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中考二模物理卷(含详解)
展开东城区 2021 - 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 统一测试( 二) 物理试卷
2022. 6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教育 ID 号_________
考试须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26 道小题,满分 70 分。 考试时间 70 分钟。
2.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 ID 号。
3.试 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尤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 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 24 分, 每小题 2 分)
1. 作为国际通用测最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 米 B. 牛顿 C. 焦耳 D. 瓦特
2.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 B. 形影紧相依
C. 潭清疑水浅 D. 镜子正衣冠
3.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自行车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轮胎表面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刹车时用力捏闸 D. 车把处有橡胶套
4.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5. 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B. 汽车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C. 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载重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D. 给汽车提供动力的汽油机,其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 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7. 在体育课上,小东用脚将足球踢出去后,足球继续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运动,且运动得越来越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所受的阻力大于足球的惯性 B. 足球受到脚给它的作用力
C. 足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 足球的动能逐渐减小
8. 小东同学利用薄玻璃板和蜡烛A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关于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平向左移动距离d B. 水平向右移动距离d
C. 大小逐渐变大 D. 大小不发生改变
9. 将一个能水平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水平桌面上,我们可以发现,静止时它的两极分别指向地理的南北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小磁针N极指向地理的北方
B. 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磁的北极
C. 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的形状跟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D. 小磁针在地磁场中静止时,只有小磁针的N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力
10. 图所示的是力学的四个实验情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立放在小车上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小车受阻力停止运动,木块向后倾倒
B. 乙图中: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竖直向上浮起
C. 丙图中: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发现A管中的水面上升,B管中水面下降,说明a处的空气流速小于b处的空气流速
D. 丁图中:将容器侧壁a孔处的塞子拔出,水会从a孔流出,说明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11.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如图甲所示,这个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针对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的大气压在数值上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 若把玻璃管倾斜,如图乙所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C. 若在高原上进行此实验,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大于760mm
D. 若把玻璃管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管口不露出水银槽中的液面),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12. 图甲所示的是某种电热饮水机的简化电路示意图,图乙所示的是它的有关参数。该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0自动控制。在某次用电高峰期,该饮水机的实际工作电压只有200V,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饮水机处于加热工作状态时,温控开关S0处于断开状态
B. 根据有关参数可知,R1的阻值为40Ω。R2的阻值为1210Ω
C. 当饮水机在该次用电高峰期处于保温工作状态时,它的实际功率为40W
D. 当饮水机在该次用电高峰期处于加热工作状态时,它的实际功率为1000W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 关于图所示的四个电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断开开关S时,小磁针指向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实验乙: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改变
C. 实验丙:闭合开关S,导体ab在磁场中水平向左运动,ab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D. 实验丁:闭合开关S,导体ab在磁场中运动,发电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14.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物体A,当卷扬机用500N的力拉钢丝绳,使物体A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A的重力为1200N
B. 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
C. 卷扬机做的总功为1500J
D. 卷扬机做总功功率为120W
15. 如图所示,将调好的电子秤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一个边长为10cm、质量为1.6kg的正方体合金块放置在电子秤托盘中央,合金块系有轻质细线,用数字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上拉合金块,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和电子秤对合金块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B.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4N时,合金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C.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4N时,合金块受到的支持力为12N
D.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14.5N时,合金块对电子秤产生的压强为1.5×102 Pa
三、实验解答题(共28分,16、17、18、20题各2分,19、22题各4分,21、23题各6分)
16.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 N。
17. 根据图所示的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_____极.(选填“N”或“S”).
18. 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图中,连接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电灯与开关”或“三孔插座”)。
19. 小东在探究海波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应通过观察______判断海波是否正在熔化。待海波熔化开始后,他测量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48
48
48
48
48
48
48
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小东在隔板的两侧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发现橡皮膜向左侧凸起,继续向某侧加入一定量的水,改变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发现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发生变化。请你根据小东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他所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
21. 图是小文和小东所做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所用烧杯规格相同,烧杯内都装有体积相同的液体,其中图②、③烧杯中的液体为水;图④烧杯中的液体为盐水。他们按照从左到右的图示顺序用物块A依次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物块A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N ;
(2)由图①、②、③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有关;
(3)由图①、③、④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图甲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1)按图甲完成电路连接,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未知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
23.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R、滑动变阻器R′、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一定时,电阻的阻值越大,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要求:(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糵;(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4. 请阅读《“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并回答24题。
“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载人飞船搭载着圆满完成了180天空间站内工作三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面。
神舟13号载人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其中,返回舱最终将航天员送回地球。返回舱是怎么返回地球的呢?返回时,航天员们会经历什么围难呢?
