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时作业
展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25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可完全独立地参与民事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依据法律,下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是 ( )
①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
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③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④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③符合题意。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②④不符合题意。
2.公司甲从公司乙购买了一台起重机,买回后,发现该起重机质量有问题,但检查时将起重机一零部件弄坏。公司甲以该台起重机质量有问题为由,要求公司乙退货。而公司乙则以起重机已损坏为由,拒绝退货。后经有关部门认定该产品确有质量问题,责成公司乙退货,但需扣除公司甲损坏的零部件的费用。公司甲不服,认为应全额退款。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 )
①公司甲与公司乙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②公司甲应是权利主体,公司乙应是义务主体
③公司甲与公司乙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
④公司甲与公司乙都认为自己是权利主体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当公司甲购入公司乙的起重机之后,两个公司就已成为了合同关系的双方,这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和对应的,即公司甲与公司乙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出卖方的义务就是买受方的权利,反之亦然),①正确、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公司甲发现从公司乙买来的起重机有问题时,只想到了自己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自己在检查机器时弄坏零部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公司乙在得知公司甲弄坏了零部件之后,只想到了自己作为权利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自己作为义务主体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公司甲与公司乙都认为自己是权利主体,并且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故③④正确。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
①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
③是相互对立的,享有权利就无须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
④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关系,①②④符合题意。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履行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③错误。
4.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诉至法院。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 )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
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
【解析】选D。本题中,李某和快递公司互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李某要付给快递公司快递费,快递公司负责把邮寄物安全及时投递到位,两者都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物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D符合题意。就本起民事法律关系来说,A、B、C均错误。
5.依法治国,是治身。以德治国,是治心、治思想、治价值观。前者靠法律惩戒,后者靠制度和文化。以德治国是基础,依法治国是手段。由这段话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
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致的
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③法律惩戒优于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
④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法律惩戒优于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的说法是错误的,法治和德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③错误。
6.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解析】选D。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得知,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入选。
7.乐安某老人因与儿媳闹矛盾,咨询律师,要求儿媳付给自己“带孙费”。律师指出帮忙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家庭关系,属于亲情问题,不应上升到法律高度,一般不能看作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
①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
②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③甲养的鱼因渔场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
④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甲养的鱼因渔场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等,属于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①③符合题意。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等属于道德层面,二者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②④与题意不符。
8.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
A.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B.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
C.丙对女友书面承诺:“若我在上海找到工作,则陪你去欧洲旅游。”
D.丁作为青年志愿者,定期去福利院做帮工
【解析】选B。A属于行政法律关系,错误;B正确,拾得遗失物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C、D错误,受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必须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系,如好意施惠、恋爱关系等由道德规范层次调整的社会关系,不会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丙承诺陪女友去欧洲旅游、丁去福利院做帮工均属道德规范层次调整的社会关系,不由民法调整。
【补偿训练】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自媒体账号虽可匿名,但不该违背法律法规,挑战公序良俗,要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材料给公民的启示是 ( )
①公民应平等地享有权利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公序良俗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材料告诉我们,每位公民都有言论自由,但同时,每位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即:要履行义务,所以材料说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遵守的原则,①与材料无关;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20分)
9.设立在A市B区的甲公司向设立在A市C区的乙公司预定了一批布料,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了 20万元定金,约定一周后送达。乙公司马上备货,发车前往,因途经道路崎岖而翻车,以致布料无法按期送达,给甲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甲公司向A市C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本案,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故主要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买卖布料的行为,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同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可。
答案:本案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买卖布料的行为,其内容指的是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同的权利与义务。
(15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0.我国民法典在立法过程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民法典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 )
①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②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③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材料关于立法过程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体现了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②③④正确。
11.民法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要求民众在进行活动时要遵循的原则,判断错误的是 ( )
A.李某在手机卖场中询问一款手机的价格,之后店主强迫其购买。违反了自愿原则
B.张某知道他手中的一幅名画是假货,但是当作真迹卖给王某。违反了诚信原则
C.王某经常在公寓住宅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违反了保护环境原则
D.陈某在市场卖菜,对老人儿童有缺斤短两的行为。违反了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
【解析】选C。A、B、D中李某、张某、陈某在进行活动时违反的原则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中王某经常在公寓住宅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大声喧哗,播放音乐,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而不是保护环境原则,符合题意。
12.下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 ( )
A.家庭暴力
B.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无恶意的玩笑
C.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
D.串通投标的行为
【解析】选B。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习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A、C、D中的行为违反公序良俗,不符合题意。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无恶意的玩笑不违反公序良俗,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25分)
13.张某今年21岁,在某公司上班,每月有4 0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某小区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欲花2万元从李某处买一辆二手汽车,此事遭到了张某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张某父亲找到李某,认为张某与李某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开走汽车。
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0分)
(2)张某向李某购买汽车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15分)
【解析】第(1)问,依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与内容的内涵,结合材料可逐一回答。需要注意:买卖合同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其客体是双方的给付行为,即卖方向买方给付物的行为和买方向卖方支付钱款的行为。不要混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与客体。第(2)问,注意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与终止,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死亡时终止。
答案:(1)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张某和李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李某向张某给付汽车的行为和张某向李某给付车款的行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和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有效。购车行为发生时张某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法律行为,无须征得其父母同意。张某因车祸死亡是在购车行为成立之后,这并不影响他在此前所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