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课内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59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课内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595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课内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595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课内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
展开课内阅读专项突破
读感·在知识中领悟心得。
课内阅读。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①一叶障目 ②一叶知秋 ③以小见大 ④窥一斑而知全豹
2.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节奏感,而且情感逐步递进深入,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简要谈谈你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 ,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5.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
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叫我“记住”的内容,除了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要我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颗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9.樟树不招虫的原因是( )。
A.樟树的木质太硬,虫子吃不动
B.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喜欢
C.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怕
10.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的这种写法属于( )。
A.借物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人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2.“什么”在这里表示( )
A.责问 B.疑问 C.虚指 D.惊讶 E.一切
13.加颜色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14.这是课文中第三次写到鲁迅先生的“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示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地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阅读课文片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5.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16.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打“√”。
17.造句。
不但……还……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19.我知道画直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20.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 ):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 ):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色(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21.本文是从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
2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游到了纸上》节选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①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②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目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③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23.请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青年画画时的态度________,再写两个意思和它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画线的三处句子是对青年细致入微的描写,第①句描写了青年的________,第②句描写了青年的________,第③句描写了青年的________。学着作者的描写方法,任选一个角度,用一两句话写写你的小伙伴。
25.“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请你选择围观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写一写他会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6.“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他和金鱼一起游泳,好像融合在一起了
B.这句话表达了青年的忘我状态。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中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了。
27.给句中的引号选择恰当的用法,请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A.表示特殊含义或强调;B.表示讽刺和否定;C.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________
②“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________
③只会欺负小同学,你可真是个“英雄”呀!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jǐn jìn)管海力布焦急地催(cuī chuī)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shì sì),我说的话千真万确(què quē)。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28.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9.用十个左右的字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用“”画出文中表现海力布着急的句子。
31.海力布为什么急得掉下了眼泪?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乡亲们不相信他的话
B.因为大山马上要崩塌了,灾难即将来临,乡亲们却不相信他的话
C.因为时间紧迫,灾难即将来临,海力布心系乡亲们的安危,但如果不说清楚,别人就不会相信,如果说清原委,自己就会变成石头,所以急得掉下了眼泪
32.如果你是海力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跟乡亲们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敕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33.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作者)写的《北京的春节》一文。“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又”字让你想起前文中还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春节期间的高潮。
34.在文中“□”里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_,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元宵节的特点:______、______。
36.文中“一律”“清一色”“通通”等词语能否换成“都”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
2.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3. 排比 不断的追求,就能发现我们从未发觉的;不断的追求,就能驱使我们渐行渐远;不断的追求,就能达到我们未知的领域。
4.对学习事情要刨根问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在做数学题遇到自己不懂的,就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研究,不能拿到半截就走。
【解析】
1.
考查词语的理解。“见微知著”意思是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一叶知秋: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窥一斑而知全豹: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2.
考查体会文章的主旨。从“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和“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我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3.
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的能力。“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四个句式分句构成排比句,仿写时仿写一个排比句即可。
4.
考查阅读感悟和理解主旨。“打破砂锅问到底“指刨根问底。是用谐音构成的歇后语,“问”是“璺(wèn,裂纹)”的谐音。在学习中我们也要有这种不懂就问的钻研精神。
5. 首尾呼应 好处:使文章显得紧凑,更好地表达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牢记在心的情感。
6.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还要记住努力奋斗打倒反动军阀,将革命进行到底。
7.伟大的力量指: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还有一点就是为了不让母亲、我们为他担心。
8.孩子,对不起,为了革命父亲对不起你们,你们要好好活下去……
9.C
10.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怀念
11.C
12.D
13. 胡须的形状; 隶体“一”字
14.D
15. T tī 刂 8
16.huáng péng fú
17.圆明园不但环境优美,还历史悠久。
18.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9.承上启下
20. B B A
21. 组成 建筑 文物 建筑
22.因为圆明园修建的时间长,馆内,奇珍异宝不可计数,其次是因为奇珍异宝收藏范围广,所以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3. 一丝不苟 聚精会神 精益求精
24. 外貌 神态 动作
25.老大爷赞叹道:“瞧,这青年画的金鱼太像了,就跟鱼缸里的真鱼一样漂亮。”
26.B
27. A C B
【解析】
23.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要回到原文中找到形容青年画画时的态度,再选择文中合适的成语。
一丝不苟:做什么事都认真,一点也不马虎,在文中指青年画鱼时把鱼的每个部位都画得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的近义词有:谨小慎微、不苟言笑、尽心竭力、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小心翼翼、郑重其事、一板一眼、狮子搏兔、矜持不苟、一毫不苟。
24.
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和仿写句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结合后文章可知,画线的第一句话中“高高的身材”、“大眼睛”等此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第二句中“呆呆”、“静静”描写了青年的神态;第三句中“细描”、“挥笔“等描写了青年的动作。
25.
本题考查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联想造句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主题、人物特点来进行合理构思、不得脱离文章的中心思想。
2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这句话体现了青年的与众不同,突出了青年的专心和忘我。“融为一体”是说融合在一起,好像自己就是金鱼,金鱼就是自己。正因为青年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特别”。A项中“他和金鱼一起游泳”与短文不相符,因此答案选B。
27.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引号作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一句话中,引号内的词语是特别,结合句子可知,这是在夸赞青年,所以选A。
第二句话中,引号内的内容是“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是直接用用小女孩的话,所以选C。
第三句话中,引号中的内容是“英雄”,结合句意可知,这是在讽刺只会欺负小同学的人,所以选B。
28.jǐn cuī shì què
29.示例:海力布催促乡亲们搬家。
30.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31.C
32.示例:我会说,请相信我,有这个解释的工夫我们可以收拾更多的东西带走,事后我再向大家解释,你们看到事情的结果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着急了。
【解析】
28.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因为需要十个字以内以进行概括,所以我们可以用“谁干什么”这种形式来概括。
30.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提取能力。到文章中找到描写海力布焦急的语言、神态等就可以了。
3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海力布着急有两个方面,一是乡亲们不相信,二是如果说实话乡亲们相信了,自己却会变成石头。
3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是我,我们要避免悲剧的发生,除了乡亲们不能受到伤害外,自己也不能受到伤害,可以事后和大家解释。
33. 老舍##舒庆春 腊月初八 腊月二十三
34.: , , ; , 。
35. 对比 明月当空 火炽而美丽
36.不能,“一律”“清一色”“通通”的运用避免了词语的重复,使语言表达更丰富多彩。
37.元宵节到处悬灯结彩的热闹景象。
【解析】
33.
本题考查作者作品和文段内容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再结合所学知识和语段内容可知,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又”字让人想起前文中还重点写了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等几个春节期间的高潮。
34.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本题中“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是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所以用冒号;从句子中前三个“有的”可知,此句是一个排比句,是句子中间一般性停顿,所以用逗号;分句之间用分号,一般停顿用逗号,最后一个“有的”后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所以用句号。
35.
本题考查了对表现手法的理解。
阅读画线句子可知,句子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由“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敕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可知用“明月当空”、“火炽而美丽”概括元宵节的特点。
36.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先表态,其次写出词语的含义,最后说出词语的好处。一律:一个样子,没有例外。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通通:全部。都:全,完全。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词汇丰富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如果全改成“都”就没这个效果。
37.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这一段主要写了花灯数量和种类很多,让人感受到北京在元宵节这一天的火热而美丽。
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要记住那条古老的格言,鹰的命运是什么,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课内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小升初课内阅读专项突破练习(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含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突破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下来,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