神舟13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要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是“制动离轨”阶段,在这个阶段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在推进舱的作用下进入返回轨道。
然后是“自由下降”阶段。这一阶段返回舱迎来“回家”路上的第一个挑战——在自由飞行状态下要想成功的从太空中进入大气层,必须按照准确的角度,否则将会销毁在大气层中。
接下来就是“再入阶段”,这是返回过程中遇到的第二大困难,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返回舱成落体状态将与稠密的大气层产生激烈的摩擦,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返回舱的最外层安装特殊的固态防热材料,通过特殊的防热材料变成液态、气态的方式可以避免返回舱被烧毁,这还不是最危险的,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无线电障碍区”,在这个区域内,返回舱是接收不到地面的任何无线电信号的,同样地面也监测不到返回舱的信号,这是一个“失联”的过程,只有当返回舱安全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无线电信号恢复,这时返回舱再实施升力控制,让舱里的压力降到人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对准预定的着陆场进行着陆准备。
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除了飞船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风速。
成功着陆后,航天员还需要隔离恢复一段时间。因为字宙中布满了带辐射的射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的失重环境还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到达地面后还要经过适应重力环境的过程,可见航天员有多么的不容易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依靠__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进行联系。
(2)文中所提到“特殊固态防热材料”,在返回舱经历“再入阶段”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返回舱着陆段利用降落伞减速时,若开伞的瞬间,返回舱受到的向上的力大于它的重力,开伞的瞬间返回舱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4)请大家从文中任选一句话,并指出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8分,25、26题各4分)
2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2=20Ω,滑动变阻器R1标有“60Ω 1A”的字样,只闭合S1,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求电源电压U;
(2)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时,求R1的阻值;
(3)闭合开关S1、S2,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求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P。
26. 冬天下雪的时候,地面会覆盖上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一场大雪后,小东同学测量出某处水平地面上积雪厚度深达14 cm,若雪的密度为0.2×103kg/m3,g=10N/kg。
(1)求雪对该处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
(2)雪后降温、路面结冰对交通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两条避免雪天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行措施。(只提措施,不解释)
东城区 2021 - 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 统一测试( 二) 物理试卷
2022. 6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教育 ID 号_________
考试须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26 道小题,满分 70 分。 考试时间 70 分钟。
2.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 ID 号。
3.试 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尤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 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 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 24 分, 每小题 2 分)
1. 作为国际通用测最语言的国际单位制,极大地方便了国际交流。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 米 B. 牛顿 C. 焦耳 D. 瓦特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故A符合题意;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国际单位制中,功基本单位是焦耳,简称焦,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如图所示,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 B. 形影紧相依
C. 潭清疑水浅 D. 镜子正衣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A.池水映明月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形影紧相依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子正衣冠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自行车成为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有关自行车,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轮胎表面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刹车时用力捏闸 D. 车把处有橡胶套
【答案】B
【解析】
【详解】A.轮胎表面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给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拉减小摩擦力的,故B正确;
C.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车把处有橡胶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4.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B. 汽车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
C. 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载重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D. 给汽车提供动力的汽油机,其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汽车对地面的摩擦,故A错误;
B.汽车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缩小实像,故B正确;
C.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载重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故C错误;
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不可以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B。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 在靠近居民区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玻璃是固体,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由于发声体的材质不同,故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设置隔音墙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来减小噪声的,故D正确。
故选D。
7. 在体育课上,小东用脚将足球踢出去后,足球继续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运动,且运动得越来越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所受的阻力大于足球的惯性 B. 足球受到脚给它的作用力
C. 足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 足球的动能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足球在地面上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与阻力比较大小,故A错误;
B.小东用脚将足球踢出去后,足球与脚分离,不在发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
CD.足球继续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运动,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不变;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故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8. 小东同学利用薄玻璃板和蜡烛A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关于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平向左移动距离d B. 水平向右移动距离d
C. 大小逐渐变大 D. 大小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此时物体的位置不变,玻璃板所在的平面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减小,则像距也减小,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但蜡烛A的像不会发生水平移动,故AB错误;
