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年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1.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岷山等山系,栖息地被分割成多个区域。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2021年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 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 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
D. 濒危等级的下降说明我国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可完全将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
2.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葡萄糖可以来自氨基酸或乳酸的转化
B. 磷脂中的每个脂肪酸分子都含有两条碳氢链
C. 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D. 生物体内的无机物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3.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H=7的试管中的淀粉水解速率仅与淀粉酶活性有关
B. pH为3和7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结构相同
C. 将pH=13的试管中的pH调至7后继续实验1h,则淀粉的剩余量基本不变
D. 与淀粉结合的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4.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 Hp)能够在人的胃内生存,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尿素呼气实验是让受试者口服13C 标记的尿素胶囊,尿素会在 Hp 产生脲酶的作用下水解为 NH3 和13CO2,通过测定受试者吹出的气体中有无13C 判断是否被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在人的胃内生存是因为不适应强酸环境
B. 脲酶在 Hp 的核糖体上合成,并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C. 脲酶能为尿素分子提供活化所需要的能量
D. 感染者呼出的 13CO2是人体细胞通过需氧呼吸产生的
5. 下列有关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伸舌样痴呆、口齿不清,眼距宽,并伴有体格异常和发育迟缓症状
B. 特纳氏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卵巢和乳房发育不良,身体高大,两臂八字形外伸
C.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男性舉丸发育不全
D. 猫叫综合征患者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患儿哭声似猫叫
6.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吸收果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 图中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不具有选择性
C. 图中表明同种物质可通过不同方式出入细胞
D. 图中表明细胞内外H+浓度梯度依靠质子泵维持
7.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表达后,经剪切加工才能形成功能蛋白。抗新冠病毒药物M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在新冠病毒复制时掺入新合成的RNA,抑制病毒增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阻止蛋白酶剪切加工能保证功能蛋白的完整性
B. 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 新冠病毒RNA的复制和表达均发生在宿主细胞中
D. 感染病毒的中晚期患者使用药物M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8. 神经肽Y(NPY)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神经肽Y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细胞是神经分泌细胞
B. 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受体
C. NPY不会影响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功能
D. NPY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9. 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B. 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
C. 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
D. 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
10. 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泡菜坛中蔬菜装量不能超过,以防发酵液溢出
B.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密封,主要目的是避免外界杂菌的污染
C. 制作泡菜时,加入一些陈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
D. 将水煮沸后冷却待用,冷却的目的是降低水中氧气的含量
11.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适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总是导致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
B. 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得个体成为进化的基本单位
C. 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D. 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也能使不利变异积累起来
12. 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试管中的丙酮酸被氧化成乙醇和CO2
B. 通过的空气应先除去CO2,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 乙试管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氢全部来自葡萄糖
D. 丙试管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将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热能
1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B. 重捕方法不当导致部分个体死亡,会使估算数值偏大
C. 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对种群的生存不利
D. 稻田中的一种杂草取代了另一种杂草,说明该群落发生了演替
14. 将两段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5'-ACCACGTAAC-3'和5'-GTTAC-3'按1:1的比值与DNA聚合酶一起加到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反应混合物之中,预测反应的终产物被掺入的各碱基的比例可能是( )
A. 2C:1T B. 2G:1T C. 3G:2T D. 3G:2C
15. 如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1、2、3、4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
B. 染色体4、5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染色体1、2、3、4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同时出现
D. 染色体2、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联会
16. 已知以下植物的生长状况与生长素作用相关: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浓度均处于促进相应细胞伸长的范围
B. 若将甲放置于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豌豆苗中的生长素将不能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
C. 图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D. 图乙实验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部位有关
17. 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激活该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肽键的断裂
B. 钙离子通过质膜需要借助转运蛋白
C. 细胞色素c可能与电子传递链有关
D. 细胞编程性死亡加剧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
