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97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夜书所见 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2297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
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
学
案
一、熟读成诵。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并能读出节奏。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夜书所见》的作者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自己在秋夜 的情感。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培养学生带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3.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课件先出示“促”,后出示“深”。
(2) 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读生字,男女对读。
(5)(出示生词)生字记好了,请你们同桌互相读一读生词。
【通过学习生字词,以落实“双基”的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古代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鼓励学生多读,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总体把握诗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奠定基础。】
四、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句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句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句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有外地的孩子,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道?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小组赛读这两句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8)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让新莞人孩子谈谈自己离开家乡的感受,深深体会“动客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赏析第三、四句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句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4)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解除疑难,理解诗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必须让学生把诗句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还引导学生对于诗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五、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本环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六、深入朗读,感悟诗情
1.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2.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 。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我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情感升华。】
七、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2.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背诵古诗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同时还是文化的积累。】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板 书 设 计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教 学 反 思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萧(xiā jiā) 挑(tiǎ tiā)促织
梧(wú wū)桐 篱(lí lì)笆
二、默写《夜书所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五、这首诗写的是一天中那个时间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图导入,营造诗境,抓住字眼,感悟诗意,积累背诵,回顾拓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小小诗人,再现诗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