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长治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mRNA、rRNA、t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B. mRNA、rRNA、tRNA 都不含氢键
C. rRNA的合成都是在核仁中完成的
D. 酶都是以mRNA为直接模板合成的
2. 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蝶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过程Ⅰ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Ⅱ、过程Ⅲ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 由图可推断,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 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2条染色体
3. 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纯种和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 黑色:白色=2:1
B. 黑色:棕色:白色=1:2:1
C. 无法确定
D. 黑色:棕色:白色=9:3:4
4. 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d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B. 图甲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
C. 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D. 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③过程
5.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如下,一家庭不带有另一家庭致病基因。其中隐性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如图所示的同源区段存在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II2和II3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 II3与II4生男孩正常概率为0
D. 甲病在子代中不出现性别差异
6. 雄性果蝇体内含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记为X和Y,某同学观察了雄性果蝇精巢中的下列4个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在正常分裂的情况下,上述4个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 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患病的概率是1/4
C.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3均为杂合子
D.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8.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两只性染色体正常的白眼果蝇产下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XrXrY),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B. 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C. 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D. 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
9.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需经过G1、S、G2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图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完成过程①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及核糖核苷酸等条件
B. 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配对
C. CDK2-cyclinE作用的正常发挥有利于DNA复制的发生
D. DNA损伤的情况下细胞分裂暂停
10. 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组的T2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 B. 乙组的T2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 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 D. 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11.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 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D. F2有4种表现型和6种基因型
12. 图为某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无性染色体
B. 染色体组型有物种的特异性
C. 1号染色体有2个着丝粒
D. 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
13. 下图是百合(2n=24)的花药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以上装片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操作
B. 以上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是①③②⑤④
C. 图②过程的正常进行保证了花粉中含有亲代体细胞一半的DNA
D. 图⑤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1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准确依据是( )
A. 能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 一定是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D. 颜色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5. 下列关于联会和四分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B. 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一个四分体
C. 联会时期的染色体是不含染色单体的
D. 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16.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基因突变
D. 色盲、青少年型糖尿病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17. 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XDY)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C. 与该细胞来自同一个亲代细胞的另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6条染色体
D. 该细胞处于减Ⅱ后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
18. 如图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
B.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该细胞每条染色体上仅有1个DNA分子
D.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2个精细胞
19. 如图甲、乙、丙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图乙所示细胞可能是极体
C. 图甲、乙、丙所示细胞可能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
D. 图甲和丙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20. 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共同祖先遗传 B. 环境变化 C. 长期人工选择 D. 生物变异
21. 一头基因型为DdXaY的狼,其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DdXa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可能的基因型为
① Xa DdY Y ② DXa dY dY ③ DXa DdY Y ④ Xa DY dY ⑤ DdXa Y Y
A. ①或②或③ B. ①或④或⑤ C. ②或③或④ D. ③或④或⑤
22. 牵牛花的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型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2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型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 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 F2中重组类型个体大约占5 / 8
D.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得到两种比例相等的个体
23.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其中有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
B. 就乙病来说,Ⅱ3和Ⅲ6的基因型相同
C. 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 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
24. 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AvyAvy)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aa)杂交,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Avya,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的一系列过渡类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在Avy基因的前端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决定着该基因的表达水平 ②这一段碱基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 ③当这些位点没有甲基化时,基因型为Avya的小鼠表现为黄色 ④这段碱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型为Avya的小鼠的体色就越浅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5. 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抗病多颗粒的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9:3:3:1 B. 24:8:3:1
C. 15:5:3:1 D. 25:15:15:9
二、非选择题
26. 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研究表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的表达与此有关,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1为该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2和图3是对其部分过程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ER基因_______(是或不是)存在于垂体细胞中,推测其在下丘脑SCN细胞中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_______小时。
(2)图1过程②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每个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_________。
(3)图2和图3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___过程(填写数字序号),图2中碱基配对方式与图3中不同的是___________ 。
(4)图2过程的进行需要___________酶催化,图3中决定氨基酸“天”的密码子是_____。
(5)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进入核糖体,导致________________终止,从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27. 人类ABO血型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ⅠA、ⅠB、i和1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H、h控制,下表表示血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下图是某家系血型遗传图谱。
血型 | 基因型 |
A型 | H_IA_ |
B型 | H_IB_ |
O型 | H_ii、hh |
AB型 | H_IAⅠB |
(1)复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ABO血型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为O型血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血型为AB型的母亲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生出血型为O型的孩子。
(3)医学上将缺乏H基因而表现为O型的血型称为孟买型。已知系谱图中的Ⅰ—1和III—1均为非孟买型O型Ⅱ—1的母亲为孟买型。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血型为孟买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
28. 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通过对该鼠进行研究发现,突变性状的产生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于是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试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
| 野生型 | 突变型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
雄性小鼠 | a | b | A |
雌性小鼠 | c | d | B |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且位于________;
③如果A=0,B=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且位于______。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9. 已知某小岛上蜥蜴脚趾的分趾与联趾分别由A、a决定,如图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
(3)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蜥蜴的_______发生了改变。
(4)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后,已知某蜥蜴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则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
(5)假如该蜥蜴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的个体,已知Aabb:AAbb=1: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0. 前些年,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在培养基上平板上,再放上4 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见下图)。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N1。
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N2~N5 )。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_______。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_______的结果。
(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_________。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1→N5会 ______。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的出现的原因_________。
(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青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N5。实验数据H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 ___________。
2022长治二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长治二中校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2长治二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长治二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2长治二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2长治二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