18. 某些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给这种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普通胰岛素和新研制的“智能”胰岛素IA,测量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小鼠在注射普通胰岛素后的2-3h内,肝糖原的分解比注射IA的更快
B. 使用IA的优点之一是血糖浓度在正常小鼠体内下降较慢,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C. IA与普通胰岛素对糖尿病鼠的降糖效果相当
D. 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小鼠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缓解症状
19. 如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部分结构,a、b为神经上的两点,a位于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b位于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刺激a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②若刺激a点,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③若刺激b点,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④若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0. 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⑤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③/①×100%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C. 若植食性动物为经济动物,则④/③越大越好
D. ③的能量全部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繁殖
21.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如图是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阻断I需在培养液中添加毒性较强的DNA复制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DNA复制
B. 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控制在大于S即可
C. 阻断Ⅱ处理与阻断I相同,经过处理后,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
D. 营养限制性培养也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
22. 肺炎双球菌有多种类型,S型菌可以分为I、Ⅱ、Ⅲ型等,其中Ⅲ型荚膜最厚,致病力最强。下列有关R型菌和S型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型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催化多糖荚膜合成的酶
B. 厚荚膜基因(S-Ⅲ)和薄荚膜基因(S-I)可能是一对等位基因
C. 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少数R型菌会转化成S型菌
D. 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茵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不会死亡
23. 如图所示为真核生物不同大小rRNA形成过程,该过程分A、B两个阶段进行,S代表沉降系数,其大小可代表RNA分子的大小。研究发现在去除蛋白质的情况下,B过程仍可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RNA可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 45S前体合成的场所是核仁,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
C. A阶段所示过程为翻译,合成方向是从左到右
D. B过程是转录后加工,参与该过程的酶是蛋白质
24.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二倍体生物精巢内的几种细胞,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并绘制出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B. 细胞f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细胞c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细胞b、d、e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25. 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系甲Ⅱ-1和家系乙Ⅱ-2分别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
B. 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
C. 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高
D. 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忠DMD儿子的概率为
26.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改变植被来调控鼠兔的数量。
(1)草原上的 ______共同组成生物群落,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高原鼠兔属于 ______。鼠兔过量啃食牧草,破坏了当地食物网,导致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能力下降。
(2)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可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有效洞口数的测定方法:______。
(3)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矮小的紫花针茅等植物。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在鼠害草地播种披碱草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茂密的披碱草取代,群落的 ______结构发生了改变。科研人员发现,随着披碱草比例的提高,研究样地的洞口数明显下降,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据此推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上述研究表明,披碱草对高原鼠兔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控效果,但也可能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
27. 科研人员研究了遮荫对大豆叶片叶绿体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科研人员于4月5日播种玉米(A组行间距100cm,B组行间距140cm),6月5日在A、B组玉米行间播种一行大豆,待大豆第五片叶子完全展开时,测定了叶片相关指标,结果如表所示。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2)
气孔导度(μmol•m-2•s-2)
胞间二氧化碳浓(μmol•m-2•s-2)
基粒面积/叶绿体面积
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
A组
15.31
0.27
251.65
28%
41%
B组
17.10
0.33
248.67
22%
23%
对照组
27.91
0.46
238.71
18%
20%
(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 ______。______遮阴程度最小,叶片净光合速率比A、B组都大,气孔导度 ______(填“是”或“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2)通过显微观察发现,随着遮阴增加,叶绿体基粒的厚度和 ______增加从而增加了光合膜面积,以利于叶绿体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组三碳糖的输出受阻导致了上表中 ______的显著增加。为了探究随着遮阴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是否增加,可以通过测量三组大豆叶片色素提取液的 ______来确定。
(3)为了进一步测定叶绿体活力变化,取新鲜大豆叶,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以维持pH,同时加入适量蔗糖溶液以 ______,经过捣碎、过滤、离心得到叶绿体。接着进行叶绿体活力测定。在叶绿体提取和活力测定时,温度应分别控制在 ______。(A.低温、室温B.室温、低温C.都为低温D.都为室温)
