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选择题,情景默写,填空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小石潭记》强化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坻( ) 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幽邃( )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俶尔(chù) 佁然(yǐ) 奉壹(yī) 幽邃(suì)
B.篁竹(huáng)清冽(liè) 翕忽(xī) 为屿(yǔ)
C.为坻(chí) 为嵁(kān) 寂寥(liáo)披拂(fú)
D.翠蔓(wàn) 龚古(gōng)差互(cī) 珮环(pèi)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四面竹树/环合
4.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
C.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D.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来)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翕忽:静止不动的样子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拂:随风飘拂
D.近岸,卷石底以出 近:靠近
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快乐)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9.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添了寻幽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村,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怆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三、情景默写
12.按照提示默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3.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________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4.《小石潭记》全文按照__________顺序,采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依次描写了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记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它给作者__________的感受。
五、课内阅读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格外) B.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D.悄怆幽邃(凄凉)
16.选出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树干,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C.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飘落,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掩树干,摇动飘舞,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7.下列对文章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文章第二段的潭中之鱼的“乐”,是作者近期心境的写照。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
B.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运用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
C.作者以严谨、自然、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
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景与神会情景交融。
六、对比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为睥睨②、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垠:边界,尽头。 ②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③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卷石底以出 ⑵其疏数偃仰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往来翕忽 ⑵斗折蛇行
⑶凄神寒骨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⑸其一少北而东 ⑹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21.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22.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篇文章抒发的不同情感。
2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凄神寒骨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根据文意,试概括两文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1. huáng liè chí kān yǐ chù xī cī chuàng suì
2.D
【详解】
D.翠蔓màn 故选D。
3.D
【详解】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判断能力,D应为“四面/竹树环合”。故答案为:D
4.D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找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项,“卷石底以出”的“以”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而。
5.C
【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C项不同,乐:逗乐。形容词作动词。其余各项都是作状语。A项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B项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D项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B
【详解】
B.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故选B。
7.C
【详解】
A.“乐”的意思依次为“高兴”“玩乐”;
B.“以”的意思依次为“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C.两个“其”均做代词,代指“小石潭”。
D.“之”的意思依次为“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
故选C。
8.A
【详解】
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乐”是“以……为乐”的意思。
9.D
【详解】
A.因为;B.认为;C.表目的,用来;D.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都是“用、凭借”之意;故选D。
10.D
【详解】
D.“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说法有误。应该是借景抒情,委婉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故选D。
11.D
【详解】
D.“斗折蛇行”是说“小溪的溪身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这是从正面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说“侧面”错误。
故选D。
12. (1)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13. “全石以为底”; “下见小潭”; “俶尔远逝”; 鱼; 水
14. 游览 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幽静 幽邃冷寂,孤凄悲凉
15.C
16.A
17.D
18.B
【解析】
1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C.句意为: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
故选C。
16.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本句重点字词: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B.“遮掩树干,摇动下垂”错误,应是“遮掩缠绕,摇动牵连”;
C.“飘落”错误,“缀”是连结、牵连的意思;
D.“遮掩树干,摇动飘舞”错误,应是“遮掩缠绕,摇动牵连”;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分析。
D.“是作者近期心境的写照”有误,作者是借石潭景物的清幽反衬自己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第二段借潭中之鱼的“乐”,其实是以乐景衬哀情,并非“作者近期心境的写照”。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运用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有误,由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采用侧面烘托,从鱼儿的活动以及潭底的鱼影突出水的澄澈透明。
故选B。
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19.(1)quán (2)yǎn
20.⑴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⑵斗:像北斗星一样。⑶凄:使……凄凉。⑷居:停留。⑸少:稍微。⑹怪:对……感到奇怪。
21.⑴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⑵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22.【甲】文中既有作者在看到美景之后的短暂欢愉:“似与游者相乐”,更有被贬谪之后的凄凉、抑郁之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乙】文既有对造物者神奇的赞叹:“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有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解析】
19.
⑴“卷”读音为quán ,通假字,与“全”音一致,意思是:整个,整块 。
⑵“偃”读音为yǎn,意思是:俯,卧倒。
20.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
⑴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⑵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像北斗星一样,名词做状语。
⑶句意: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
⑷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
⑸句意:另一条稍稍向北往东。少:稍微。
⑹句意:又奇怪它不把这样的美景安排在在中原地区。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21.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查看有无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特殊的文言现象,翻译到位。
⑴重点词: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差互:相互交错。源:源头。
⑵重点词: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代词,这。诚:确实,果真。
22.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要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文中的环境描写,注意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渗透着的感受和情怀。甲文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鱼儿,正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欢乐。但这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乙文写小石城山的奇景,“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体现了这里景象的奇绝,“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则是作者面对此情此景发出的惊叹和赞美。而从“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又可见作者遭贬后抱负和才能被埋没的忧愤不平。
译文
甲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
从西山道口一直往北,翻越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路向西伸展,沿这条路寻找风景,没有发现好的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往东,走了不到四十丈的路程,只见地层断裂,河道分叉,有一大堆积聚的山石形成的山冈横挡在路端。积石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天然的堡垒,有一个像门一样的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漆黑,把一块小石头投进去,发出咚咚的回声,仿佛激荡的水声,那声音洪亮回旋,过了很久才停止。环绕攀登,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秀丽的树木和修美的竹子,使它更加显得奇特而坚实。那些树木和箭竹分布得疏密有致,参差错落,恰似运用人工的智慧设计布置而成的。
哦!我怀疑造物者是否存在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才相信它确实存在了。可是又奇怪它不把这样的美景安排在在中原地区,却将它布置在偏僻的异族之地,因而虽经历了千百年之久却没有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的机会,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安排吧,还是造物者果真就是没有的呢?有人说:“这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虽然贤明却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却造就美妙的山水,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稀少而富有奇特的岩石。”对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23.(1)①大约
②使……凄凉
(2)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中无人赏爱的孤独凄凉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1)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2)句意: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凄:使……凄凉。
(2)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②重点词:佳木,美丽的树木;异竹,奇异的竹子;垂阴,投下阴影;荫,遮蔽。
(3)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及景物特点的能力。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通过写鱼来体现水的清澈透明,这是侧面描写; 乙文中的“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写出了水流湍急,这是对水进行直接的描写,故是直接描写。
(4)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文章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据此概括出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有的共同之处。
译文
甲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课内探究,比较阅读,课外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犬牙差互, 乃记之而去, 如鸣佩环,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