmol/L GA3
4.08
3.12
S组+50mmol/L GA3
4.84
3.42
A.该实验只有D组为对照组
B.50mmol/L GA3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
C.与盐胁迫下相比,实验范围内GA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
D.实验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正常萌发
19.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则①可为神经递质,④可为肾上腺素
B.若图中细胞为垂体细胞,④可能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会调节性腺发育,促进性激 素生成和分泌
C.若④为胰高血糖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
D.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
20.下图表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①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② 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③ 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④ 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⑤ 若曲线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1时刻进行
⑥t1~t2,该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1.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其镇痛机制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伤害性刺激能引起痛觉感受器兴奋并使之产生痛觉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被抑制
C.芬太尼促进K+外流,抑制Ca2+内流以减少递质释放
D.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
22.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②可能是胰岛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23.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
C.“人工版本”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24.下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细胞G
B.细胞E和细胞D均由细胞C分化而来,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两者的DNA和RNA完全相同
C.图1中,当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通过④⑦⑧所示过程来消灭病原体
D.与病毒类似,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机体将通过图2所示免疫过程使它们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吞噬消灭
25.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
B.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
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减小
D.H+/K+-ATP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6.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相关实验。请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突触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刺激图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3)适宜电刺激a点时,乙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电刺激e点时,甲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⑤表示肌肉,正常时刺激c点会引起⑤收缩;④的某处受损时,刺激c点⑤不再收缩,根据题图条件,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
I.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II.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部位f受损。
27.回答与生长素有关的问题:
(1)图1是生长素浓度与作用关系的图解。由图可知,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具有____________特点;图中0点和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值的范围为__________。
(2)有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以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继续探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平均分成四组,每组10根,编号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细胞分裂素溶液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
①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_____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丁组,且__________,则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四、非选择题组
28.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体温和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下图为哺乳动物生物钟及其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手机光线_____(“促进”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2)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回答:
①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完成的。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_____。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法。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3)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
(4)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5)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
762
824
819
821
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
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7)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入口密度。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就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因此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而人体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都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
【详解】
①人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①正确;
②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因此并不是任何细胞都要生活在内环境中,②错误;
③内环境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③正确;
④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同时细胞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④正确;
⑤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同时淋巴也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⑤正确;
⑥胰蛋白酶存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
⑦内环境的各种组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⑦错误;
⑧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⑧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④⑤,A正确。
故选A。
2.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是淋巴。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体液①血浆中,B错误。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组织液进入①血浆内,再经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C错误。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浆的pH值影响不大,D正确。
【点睛】
易错点: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血浆蛋白位于血浆中。
图中的盲管(一端封闭)是毛细淋巴管。
3.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或突触的结构可以判定: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是突触。
【详解】
A、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表现为静息电位,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②为神经中枢,具有对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B正确;
C、③为传入神经,但反射弧中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是传导的兴奋只能是单向的,C错误;