(4)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作物吸收的氮有利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 ______等(答出三个即可)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28.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问题: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卷翅和直翅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不考虑X、Y同源区段)。科研人员将黑身卷翅与灰身直翅果蝇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发现两组中F1灰身直翅与灰身卷翅果蝇均各占;再将F1中的灰身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均为2: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果蝇的卷翅基因位于 ______(填“常”或“X”或“Y”)染色体上。上述F2中灰身卷翅:灰身直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卷翅基因A所在染色体上还存在一个隐性基因b,该基因可能与致死有关,但不影响存活个体的其他性状,F1卷翅果蝇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甲。为了解释F2果蝇卷翅与直翅的性状分离比为2:1,有人提出两种假设,一种假设是AA纯合致死,另一种假设是bb纯合致死。现有下图所示的四种基因型的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需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证明一种假设成立、另一种假设不成立(不考虑其他致死原因及交叉互换)。请完成下列有关的实验思路:
①思路一:将 ______(填“甲、乙、丙、丁”中的一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代 ______,则AA纯合致死:若子代 ______,则bb纯合致死。
②思路二:分别将甲与丙、甲与丁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______,后者卷翅:直翅=2:1,则AA致死:若前者的子代 ______,后者的子代 ______,则bb纯合致死。
③思路三:将 ______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29. 某食品公司得到一种高效酿酒的酵母菌菌株,并设计方案获得发酵产物。
(1)对于酵母菌的培养,比较适合它的培养基为 ______(A.马铃薯蔗糖培养基B.MS培养基C.LB培养基D.牛肉汤培养基),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外,还要考虑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 ______。
(2)欲知道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可用涂布分离法或 ______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对培养到某--时期的培养液制备成10-5的稀释液,每次取0.1mL进行涂布分离,三个培养皿生长的菌落数依次为35个、32个、29个,则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为 ______个/mL。在恒温培养箱培养时,培养皿的放置方式如图 ______(填“a”或“b”)。
(3)该酵母菌的发酵食品也会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和 ______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代谢产物,使发酵食品的风味发生变化。酿酒时会因为发酵液放置过久等原因,导致出现酸味,可能是因为产生了 ______(填物质)。
30.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是RT-PCR,下图为RT-PCR(逆转录荧光PCR技术)的原理:PCR过程中探针和引物一起与模板结合,探针两侧分别带有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抑制荧光发出),当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时会水解探针,导致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而发出荧光(荧光强度与探针水解量成正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技术与DNA体内复制过程相比,两者的复制方式都是 ______。RT-PCR过程中,需先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故装置中雷添加 ______酶。除了加酶,解开cDNA双螺旋的方法还有 ______。
(2)对新冠病毒进行检测时,探针是一段与 ______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3)通过荧光检测到荧光信号,则可判定该检测样本为 ______性(选填“阳”、“阴”),在相同PCR循环次数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病毒数量呈 ______。
(4)为了在没有条件进行核酸检测前及早发现新冠病毒,我国于2022年3月11日推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措施,该试剂盒的检测原理是 ______。试剂盒中的探针应采用 ______技术生产。
31.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能够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研究者以小鼠作为实验材料,探究瘦素该功能的作用机制。
(1)研究者检测了一系列和脂肪分解有关的酶在瘦素含量增加时的变化,其中活化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p-HSL)含量明显 ______。因此,除了直接检测脂肪组织体积外,还可以选择p-HSL的含量作为检测瘦素作用的指标。
(2)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兴奋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也具有与瘦素处理类似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瘦素通过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脂肪分解:
假设2.交感神经兴奋后,会促进瘦素分泌,进而促进脂肪分解;
假设3.瘦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脂肪分解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根据以上假设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备选材料:A.生理盐水B.瘦素C.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D.激活交感神经的药物E.抑制瘦素作用的药物
实验一:为验证假设1,在I~Ⅳ注射的物质(或药物)分别是I:______Ⅱ:______Ⅲ:CIV:______(填上述正确选项的字母)。若假设1成立,预期结果是 ______。
实验二:为验证假设2,在I~Ⅳ注射的物质(或药物)分别是I:______Ⅱ:______Ⅲ:EIV:______(填上述正确选项的字母)。若实验组脂肪减少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则假设2成立。
综上,若 ______,则假设3成立。
(3)经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假设2、3不成立,据此可知机体通过 ______调节机制调控脂肪含量。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并不缺少瘦素,而是存在“瘦素抵抗”,请你根据本文提及的所有研究成果,分析导致“瘦素抵抗”的两种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动物的繁育能力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故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A正确;
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所以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B正确;
C、隔离导致熊猫不能相遇,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C正确;
D、濒危等级的下降说明我国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但不能完全将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D错误。
故选:D。
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
本题结合社会热点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引起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并对具体情境进行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A、细胞中的氨基酸脱氨基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乳酸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A正确;
B、磷脂分子中含有2条脂肪酸长链,并非一个脂肪酸分子含有二条碳氢链,B错误;
C、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A。
1、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3、磷脂分子中含有2条脂肪酸长链。
本题考查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解:A、淀粉的水解速率与酶的含量、淀粉酶的活性、反应温度、pH等条件有关,A错误;
B、pH影响酶的空间结构,在最适pH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最稳定,活性最强,故在pH为7时,酶的结构比pH为3时稳定,在这两种pH条件下,淀粉酶的结构不同,B错误;
C、由图可知,pH=13时,淀粉的剩余量基本不变,说明淀粉末被分解,可知淀粉酶已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酶促反应也不能进行,因此淀粉的剩余量基本不变,C正确;
