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8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33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8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33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8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33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考点18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文言文阅读
考点18 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考点讲义
一、考点解读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是由于此题涉及面极广,需要识记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如何识记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何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广积累、勤巩固,才能拓展知识面。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记,要在发散理解的基础上,巧记善记、记牢记多。
二、知识储备
(一)分类储备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内容虽然复杂繁多,但是分类却比较清晰,因此,分类掌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知识点分类如下:
山川地理:九州、八荒、六合,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关内、关外、江东、江左、五岳、三秦、城郭、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等。
宗法礼俗:宗法类主要有天子七庙、太子、建储、爵号、庙号、追赠、太牢、少牢、郊祭、社日、九族、姻亲等,礼俗类主要有北面、南面、东向、坐、跪、跽、箕、婚礼、丧葬、祭礼等。
文化科举: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四书五经、六艺、五音、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校、痒、序、学、国子监、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司业、教授、监生、童子等
名号称谓:称谓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第二种情况是称对方的字、号、谥号、斋名、籍贯、郡望、官名、爵名、官地、公、君、吾子、卿等(有时候称呼前加“令”“仁”“贤”字),第三种情况是谦称寡人、朕、孤、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在有些谦称前可以加“家”“舍”字)等,第四种情况是敬称陛下、皇上、大王、帝号、庙号、公、君、足下、丈、大人等。
官职官署:官职主要分中央和地方,中央分三省六部,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的是尚书省的六个下属部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各自管辖四司,一共有二十四司等,地方分州、郡、道、路、府、省等。同时要注意与官职有关系的词语如授、除、擢、迁、贬、启骸骨、悬车、下车等
天文历法:天文主要有星辰名称、圭表、阴阳等。立法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节日和节气。
(二)主要设误方式
分析现有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了解命题者惯用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未来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
①扩大范围。如2021年全国乙卷的第11题B项,对“抵极刑”的解释属于扩大范围。
②跳脱背景。如2021全国新高考 II 卷的第11题C 项对“部曲”一词的解读存在脱离文本背景的问题。
③不明职责。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第11题D项,对“庶务”的解读属于不明职责。
④张冠李戴。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11题B项,殿试本由皇帝亲自主持,却被说成由丞相主持。
需要注意的是出题者在设误时,有时候也会兼顾到考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因此,在分析判断文学常识时要注意结合涉及的具体文意。
三、解题要领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①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朕”一词,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皇帝自称“朕”等。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识直接判断。
②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用词语、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做题时可结合课下注释来进行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是降职的意思;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遇生判对灵活断
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用名词作为错项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四、典题导引
例1.
2021全国新高考 II 卷第11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 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这里的“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此题属于故选C。
例2.
2021年全国乙卷第11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 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 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 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故选B。
例3.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11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
五、随堂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小题。(重庆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上书谢罪,愿养马黄门,上不许。后愿守塞扞寇难,复不许。久之,上疏愿击匈奴,诏问状,寿王对良善,复召为郎。稍迁,会东郡盗贼起,拜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为都尉,不复置太守。是时,军旅数发,年岁不熟,多盗贼。诏赐寿王玺书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寿王谢罪,因言其状。后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奏言:“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藏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曰:“陛下得周鼎。”寿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寿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成于文、武,显于周公。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昔秦始皇亲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群臣皆称万岁。是日,赐寿王黄金十斤。后坐事诛。
(节选自《汉书·吾丘寿王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六经”之一,现存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B.黄门,官或官署名,秦汉宫门多漆黄色,故名;皆以宦官充任,也用以称宦官。
C.五兵,古代五种兵器,所指不一,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泛指各种兵器。
D.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黄门并非都指宦官。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黄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2小题。(河北省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五次联考)
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温大有与之偕行,曰“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壬戌,军贾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渊。八月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其无能为也。”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世民将数十骑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陈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渊兵复振因传呼曰已获老生矣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B.卜,古人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推测吉凶。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预测吉凶。
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在春秋以前,县大于郡;到了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D.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常常"鸾凤"合称,喻指贤人俊士、美人、夫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十二天干和十地支”表述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第3小题。(南阳市2021年秋高三期末)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服都芝大袍,冠进贤,扶玉杖;五更亦如之,不杖,乘舆到辟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于太学讲堂天子迎于门屏交礼。(天子)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至阶,天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五更南面,三公进供,礼亦如之,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下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于是下诏赐荣爵关内侯,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赐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天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八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步行)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上以中山王焉,郭太后少子,(阴)太后尤爱之,故独留京师,至是始与诸王俱就国,赐以虎责、官骑,恩宠尤厚,独得往来京师。帝礼待阴、郭,每事必均,数受赏赐,恩宠俱渥。甲子,上行幸长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少牢祠萧何、霍光,帝过,式其墓,进幸河东,癸卯,还宫。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上,指汉明帝。太常府,官署名,桓荣任太常,太常府为其办公场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顼是( )
