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单元复习(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单元复习(部编版)第1页
    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单元复习(部编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知识梳理--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单元复习(部编版)

    展开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内容预览 名称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梁衡马丽华马克吐温阿来体裁游记散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内容概要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过,细致描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作者由黄河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经历,赞美了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信念。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之源各拉丹冬的见闻和感受,描述了所见到的各拉丹冬的奇美景,表达了对瑰丽壮美的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本文是一篇游记,描写了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妙景色,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赞美了勃朗峰沿途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以拟人的手法,以小水滴的旅行为线索,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丽江风景优美、建筑古朴、民风质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无限热爱之情。 写景手法(见考点二)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散文笔法+小说笔法移步换景中考考点寻源(见考点三)①观察视角品析词语  ①文章线索②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考点  作家作品 1、梁衡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被选入中学教材。2、马丽华当代女作家,1953年生于济南。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暴》等。3、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以幽默讽刺为主要风格,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4、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20161021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考点二  文体知识1、游记的特点: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③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一般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游记。2、定点观察——壶口瀑布》定点观察就是固定在某一点上观察,是写游记常用的一种观察和写作手法。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描写,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脚下的石。作者先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人”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下面上直抵青山;接下来平视龙槽南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收回脚下,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3、移步换景——《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开头两句交代了作者的行踪。从格拉丹东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随着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断发生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4、散文笔法+小说笔法——登勃朗峰》散文笔法:作者描写登山所见。十种在绘景抒情。写法与常见的写景散文相相同。小说笔法: 写坐车的经历,以描写语言、刻画人物为主,具有一定的情节性,类似小说。考点三  课文梳理1、《壶口瀑布》1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领下文。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雨季的壶口瀑布,人们还没有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 所震撼。 第三部分(第3 ——5自然段):写枯水期壶口瀑布的构造,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2)主旨通过写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雄伟气势。赋予了黄河。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2、《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 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11自自然段)作者第一天,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所见所感。1层:(1——2自然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感受。2层:(3——4自然段)描写草把子上的气候特点。3层:(5——11自然段)冰塔林的景物特点。第二部分(12——14自然段)在冰塔林的所见所感。主旨通过描绘格拉丹冬的神奇景色,歌颂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登勃朗峰》 1)文章思路马蒂尼        黑首      高地       阿冉提村       沙蒙尼2)主旨通过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描绘了沿途看到的美景,叙述了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4、《一滴水经过丽江》1第一部分(①-⑤):叙述一滴水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后,游览丽江的情形。着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景之美。第二部分(⑥⑩):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第三部分(-):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第四部分(、⑩):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2)主旨文章以拟人的手法,写一滴水的旅程,展现了丽江风景优美、建筑古朴、民风质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无限热爱之情。考点四  探源《壶口瀑布》1、观察视角本文主要用了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的写景方法。(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俯视)(2)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仰视)(3)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便一齐跌了进去。(仰视——俯视)(4)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俯视——仰视)(5)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平视)(6)涛声隐隐如雷。(听觉)(7)雾气弥漫 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浪沫横溢(视觉)2、品析词句(1)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川大水硬是这样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赏析: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黄河坚忍刚强、一往无前的气势。六个“跌”字,三个“碎”字,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的反复形成独特的音节效果。(2)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赏析:运用比喻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水的声音之美,以及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一滴水经过丽江》1、文章线索一滴水就是文中的“我”,一滴水即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先自述“我”的前生。又描述我的行程:从草甸到落水洞,最后到四方桥。在旅途中记叙了许多的事情,黑龙潭出来后的见闻,丽江城见闻,最后汇入金沙江。这样按照时空顺序自然的呈现了丽江的美景。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描写景色时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和知识。在介绍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时运用了说明性的文字,而后又运用了叙事性的讲述,还有恰当的描写,如关于丽江古城的建设和出名,作者采用的是讲述小故事的写法;关于丽江城的选址、缘由、四方节前水闸的作用简要的描写。这种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使文章更有整体感,使文章的表达多姿多彩。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