D、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酶-底物复合物发生一定的性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恢复原状,因此与淀粉结合的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的改变是可逆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1h后淀粉的剩余量。
本题考查pH对酶活性的影响,理解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理解酶作用的机理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解答本题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胃内含有胃酸pH较低,因此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在人胃内生存,是因为不适应强酸环境,A正确;
B、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错误;
C、脲酶作为催化剂,可降低尿素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在Hp细胞外也具有催化活性,C错误;
D、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幽门螺旋杆菌细胞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产生的,D错误。
故选:A。
尿素呼气实验的原理:利用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CO2,然后根据CO2的同位素检测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也没有其他复杂结构的细胞器。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区别、酶的特性和细胞器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对酶和细胞器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便能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遗传病,患者表现为伸舌样痴呆、口齿不清,眼距宽,并伴有体格异常和发育迟缓症状,A正确;
B、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XO,患者表现为卵巢和乳房等发育不良的女性,身体矮小,颈短而宽、有颈蹼、胸廓桶状或盾形,B错误;
C、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为XXY,表现为男性睾丸发育不全,C正确;
D、猫叫综合征患者第5号染色体短臂上缺失一段染色体片段,患儿哭声似猫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
故选:B。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B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吸收果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B错误;
C、H+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说明同种物质可通过不同方式出入细胞,C正确;
D、由图示可知,质子泵可维持细胞内外H+浓度梯度,D正确。
故选:B。
题图分析:H+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果糖进入细胞利用H+产生的浓度差,属于主动运输。
本题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A、新冠病毒的RNA表达后,经剪切加工才能形成功能蛋白,若阻止蛋白酶剪切加工,则其功能蛋白的完整性被破坏,功能受到影响,A错误;
B、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的抗原结合,使其失去进一步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和细胞免疫(裂解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B正确;
C、新冠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RNA的复制和表达均发生在宿主细胞中,C正确;
D、药物M抑制病毒增殖,感染病毒的中晚期患者,其体内病毒的含量已经很高,使用药物M治疗效果可能不佳,D正确。
故选:A。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能自我复制和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新冠病毒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8.【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NPY可作用于G细胞,引起G细胞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是G细胞是神经分泌细胞,A正确;
B、如图所示,神经肽可促进或抑制G细胞,说明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受体,B正确;
C、如图所示,神经肽的分泌可以抑制T细胞的分化,而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因此会影响机体对癌细胞的清除功能,C错误;
D、如图所示,NPY可促进吞噬细胞的作用,因此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C。
1、体液免疫过程为:
2、细胞免疫过程为:
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答案】B
【解析】解: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 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A正确;
B、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有形态学差异,B错误;
C、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促性腺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C正确;
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因此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D正确。
故选:B。
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①主要方法是: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
②第二种方法: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或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
(2)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①收集精子的方法: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法。
②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包括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
(3)受精: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2、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外受精的过程,识记胚胎分割的特点;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C
【解析】解:A、泡菜坛中蔬菜装量可基本装满,保证盐水没过蔬菜即可,A错误;
B、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密封,主要目的是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B错误;
C、制作泡菜时,加入一些陈泡菜汁相当于加大接种量,可缩短腌制时间,C正确;
D、将水煮沸后冷却待用,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杀死蔬菜表面的乳酸菌,D错误。
故选C。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制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识记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答案】A
【解析】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使其生存或淘汰而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且种群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
C、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也不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C错误;
D、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也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D错误。
故选: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1、不同于达尔文的说法:(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肯定达尔文的说法(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共同进化产生了生物多样性。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2.【答案】B