D、④为突触结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c是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d是轴突,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详解】
A、由于a结构位于感受器,c结构位于神经节,所以该神经元为感觉神经元,d结构为轴突神经纤维,A正确;
B、在一个神经元上,兴奋双向传导,所以在b处给予适宜刺激,能产生电位变化并双向传导,B正确;
C、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连接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才直接与肌细胞相连并支配其运动,构成效应器,C错误;
D、c是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细胞节,位于脊髓外,且含有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5.A
【解析】
【分析】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传出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详解】
A、副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支气管扩张,所以支气管扩张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A正确;
B、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但是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任与大脑皮层有关,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
D、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膜处于极化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兴奋处先发生去极化,随后因Na+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出现反极化现象,形成动作电位;之后K+外流,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出现复极化现象,形成静息电位。
2、据图分析,图甲的电表两极均连接在膜外,在图甲中的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至b处时,b处依次发生去极化、反极化现象,形成图乙中ab段曲线;随后出现复极化现象,形成图乙中bc段曲线。兴奋由图甲b处传至d处时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为图乙中的cd段;当兴奋传至d处时,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为图乙中的d点之后所示的曲线。
【详解】
A、图甲b点的膜电位不为零,A错误;
B、兴奋传至图甲中的b点时,因Na+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可见图乙ab表示图甲b点的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B错误;
C、与刺激a处相比,刺激位置c处,产生的兴奋先传至b点与后传至d点的时间差小,因此图乙cd距离减小,C正确;
D、图乙bc段表示图甲b点正发生复极化现象,此时K+内流,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A正确;
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若垂体细胞大量损伤,则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不足,进而出现多尿现象,B正确;
C、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可见,垂体细胞大量损伤,不会导致血糖调节出现障碍,C错误;
D、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具有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因此垂体细胞大量损伤会导致第二性征表现异常,D正确。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格信息分析,该患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钙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该患者血钙含量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而血钙过低时才会出现抽搐症状,A错误;
B、该患者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原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渗透压增大,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动力减小,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B正确;
C、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而该患者血糖过高,说明没有发生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C错误;
D、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K+外流,由于该患者血液中K+浓度偏低,使神经细胞中的外流的K+增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
【详解】
AC、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K+外流,可见,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AC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A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
【分析】
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由于外界温度低,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增加,机体为维持体温恒定,会通过调节作用促使产热量增加,即图示ab段,机体产热方式主要有骨骼肌战栗,以及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代谢活动增强,同时,机体会通过调节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在该调节过程由于体温恒定,产热量=散热量,当散热量减少,产热量会相应减少,即图示bc段,最后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
A、ab段对应时间段内,机体产热量增加,该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产热,A正确;
B、ac段对应时间段内,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维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方式主要有骨骼肌战栗(神经调节),以及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体液调节),即产热量变化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B正确;
C、bc段对应时间段内,机体体温维持基本稳定,酶活性不变,由于产热量=散热量,而散热量通过调节作用减少,因此产热量相应减少,C错误;
D、c点以后对应的时间内,机体体温维持基本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详解】
A、B细胞和T细胞均为免疫细胞,二者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正确;
B、免疫活性物质包含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B正确;
C、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主要是被记忆细胞识别并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吞噬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吞噬、消化由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即吞噬细胞也发挥作用,C错误;
D、HIV侵入人体时,人体可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摧毁大多数病毒,导致HIV的数量下降,但由于HIV主要破坏辅助性T细,致使到后期辅助性T细数目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人体免疫能力大部分丧失,D正确。
故选C。
12.D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过敏反应、移植的器官被排斥、特定的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属于免疫的过程,青霉素的杀菌作用不属于免疫。
【详解】
A、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器官移植中遇到的排斥作用也是免疫过程,外来的器官为抗原,B不符合题意;
C、过敏反应是一种特殊的体液免疫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贴“创可贴”阻止病菌入侵皮肤伤口,不属于机体免疫,D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
【分析】
途经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途经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详解】
A、途径①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途径②注射的是病毒疫苗,A错误;
B、在人体患病的情况下,途径①常用于免疫治疗;途径②常用于免疫预防,B错误;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C正确;
D、途径②曲线在0~7天逐渐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浆细胞增多,D错误。
故选C。
14.A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的运输:
(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详解】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由遗传特性决定,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属于物理扩散,B错误;
C、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成熟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有关,C错误;