A.养老礼,古代对德高望重的老者按时饷以酒食而敬礼之的礼节:古代国君最隆重的尊老礼仪是三老五更礼。
B.阼阶,古时堂下有阶,右为宾阶,左为阼阶,“阼,东阶所以答酢宾客也”,是主人接待宾客所站的台阶。
C.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古代把戴帽子、束腰带作为文明的标志,借指缙绅、官吏和士族。
D.少牢,指的是旧时祭礼的牺牲,用牛、羊二牲畜的叫少牢,除此之外,还有牛、羊、猪三牲全各的太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少牢,指的是用猪和羊来祭祀。
文言文阅读
考点18 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解析版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辽宁省大连市2022年高三年级双基测试)
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始遣使朝贡。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 邻国羊同及诸羌并宾伏之。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见德遐,大悦。十二年,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使者既返,言于弄赞曰:“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弄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又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谓其属曰:“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都督韩威轻骑觇贼,反为所败,边人大扰。太宗遣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进封宾王。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节选自《旧唐书·吐蕃传》)
[注]赞普,吐蕃王号;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贡,又称进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诗》,即《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分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主义文学的源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昆明市2022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初,仆固怀思阴结回纥、吐蕃叛。十月丙寅,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莓阐仆国怀思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等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围在此乎?汝绐我耳。若果在此,可得见乎?”光瓒还报,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郭晞扣马谏曰:“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子仪免宵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首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子仪亦下马,前执药葛罗手,让之曰:“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前功,结仇怨,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复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因说之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漫在野。此天以赐汝也。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曰:“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子仪竟与定约而还。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寅,天干地支的组合,古代可用它来纪年、月、日、时等,文中是用来纪年。
B.天可汗,唐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为表达对唐太宗的拥戴,尊奉他为“天可汗”。
C.捐馆,“捐”指放弃,“馆”指官邸,“捐馆”是官员去世的比较委婉的说法。
D.畿甸,“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甸”指郊外,“畿甸”指京都及附近地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丙寅”一词是干支纪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邓鸳欲弃凉州,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手辅,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曰:“譬若衣裳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公卿皆以为然。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大将军之策不可。凉州士凤壮猛,庶众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持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而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如卒然起谋,豪雄相聚,席卷而东,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禹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几败国事矣!”因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莺由是恶诩,欲以吏法中伤之。会朝歌贼数千人攻杀长吏,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之,诩笑曰:“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梁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始到,谒河内太守马棱。棱曰:“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愿明府不以为忧。”棱曰:“何以言之?”诩曰:“朝歌者,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闵而已。”及到官,设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掠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贯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据,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县境皆平。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辅,汉代指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的三位官员,也指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B.夷狄,古代分别指东方和北方的部族,文中泛称华夏族之外的其他部族。
C.辔策,用以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虞诩以此代指马匹,向太守请求兵马支援。
D.掾史,汉代指中央和各州县设置的分曹治事的属官,一般由长官自行辟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辔策”喻指控制的工具,文中是请求太守放松约束,让自己放手对付叛匪。此处是比喻义,根据后面的“拘阂”(拘束妨碍)可得放松约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题。(山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新高考I卷)
宣德元年秋八月,北京地震,汉王高煦反。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索驼与之四十,索马与之百二十,索袍服又与之。高煦益自肆,八月壬戌朔遂反。遣枚青潜来京,约英国公张辅内应,辅暮夜系青闻于朝。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反济南为应。御史李浚,乐安人,弃其家,变姓名,间道诣京上变,言高煦刻日取济南,然后率兵犯阙。遣中官侯太赐书高煦,言“昨枚青来,言叔督过朝廷,予诚不信。皇考至亲唯二叔,子所赖亦唯二叔。小人离间,不得不敷露中恳。且传播惊疑,或有乘间窃发者,不得不略为之备。唯叔鉴之。”太至乐安,高煦陈兵见太,傲倨不拜敕,南面坐,跪太,太惧,归。召张辅谕亲征,辅对曰“高煦鸷而寡谋,外戆中框,今所拥非有能战者。愿假臣兵二万,擒逆贼献阙下。”上曰“卿诚足办贼。顾朕新即位。小人或怀二心,行决矣。”今大索乐安奸谍,驾过杨村,马上顾问从臣曰“试度高煦计安出?”或对曰“乐安城小,彼必先取济南为巢窟。”或对曰:“彼曩不肯离南京,今必引兵南去。”上曰“不然。济南虽近,未易攻;闻大军至,亦不暇攻。护军家在乐安,不肯弃此走南京。高胞外多奈诈,内实怯懦,临事狐疑。展转不断。今敢反者。轻朕年少新立,众心未附。又谓朕不能亲征,即遣将来,得以甘言厚利诱饵幸成事。今闻朕行,已胆落,敢出战乎!至即擒矣。”辛巳,驻跸乐安城北,大军壁其四门。贼乘城举炮,大军发神机统箭,声震如雷,城中人股栗。又以敕系矢射城中,谕党逆者以祸福,于是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狼狈失据。壬午,遂潜从间道,衣白席藁出见上,顿首自陈。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即朔日,我国农历中朔日指每月的初一,晦日为每月的三十。
B.国公,中国古代封爵名,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后世多有所沿用。
C.驻跸,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驻跸指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
D.壬午,干支纪日法,《项脊轩志》中“三五之夜”纪日法与此不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解析“晦日为每月的三十”错误,晦日为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小月二十力天,大月三十天。故选A。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词组训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2 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词组训练),文件包含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2文言文之文化常识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doc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2文言文之文化常识讲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9 写作之聚焦主题(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39 写作之聚焦主题(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典题导引,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8 写作之抢分策略(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38 写作之抢分策略(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典题导引,随堂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