【解析】解:A、乙试管中的丙酮酸被氧化成水和CO2,A 错误;
B、通入的空气应先除去CO2,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
C、乙试管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C错误;
D、丙试管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将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仍储存在乙醇中,D错误。
故选:B。
1、酵母菌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本题考查了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以及能量的释放量,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
13.【答案】A
【解析】解:A、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属于种群内个体特征统计值,A正确;
B、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志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重捕获的个体死亡不影响计算结果,B错误;
C、竞争属于种间关系,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种内斗争,种内斗争淘汰掉老弱病残的个体,对种群的生存有利,C错误;
D、稻田中的一种杂草取代了另一种杂草,但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没有发生群落的演替,D错误。
故选:A。
1、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解:DNA聚合酶催化在引物的3'端连上脱氧核苷酸,5'-GTTAC-3'起引物作用,与5'-ACCACGTAACGGA-3'从右往左数第四个碱基处开始配对,所以最后复制得到的片段是5'-TGGTG3',即掺入T:G为2:3,C正确,ABD错误。故选:C。
PCR技术:
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原理:DNA复制;
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本题考查PCR技术,以及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C
【解析】解:A、根据染色体1、2、3、4中基因的种类及排列顺序可知,它们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如1和3,A正确;
B、染色体4、5中基因K和基因J的位置发生改变,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正确;
C、染色体1、2、3、4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同时出现,如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
D、染色体2、4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 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实例,掌握细胞的减数分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16.【答案】A
【解析】解:A、图甲中,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浓度a<b,c<d,b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作用大于a处,所以茎向上生长;c促进生长,d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所以根向下生长,A正确;
B、若将甲放置于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豌豆苗中的生长素照样能进行极性运输,B错误;
C、图乙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C错误;
D、图乙实验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D错误。
故选:A。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等。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2、据图分析:图甲中,横放的植物幼苗根的向地性生长可以体现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茎不能体现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图乙中,顶芽存在时,侧芽不能发育,去顶后,侧芽发育成侧枝。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及相关实验设计的探究,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变量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解:A、蛋白水解酶能使蛋白质的肽键断开,生成氨基酸,A正确;
B、钙离子进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B正确;
C、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嵴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C正确;
D、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D错误。
故选:D。
蛋白水解酶是催化蛋白质的肽键断开,水解成氨基酸;无机盐离子一般是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是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嵴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使[H]和O2结合,生成水;细胞编程性死亡包括生物发育过程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病毒侵入体细胞,体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释放病毒)。
本题主要考查跨膜运输、有氧呼吸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能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结合相关知识,逐项判断,比较简单。
18.【答案】C
【解析】解:A、正常小鼠在注射普通胰岛素后的2-3h内,血糖浓度升高速度快于智能胰岛素,说明肝糖原的分解比注射IA的更快,A正确;
B、由图中曲线可知,相较于胰岛素,使用IA后血糖浓度在正常小鼠体内下降较慢,避免低血糖的风险,B正确;
C、胰岛素会将血糖障至60mg•dL-1(低血糖),而IA能将血糖降至100mg•dL-1左右;IA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约10个小时,而胰岛素只能维持2小时左右,因此与普通胰岛素相比,对糖尿病鼠IA的降糖效果更持久,C错误;
D、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小鼠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降低血糖,缓解高血糖症状,D正确。
故选:C。
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9.【答案】D
【解析】解:①若刺激a点,肌肉不收缩,兴奋不能通过切断处传到效应器,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①错误;
②若刺激a点,肌肉收缩,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效应器,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②正确;
③若刺激b点,肌肉收缩,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③正确;
④若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b处产生的兴奋不可传到效应器,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④错误。
故选:D。
1、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
2、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每个反射都有各自的反射弧。反射活动一般过程如下: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引起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中枢,中枢对传入信息加以整合处理,而后发出信号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反射被分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理性反射和病理性反射。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0.【答案】C
【解析】解: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因此①+⑤不能表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
B、图中不知道植物固定太阳能的量,×100%不能表示植物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越大说明植食性动物积累的有机物所占比例越多,所以若植食性动物为经济动物,则越大越好,C正确;