CD.因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先将薄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d,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一小段距离,蜡烛A的大小不变,则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大小也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将一个能水平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水平桌面上,我们可以发现,静止时它的两极分别指向地理的南北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理的北方
B. 静止时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磁的北极
C. 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的形状跟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D. 小磁针在地磁场中静止时,只有小磁针的N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ABD.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静止时的小磁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的N极应指向地理北极,故A正确、BD错误;
C.地球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故C错误。
故选A。
10. 图所示的是力学的四个实验情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立放在小车上的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小车受阻力停止运动,木块向后倾倒
B. 乙图中: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竖直向上浮起
C. 丙图中: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发现A管中的水面上升,B管中水面下降,说明a处的空气流速小于b处的空气流速
D. 丁图中:将容器侧壁a孔处的塞子拔出,水会从a孔流出,说明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图中:立放在小车上的木块随小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小车受阻力停止运动,木块下端随小车停止,木块上端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速度向前运动,所以木块会向前倾倒,故A错误;
B.乙图中: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若此时小球所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等于竖直向上的浮力,小球则悬浮在水中;若此时小球所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大于竖直向上的浮力,小球则下沉;若此时小球所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小于竖直向上的浮力,小球则上浮,故B错误;
C.丙图中:当向玻璃管中吹风时,发现A管中的水面上升,B管中水面下降,说明A管液面处的大气压小于B管液面处的大气压,气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大气压越小,所以a处的空气流速大于b处的空气流速,故C错误;
D.丁图中:将容器侧壁a孔处的塞子拔出,水会从a孔流出,说明拔出塞子前塞子阻碍了水的运动,对该处的水产生了力的作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塞子也有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说明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故D正确。
故选D。
11.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如图甲所示,这个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做的。针对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的大气压在数值上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 若把玻璃管倾斜,如图乙所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C. 若在高原上进行此实验,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大于760mm
D. 若把玻璃管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管口不露出水银槽中的液面),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甲可知,管内上方是真空,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的支持,因此大气压强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所以实验时的大气压在数值上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当把玻璃管倾斜时,大气压不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故水银柱的深度不变,所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压强越小。若在高原上进行此实验,大气压强变小,所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变小,故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小于760mm。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若把玻璃管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管口不露出水银槽中的液面),此时大气压强不变,所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不变,因此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图甲所示的是某种电热饮水机的简化电路示意图,图乙所示的是它的有关参数。该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0自动控制。在某次用电高峰期,该饮水机的实际工作电压只有200V,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饮水机处于加热工作状态时,温控开关S0处于断开状态
B. 根据有关参数可知,R1的阻值为40Ω。R2的阻值为1210Ω
C. 当饮水机在该次用电高峰期处于保温工作状态时,它的实际功率为40W
D. 当饮水机在该次用电高峰期处于加热工作状态时,它的实际功率为1000W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0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路电阻较大,开关S0闭合时,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电路中的电阻较小;由可知,电压一定,电路中电阻较小时,电热饮水机功率较大,处于加热状态,故A错误;
B.电热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R1的阻值为
电热饮水机处于保温状时,R1与R2串联,电路的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2的电阻
故B错误;
C.当电热饮水机在用电高峰期给水保温时,它的实际功率
故C错误;
D.当电热饮水机在用电高峰期给水加热时,它的实际功率
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3. 关于图所示的四个电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甲:断开开关S时,小磁针指向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 实验乙: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改变
C. 实验丙:闭合开关S,导体ab在磁场中水平向左运动,ab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D. 实验丁:闭合开关S,导体ab在磁场中运动,发电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实验甲,闭合开关S,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作用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故A正确;
B.实验乙,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改变,故B正确;
C.实验丙,闭合开关后,导体ab在磁场中水平向左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故C正确;
D.实验丁,开关S闭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其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电动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BC。
14.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物体A,当卷扬机用500N的力拉钢丝绳,使物体A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A的重力为1200N
B. 动滑轮的重力为300N
C. 卷扬机做的总功为1500J
D. 卷扬机做总功的功率为120W
【答案】AC
【解析】
【详解】CD.由图知,承重绳子股数n=3,卷扬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卷扬机做的总功
卷扬机做功的功率
故C正确;故D错误;
A.由可得有用功
由可得物体的重力
故A正确;
B.若忽略绳重和摩擦,拉力
则动滑轮的重力
但题目中缺少条件“忽略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不等于300N,故B错误。
故选AC。