D、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并非是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D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脱落酸的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明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以图示信息为切入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AB、题图显示: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值小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而根长度增加值却大于突变体,说明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能抑制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对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有积极作用,AB正确;
C、该题没有研究脱落酸与叶片脱落的关系,不能得出“干旱可抑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从而抑制叶片的脱落”的结论,C错误;
D、综上分析,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脱落酸,植物茎叶生长减慢,即叶面积更小,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D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
【分析】
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脐橙无子,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所以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苯乙酸是植物激素,不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B错误;
C、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不能产生正常种子,C错误;
D、浸泡法用低浓度2,4-D处理较长时间可促进脐橙的插条生根,进而有利于插条存活,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
【分析】
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的;乙烯的功能是促进果实成熟,所以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赤霉素的功能是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详解】
A、青霉素属于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对病毒不起作用,因此注射青霉素不可治疗病毒性流感,A错误;
B、乙烯利与乙烯具有同等的效果,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喷洒适量乙烯利加速果蔬成熟,促进果蔬保鲜的是青鲜素(细胞分裂素类),B错误;
C、在生产啤酒时,赤霉素(GA)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迅速产生α-淀粉酶,可降低啤酒制作成本,C正确;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不会受到失重、单侧光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18.C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研究赤霉素(GA3)对NaCl胁迫下红小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芽长和根长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因变量是芽长和根长。分析表格中实验设计思路,D组相当于空白对照组,S组相当于在高盐溶液处理后的对照组,其他三组为不同浓度的GA3的实验组,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盐胁迫会抑制芽和根的生长,但一定的GA3浓度范围内,随GA3的浓度逐渐增大,红小豆种子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越大,但从表中数据还不能得出缓解作用最大的最适GA3浓度或者能否使种子萌发恢复正常的GA3浓度。
【详解】
A、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设计中D组和S组都是对照组,A错误;
B、由于实验中GA3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没有出现波峰,所以无法确定50mmol/L GA3是不是缓解胁迫的最适浓度,B错误;
C、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盐胁迫下,红小豆萌发的根和芽生长变短,但在实验范围内GA3的浓度均具有缓解胁迫的作用,C正确;
D、由于从实验结果分析,没有显示出那个GA3浓度下与D组的结果相同,同时实验也没有设计更高浓度的GA3处理盐胁迫下的红小豆种子,所以此实验还不能说明加入一定浓度的GA3能使红小豆种子在盐胁迫下能恢复正常萌发,D错误。
故选C。
【点睛】
分析本题实验关键要明确设置的D组和S组都是对照组。
19.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物质可以作用于该细胞,该细胞可以通过过程③分泌④物质。
【详解】
A、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若图中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则①可为神经递质,④可为肾上腺素,A正确;
B、若图中细胞为垂体细胞,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可能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会调节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B正确;
C、若④为胰高血糖素,则③过程为胞吐,需要依赖②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若④为胰岛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形成过程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20.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t0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详解】
①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呈现S型曲线,①错误;
②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K,为最大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所以如果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②正确;
③ t2时该种群数量最大,和t1时刻种群数量不等,③ 错误;
④ 从t1到t2,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所以种群数量增加,④ 错误;
⑤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所以 若曲线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1前进行,防止种群数量达到K/2,⑤错误;
⑥t1~t2,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天地增加,所以该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⑥正确。
故选B。
21.AB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为突触结构,兴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
【详解】
A、伤害性刺激使痛觉感受器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A错误;
B、据图可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而非被抑制,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芬太尼镇痛的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抑制Ca2+内流,促进K+外流,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减少,从而起到镇痛效果,C正确;
D、芬结合图示可知,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成瘾,故不能长期反复使用,D错误。
故选ABD。
22.AB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
血糖浓度升高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
【详解】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A正确;
B、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因此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
C、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高浓度的血糖,受高浓度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②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不会作用于性腺,只能作用于垂体,D错误。
故选ABC。
23.AC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
A、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A正确;
B、浆细胞不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酶,B错误;
C、“人工版本”MMP9酶第一次注入小鼠就可引发机体产生抗体,所以可以引发体液免疫,C正确;
D、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MP9酶的抗体能和MMP9酶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消除体内的MMP9酶,就能治疗MMP9酶引发的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ACD。
24.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1代表体液免疫,图2代表细胞免疫;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T细胞,细胞C表示B细胞,细胞D效应B细胞,细胞E代表记忆细胞,细胞F表示靶细胞,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
【详解】
A、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E、细胞G;细胞D为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两者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RNA不同,B错误;
C、图1中,当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即主要通过④⑦⑧,C正确;
D、胞内寄生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机体将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使它们失去寄生的基础,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D正确。