D、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③=植食性动物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
故选:C。
消费者的摄入量=消费者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答案】D
【解析】解:A、毒性较强的DNA复制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DNA复制会导致解除抑制后DNA也无法正常复制,A错误;
B、为了防止之前加的阻断物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因此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应保证有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否则会停留在不确定的时期,B错误;
C、阻断Ⅱ处理与阻断Ⅰ处理不同,细胞停留时期不同,C错误;
D、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故培养液中用缺乏血清的培养液培养也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示,阻断I会导致细胞停留在S期,当解除阻断l时,细胞周期可以正常进行,说明阻断I是抑制DNA的复制。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增殖的方式及细胞周期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2.【答案】C
【解析】解:A、R型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控制多糖荚膜合成的基因,A错误;
B、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存在染色体,因此也不存在等位基因,B错误;
C、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少数R型菌会转化成S型菌,C正确;
D、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茵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由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会死亡,D错误。
故选: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答案】B
【解析】解:A、mRNA是翻译过程的模板,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不可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真核生物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5S前体合成的场所是核仁,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B正确;
C、图为rRNA的形成过程,表示的是转录过程,而不是翻译过程,C错误;
D、已知研究发现在去除蛋白质的情况下,B过程仍可发生,判断参与该过程的酶是RNA,D错误。
故选:B。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2、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24.【答案】B
【解析】解:A、观察的是精巢内 的细胞,因此细胞a不可能是卵细胞或极体,A错误;
B、细胞f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
C、细胞c的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为2n,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d、e的核DNA数目为2n~4n,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D错误。
故选:B。
a的核DNA数目为n,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b的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是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的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是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或为未分裂的体细胞;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f的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是2n,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g的核DNA含量为4n,染色体是4n,处于有丝分裂后、末期。
本题结合坐标图考查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DNA数目特征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
25.【答案】A
【解析】解:A、DMD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家系甲的Ⅰ2不还该病的治病基因,说明Ⅱ1患该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不是遗传其母亲的致病基因,A错误;
B、DMD为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病的概率高于女性;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则该病在人群中的治病基因频率为,女性携带者的概率=2××≈,B正确;
C、乙系谱图中的Ⅱ2这一男性个体同时患有DMD和红绿色盲,这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说明这两种病的治病基因位于同一条X染色体上,且极大可能均来自其母亲Ⅰ2,故Ⅰ1与Ⅰ2再生一个男孩,男孩患两种病的概率为,而患一种病需Ⅰ2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过程中X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概率相对较低,C正确;
D、家系甲中Ⅱ2个体不还DMD的治病基因,家系乙的Ⅱ1个体含DMD治病基因的概率为,故两人婚后生一个患DMD儿子的概率==,D正确;
故选:A。
1、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为:男多于女、隔代交叉遗传、女病男必病。
2、由图中基因测序结果可知,家系甲的Ⅰ2不含DMD的治病基因,家系乙的Ⅰ2含DMD的治病基因。
该题需结合基因测序结果才能对选项进行准确判断,熟练掌握遗传病概率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遗传系谱图的关键。
26.【答案】所有生物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消费者 自我调节 样方法 垂直 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高原鼠免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 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解析】解:(1)生物群落是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草原上的所有生物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高原鼠兔属于消费者。鼠兔过量啃食牧草,减少生物种类,破坏了当地食物网,导致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2)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可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测定有效洞口数,先确定样方,再统计样方中有效洞口数。
(3)在鼠害草地播种披碱草后,因为披碱草较高,在争夺阳光等资源时处于优势,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茂密的披碱草取代,体现植物的分层特点,群落的垂直(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随着披碱草比例的提高,研究样地的洞口数明显下降,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据此推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原有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影响,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高原鼠兔的繁殖速度下降,种群密度下降。披碱草对高原鼠兔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控效果,但也可能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为披碱草属于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生存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丰富度下降,影响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故答案为:
(1)所有生物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消费者 自我调节
(2)样方法