15. 如图所示,将调好的电子秤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一个边长为10cm、质量为1.6kg的正方体合金块放置在电子秤托盘中央,合金块系有轻质细线,用数字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上拉合金块,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和电子秤对合金块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B.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4N时,合金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C.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4N时,合金块受到的支持力为12N
D. 当数字测力计拉力为14.5N时,合金块对电子秤产生的压强为1.5×102 Pa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力和电子秤对合金块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静止的合金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故合金块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故B错误;
C.合金块的重力
合金块受到的支持力为
故C正确;
D.合金块对电子秤的压强
故D正确。
故选ACD。
三、实验解答题(共28分,16、17、18、20题各2分,19、22题各4分,21、23题各6分)
16.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 N。
【答案】2N
【解析】
【详解】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它的分度值,这道题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恰好指到2N的位置,故为2N。
17. 根据图所示的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_____极.(选填“N”或“S”).
【答案】N
【解析】
【详解】据图可以看出,此时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可知,该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左端是S极.
18. 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图中,连接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电灯与开关”或“三孔插座”)。
【答案】三孔插座
【解析】
【详解】根据家庭电路连接的要求,开关应串联在灯泡与火线之间,所以电灯与开关连接错误;三孔插座要求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中间孔接地线,所以三孔插座连接正确。
19. 小东在探究海波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应通过观察______判断海波是否正在熔化。待海波熔化开始后,他测量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48
48
48
48
48
48
48
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试管中是否出现液体 ②.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1]海波熔化过程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当有海波液体出现并不断增多时可判断海波正在熔化。故应通过观察试管中是否出现液体判断海波是否正在熔化。
[2]由表中数据可知,待海波熔化开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的温度不发生变化。可归纳出的实验结论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0.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小东在隔板的两侧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发现橡皮膜向左侧凸起,继续向某侧加入一定量的水,改变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发现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发生变化。请你根据小东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他所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
【答案】水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解析】
【详解】由图中可知,一开始隔板左侧水面到圆孔的深度小于隔板右侧水面到圆孔的深度,左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小于右侧水对橡皮膜的压强,故橡皮膜会向左侧凸起,若继续向某侧加水,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变化后,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发生变化。故可知他所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21. 图是小文和小东所做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所用烧杯规格相同,烧杯内都装有体积相同的液体,其中图②、③烧杯中的液体为水;图④烧杯中的液体为盐水。他们按照从左到右的图示顺序用物块A依次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物块A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N ;
(2)由图①、②、③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有关;
(3)由图①、③、④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2 ②. 排开液体的体积 ③. 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解析】
【详解】(1)[1]如图A所示,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即物体重力为5N;图③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即物体受到的拉力为3N,由称重法测浮力,则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2)[2]由图①、②得,物体所受浮力
由图①、③得,物体所受浮力
所以图①、②、③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浮力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物体只是排开液体体积不同,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故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3] 由图①、④可知,物体所受浮力
结合(2)得,在图①、③、④中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是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所以可得结论: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22. 图甲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1)按图甲完成电路连接,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未知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Ω。
【答案】 ①. 电阻R短路 ②. 2.4 ③. 0.3 ④. 8
【解析】
【详解】(1)[1]按图甲完成电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未知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则电路为通路。电压表与未知电阻R并联,无示数,且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R短路。
(2)[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电压表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为0.1V,此时示数2.4V。
[3]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该电流表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为0.02A,此时示数0.3A。
[4]根据欧姆定律得,未知电阻
23.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R、滑动变阻器R′、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一定时,电阻的阻值越大,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也越大。
要求:(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糵;(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详解】(1)
。
(2)①如图连接电路,将电流表、电压表调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适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及电压的示数U,将R、I和U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
③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另一个适当位置,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及电压表的示数U,将R和U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
④仿照步骤③再做一次实验,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3)
I/ A
R/Ω
U/ V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4. 请阅读《“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并回答24题。
“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载人飞船搭载着圆满完成了180天空间站内工作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面。
神舟13号载人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其中,返回舱最终将航天员送回地球。返回舱是怎么返回地球的呢?返回时,航天员们会经历什么围难呢?