故选CD。
25.A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胃上皮细胞内的H+/K+-ATP酶原本是没有活性的,当受到食物和组织胺刺激后,变为有活性的并且使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食物和组织胺作用于胃上皮细胞,会导致胃上皮细胞的H+/K+-ATP酶激活,并促进其而分泌胃酸,A正确;
B、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减轻胃灼热,B正确;
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出现皱褶,面积增大,C错误;
D、H+/K+-ATP酶将H+泵到胃腔,而胃腔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B。
26.(1)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①→②→③→④→⑤
(2)a、c、d、e
(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4)刺激c处,在d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刺激c处,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示为反射弧组成,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所以突触类型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所以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②→③→④→⑤。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所以刺激b点,图中a、c、d、e均会发生兴奋。
(3)
刺激a点,乙电流计的左侧先兴奋,然后右侧发生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e点,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甲电流计只有下侧发生兴奋,所以甲只发生1次偏转。
(4)
由于刺激c点⑤不再收缩,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找到④的受损部位,所以可以刺激c处,在d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则表明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受损部位在f(突触结构),则传出神经和肌肉都是正常的,因此如果刺激c处,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则说明部位f受损。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知识的要点的理解。
27.两重性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m<y<2m ①防止出现偶然性造成实验误差 ②空白对照 ③多于 丙组多于甲、乙两组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1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关系,其中g浓度是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A、B两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浓度为c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题意2表示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的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形态学上下端的位置,因变量是接受琼脂块是否含有生长素。
【详解】
(1)由图1曲线可知,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具有两重性;图中O点和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根据图1曲线判断,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值的范围为 m<y<2m。
(2)由图2实验可知,水稻根尖M端为形态学的上部,N端为形态学下部,生长素运输是由形态学上到形态学下,即由M到N,故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如下:
。
(3)①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
②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空白对照。
③若出现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有关实验,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8.(1)正电位→负电位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松果体 抑制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后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1)
①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兴奋,此时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松果体细胞。
②结合题意可知,由于手机的光线通过神经调节导致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导致本应晚上分泌较多的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抑制作用减弱,影响了生物钟。
(2)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既有反射弧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性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故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由于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故若要验证B促性腺激素 的生理作用,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
②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是不严谨的,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还需添加补充实验: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后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雄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掌握兴奋传递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反馈调节过程等。
29.(1)种群密度 144只/hm2 偏大 标记重捕
(2)8:9
(3)抽样检测
(4)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5)稀释 无色 128
(6)10 C 减少
(7)年龄结构
【解析】
【分析】
1、结合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计算,野兔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32×36÷4=288只,但总面积为2hm2,因此该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288÷2=144只/hm2。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相关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3、据图分析,甲图中1-4年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10年后λ>1,种群数量增加。乙图中A为增长型,B为稳定型,C为衰退型。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144只/hm2;题干中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导致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变小,则计算出来的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将偏大。
(2)
根据表格数据计算,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14+18): (18+18)=8:9。
(3)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多、体积小,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4)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要另设置对照组;为了防止实验的偶然性,该实验是需要重复实验的。
(5)
培养后期酵母菌的数量较多,应该先稀释后再计数;死亡的酵母菌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因此计数时应选择无色的酵母菌;由于该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16中方格,而第2天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36-4)÷4×16=128万个/mL。
(6)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1-4年种群数量不变,而4-10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10年;第8年时,种群数量在减少,说明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对应乙图中的C;此后两年中的λ仍然小于1,种群数量仍然在减少。
(7)
根据题意分析,在城市中引进的是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属于年轻人口,改变了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而增加入口密度。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点,能够从图中和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准确的计算。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二(实验部)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二(实验部)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一10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高一10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离子态的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不包括,糖原、核酸和淀粉酶的单体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