(3)垂直 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高原鼠免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 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有效洞口数可以反映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7.【答案】单独种植 大豆 不是 数量 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 吸光率(OD值,光密度值,吸光度) 维持渗透压(维持叶绿体正常形态) A ATP(ADP)、叶绿素、光合酶、NADPH(NADP+)、磷脂等
【解析】解:(1)据题意可知,单独种植大豆为对照组,遮荫程度最小,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A、B组。A、B组虽然气孔导度小,表面看可能影响二氧化碳而影响光合速率,但实际上A、B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对照组,比对照组的二氧化碳还更为丰富,因此,气孔不是导致对照组净光合速率大于A、B组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才是。
(2)叶绿体基粒是吸收并转化光能的结构,随着遮荫增加,增加叶绿体的基粒厚度和数量,能够增加光合作用膜面积,从而增加叶绿体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随着遮荫增加,三碳糖的输出受阻导致叶绿体内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也显著增加。为了探究随着遮阴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是否增加,可以通过测量三组大豆叶片色素提取液的吸光率(OD值,光密度值,吸光度)来确定。
(3)若要进一步测定叶绿体活力变化,可取新鲜大豆叶,在低温环境下,加入适量磷酸缓冲液维持pH值,加入适量蔗糖溶液维持渗透压,经过捣碎、过滤、离心得到叶绿体。接着,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叶绿体活力测定,以保证叶绿体内相关酶处于较为合适的温度下,保持较高活性。故选A。
(4)大豆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可把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变为化合态,作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光合作用过程中ATP(ADP)、叶绿素、光合酶、NADPH(NADP+)、磷脂等物质的合成。
故答案为:
(1)单独种植 大豆 不是
(2)数量 淀粉粒面积/叶绿体面积 吸光率(OD值,光密度值,吸光度)
(3)维持渗透压(维持叶绿体正常形态) A
(4)ATP(ADP)、叶绿素、光合酶、NADPH(NADP+)、磷脂等
分析表格:自变量为遮荫程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表中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B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含量升高。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表格时,找到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并且明确影响光合速率变化的因素,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28.【答案】常 6:3:2:1 乙 卷翅:直翅=2:1 全为卷翅 1:1 卷翅:直翅=1:2 卷翅:直翅=3:1 乙与丙、乙与丁
【解析】解:(1)F1中的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代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均为2:1,后代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卷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中的灰身卷翅的基因型是AaBb,雌雄自由交配后,灰身:黑身=3:1,卷翅:直翅=2:1,则后代的表现型是灰身卷翅:灰身直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6:3:2:1。
(2)F1中的卷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发现F2代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卷翅果蝇与直翅果蝇的比例均为2:1,本来是3:1,说明存在致死效应,可能是AA致死,或bb致死,通过给定的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判断是AA致死还是bb致死,则选取的材料杂交后应得到含AA或bb的基因型,则可以选取的材料进行的杂交实验为:
思路一:将乙基因型(子代有AA、bb类型)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由于其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1:1,正常情况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若AA纯合致死,则子代卷翅:直翅=2:1,若bb致死,则子代全为卷翅。
思路二:将甲(配子为Ab、aB)与丙(配子为aB、ab)、甲(配子为Ab、aB)与丁(AB、aB)杂交,若AA致死,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1:1,后者卷翅:直翅=2:1;若bb纯合致死,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1:2,后者卷翅:直翅=3:1。
思路三:分别将乙与丙、乙与丁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故答案为:
(1)常 6:3:2:1
(2)①乙 卷翅:直翅=2:1 全为卷翅
②1:1 卷翅:直翅=1:2 卷翅:直翅=3:1
③乙与丙、乙与丁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正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证明基因位于常染体上,正反交结果不同,证明位于性染色体上。
本题主要考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显隐关系,从而确定基因的位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A 浓度和比例(配比)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3.2×107 a 发酵条件、发酵底物 醋酸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酵母菌主要以糖类底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因此比较适合的培养为以糖类为碳源的培养基,即A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外,还要考虑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以确保微生物能正常生存和发酵产品的品质。
(2)由分析可知,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显微镜计数法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根据题意分析,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为(35+32+39)÷3×10×105=3.2×107。利用培养皿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即a所示状况。
(3)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培养液的营养组分,以及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因此,发酵食品会因为发酵时间的长短、发酵条件、发酵底物的不同观使其风味发生变化。酿酒时会因为发酵液放置过久等原因,导致出现酸味,可能是因为醋酸菌繁殖产生了醋酸所致。
故答案为:
(1)A 浓度和比例(配比)
(2)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3.2×107 a
(3)发酵条件、发酵底物 醋酸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其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2、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3、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需要将样品进行系列梯度稀释,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为30~300、适于计数的平板。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直观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相关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进行迁移应用。
30.【答案】半保留复制 逆转录酶 加热 目的基因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阳 正相关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单克隆抗体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PCR技术与DNA体内复制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RT-PCR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向装置中添加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DNA体内复制中解开DNA双螺旋的是利用解旋酶,在PCR中则是利用加热解开双螺旋.