神舟13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要经历四个阶段。
首先是“制动离轨”阶段,在这个阶段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在推进舱的作用下进入返回轨道。
然后是“自由下降”阶段。这一阶段返回舱迎来“回家”路上的第一个挑战——在自由飞行状态下要想成功的从太空中进入大气层,必须按照准确的角度,否则将会销毁在大气层中。
接下来就是“再入阶段”,这是返回过程中遇到的第二大困难,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返回舱成落体状态将与稠密的大气层产生激烈的摩擦,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返回舱的最外层安装特殊的固态防热材料,通过特殊的防热材料变成液态、气态的方式可以避免返回舱被烧毁,这还不是最危险的,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会经历一个“无线电障碍区”,在这个区域内,返回舱是接收不到地面的任何无线电信号的,同样地面也监测不到返回舱的信号,这是一个“失联”的过程,只有当返回舱安全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无线电信号恢复,这时返回舱再实施升力控制,让舱里的压力降到人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对准预定的着陆场进行着陆准备。
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是一个艰难过程,除了飞船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风速。
成功着陆后,航天员还需要隔离恢复一段时间。因为字宙中布满了带辐射的射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的失重环境还会导致航天员肌肉萎缩,到达地面后还要经过适应重力环境的过程,可见航天员有多么的不容易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依靠__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进行联系。
(2)文中所提到的“特殊固态防热材料”,在返回舱经历“再入阶段”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3)返回舱着陆段利用降落伞减速时,若开伞的瞬间,返回舱受到的向上的力大于它的重力,开伞的瞬间返回舱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4)请大家从文中任选一句话,并指出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防热材料变成液态、气态时可以吸热,避免返回舱被烧毁 ③. 向下 ④.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依靠电磁波与地面进行联系。
(2)[2]由材料可知,返回舱的最外层安装特殊的固态防热材料,通过特殊的防热材料变成液态、气态的方式吸收热量从而避免返回舱被烧毁。
(3)[3]返回舱着陆段利用降落伞减速时,若开伞的瞬间,返回舱受到的向上的力大于它的重力,由于合力的方向向上,开伞的瞬间返回舱做减速运动,但仍向下运动。
(4)[4]“再入阶段”返回舱成落体状态将与稠密的大气层产生激烈的摩擦,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
物理知识:返回舱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返回舱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五、计算题(共8分,25、26题各4分)
2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2=20Ω,滑动变阻器R1标有“60Ω 1A”的字样,只闭合S1,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求电源电压U;
(2)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时,求R1的阻值;
(3)闭合开关S1、S2,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求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P。
【答案】(1)6V;(2)40Ω;(3)2.4W
【解析】
【详解】解:(1)只闭合S1,电路中只有R2,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电源电压
(2)闭合开关S1、S2,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示数为0.45A,由于R2两端电压不变,通过R2的电流认为0.3A,通过R1的电流为
R1的电阻
(3)电源电压不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不变,功率不变
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其功率最小,此时功率为
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答:(1)电源电压U=6V;
(2)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时,R1的阻值为40Ω;
(3)闭合开关S1、S2,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P=2.4W。
26. 冬天下雪的时候,地面会覆盖上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一场大雪后,小东同学测量出某处水平地面上积雪厚度深达14 cm,若雪的密度为0.2×103kg/m3,g=10N/kg。
(1)求雪对该处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
(2)雪后降温、路面结冰对交通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两条避免雪天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行措施。(只提措施,不解释)
【答案】(1)280Pa;(2)见解析
【解析】
【详解】解:(1)雪对该处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
(2)在雪面上撒盐防止结冰;在路面上撒沙子、炉灰;车轮安装防滑链、及时铲雪等。
答:(1)求雪对该处水平地面的压强280Pa;
(2)在雪面上撒盐防止结冰;在路面上撒沙子、炉灰。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所示的是某电动独轮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