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梳理角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误点,难度略有增加。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分析”部分。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课文回扣·规律总结
一、梳理角度:筛选文中信息
由于文言文通常言简而意丰,所以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信息量也较大,那么对于特定的指向性问题,如何在全文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就尤为重要。
课文范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写了有人突然看见小孩将要掉进井里的事情,其主要的目的是论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人要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所以主要信息应该就是文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关于“四端”作用的句子。
二、梳理角度:归纳概括综合
(1)概括形象特点。可分为人物形象特点和事物形象特点。
(2)概括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体阅读中的重点、难点。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虚词来表达,如“耳、耶、焉、岂、其、哉、为、乎、矣”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置疑,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用心揣摩。
课文范例:《十二章》第十一章中,通过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可以看出孔子对待“恕”的态度,筛选的关键点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有表示孔子态度的语气词“乎”。
(3)探寻事件原因。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
课文范例:《兼爱》中,作者提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不相爱”,然后通过层层分析得出“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从而证明了“不相爱”这一原因的正确性。
(4)提炼作者观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在一般的记叙类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没有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于议论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内容或阐发观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
课文范例:《大学之道》中,作者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了“三纲”“八目”的体系,从而表明了如何达到“天下平”的观点。
(5)探究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或写作意图)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出发点,即作者通过写作活动来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此类题型常见于带有议论色彩的阐释类文言文本。
课文范例:《兼爱》中,作者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从而表明了写作目的。
典例探究·迁移运用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1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 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2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3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二)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4
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5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文化理解与传承——把握思想内容
1.陆家“弃官不仕”的原因是什么?从中看出陆家的家风是什么?
【明确】原因:担心后世子孙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羞辱先人名声。家风:廉直忠孝,淡泊名利,注重节操。
2.画线语句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看出陆家的家风是什么?
【明确】小姑回娘家后见到笼饼,以为是谁过生日,进而引发了楚公的感慨。反映陆家节俭的风气,并注意传承这种风气。
3.画线语句流露出什么情感?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流露出对节俭家风得不到传承的担忧和惋惜之情;表明了作者对俭朴家风的认可和良好家风应该继续传承的观点。
4.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分析作者衡量士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自我勉励,甘当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至少从事一种生计。
5.从这一段文字来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治生”?
【明确】不蝇营狗苟,不盲目攀比,不损人利己。
实践演练·素养提升
1.文中写高祖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等事是为了表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陆游所说的“常成于困约”,即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诚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解析】选C。C项,“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错误,原文“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只是列举了农工商士四种人的不同谋生办法,他们家实际上是士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
3.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陆游文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与叶梦得文中“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都提倡子弟要节俭用度,不可追求奢靡享受。
陆游提到“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即以改变节操营利为耻;而叶梦得认为在谋生时“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要正直诚信,不能损人利己;二人都认为不能为了追求利益就放弃道德准则,营营逐利。
不同处在于,陆游更注重“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即重视子弟要坚守节操道义,这是保持家风不堕的要务。
而叶梦得则更注重“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即要求子孙必须要懂得经营家业,有谋生之计,做世人表率。
答案: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做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附【译文】
(一)
我家在唐朝做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羞辱先人名声,便弃官不入仕。向东迁徙渡过长江,沦为一般老百姓。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没有改变。宋朝兴起后,天下一统,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
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我在童子时,先父曾谆谆教导说,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祖母秦国夫人曾经做了一件新襦裙,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小姑嫁给石家人,回娘家探亲,食物中有笼饼,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好几天都喝粥,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像这样愀然叹息。我出生得太晚,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羡慕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作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沦落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子孙们一定要以之为戒,不要毁坏陆氏家族“廉直忠孝”的家风。
(二)
外出劳作,归家休息,是农家赖以生存的办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这是手工业者用来谋生的办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迁徙到没有的地方去买卖,这是商家谋生的办法;焚膏继晷日夜苦读,这是读书人谋生的办法。然而读书人作为四种百姓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成为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如今连一种生计也不能从事,还说什么大丈夫呢!
经营家业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胡乱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议,暗中有鬼神降罪,对于自己来说也心中不安,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
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养父母,一概以节省为本,不能过多。宁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粮仓有匮乏的时候。况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气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过于强烈而意气骄傲,贫穷到极点而不顾廉耻。节俭的不可忽视就有这么重要!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品味小说精准的语言,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指导,参考例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结合时代背景,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凸显个性色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