(2)由图可知,利用探针对新冠病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和DNA复制,当存在病毒时,以病毒的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能与该c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当cDNA进行复制时,会水解探针,因此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病毒的基因)中特定核苷酸序列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3)若检测到荧光信号,说明探针与被检测物结合后被水解,则可判定该检测样本为阳性,在相同PCR循环次数条件下,病毒数量越多,复制时水解的探针越多,则荧光强度越强,即荧光强度与病毒数量呈正相关。
(4)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与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因此试剂盒中的探针应采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
故答案为:
(1)半保留复制 逆转录酶 加热
(2)目的基因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3)阳 正相关
(4)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单克隆抗体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PCR反应的条件为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本题主要考查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1.【答案】上升 A B B 实验组脂肪减少量与对照组1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对照组2 A D D 实验一、二中实验组脂肪减少量均显著大于与对照组1 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脂肪细胞产生P-HSL 瘦素不能激活交感神经
【解析】解:(1)研究者检测了一系列和脂肪分解有关的酶在瘦素含量增加时的变化,其中活化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p-HSL)含量明显上升。因此,除了直接检测脂肪组织体积外,还可以选择p-HSL的含量作为检测瘦素作用的指标。
(2)实验一:为验证假设1(瘦素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则实验需设置交感神经能否正常起作用的组对照,然后在注射瘦素的条件下研究其脂肪分解情况,另外还需要设置不用瘦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故在I~IV处进行处理时使用的物质(或药物)应分别选用A生理盐水、B瘦素、C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B瘦素。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组的p-HSL含量与对照组1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对照组2(或实验组的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与对照组1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对照组2)。
实验二:为验证假设2(交感神经通过促进瘦素分泌,进而促进脂肪分解),则实验自变量为瘦素是否能正常起作用,故在I~IV处进行处理时使用的物质(或药物)分别是A生理盐水、D激活交感神经的药物、E抑制瘦素作用的药物、D激活交感神经的药物。若实验组脂肪组织体积的减少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则假设2成立。
若假设3成立,即瘦素和交感神经引起脂肪分解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则实验一、二中实验组的p-HSL含量(或脂肪体积的减少量)与对照组2都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1均差异显著。
(3)经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假设2、3不成立,据此可知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机制调控脂肪含量。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并不缺少瘦素,而是存在“瘦素抵抗”,请你根据本文提及的所有研究成果,分析导致“瘦素抵抗”的两种可能原因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脂肪细胞产生P-HSL、瘦素不能激活交感神经。
故答案为:
(1)上升
(2)A B B 实验组脂肪减少量与对照组1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对照组2 A D D 实验一、二中实验组脂肪减少量均显著大于与对照组1
(3)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脂肪细胞产生P-HSL 瘦素不能激活交感神经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能够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据图可知,含有瘦素时,磷酸化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p-HSL)的含量增加,说明瘦素可能促进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磷酸化,进而促进脂肪分解。
本题结合实验设计分析综合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知识内容,学习时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激素的作用和调节过程进行理解是关键,还要能够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作答。
浙江省杭州市等3地温州二中等2校2022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等3地温州二中等2校2022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浙江省杭州市等3地温州二中等2校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杭州市等3地温州二中等2校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 生物 PDF版: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 生物 PDF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