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课后复习题
展开3.3 聚落
1.(2018·重庆初一期中)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中低纬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答案】B
【解析】聚落往往是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聚落分布稠密,故选B。
2.(2018·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初一月考)读下列景观图,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风沙大 D.昼夜温差大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江南民居的屋顶比新疆民居的要尖一些,这是因为江南地区降水丰富,屋顶尖一点有利于排水,故选B。
3.(2018·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初一期末)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 )
A.人口数量多少 B.人口密度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 D.居民收入高低
【答案】C
【解析】乡村聚落人们主要从事种植、放牧、养殖、林业及家庭副业生产;城市聚落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生产,因此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劳动生产方式,所以C正确。故选C
4.(2018·北京临川学校初三月考)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对各地的民居、服饰产生深远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傣族多竹楼,是为适应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藏族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
C.冬季,海南岛上的人们服饰宽大厚实以抵御寒冬
D.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答案】C
【解析】傣族多竹楼,是为适应湿热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A正确;
藏族服饰主要是传统藏袍,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所以B正确;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的气温也会在0℃以上,不用宽大的服饰御寒,所以C错误;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这和当地气候潮湿有关,所以D正确。
故选:C。
5.(2019·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二月考)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民居是( )
A.窑洞 B.四合院 C.竹楼 D.蒙古包
【答案】C
【解析】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傣族的竹楼。这种房屋屋顶坡度很大,便于雨水下泻,竹楼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适应了西双版纳地区降水多、气候湿热的特点。故选:C。
(2019·广西初一期末)聚落一般分为乡村与城市两类,在我国这两种聚落景观差异很大,完成下列各题
6.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气候和植被类型 B.日常饮食和服饰
C.语言和风俗习惯 D.建筑物和交通
7.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交通工具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D 7.C
【解析】6.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是建筑物和交通。故选:D。
7.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故选:C。
8.(2019·广西初一期末)有关乡村和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
B.乡村有不同的类型,包括牧村、渔村、林场等
C.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功能更为多样化
D.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小于乡村聚落
【答案】D
【解析】根据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上千万的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进行分析解答。
9.(2019·山东省五莲县第二中学初一期末)下列民居的建筑风格反映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的特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片A是竹楼,因为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利于通风散热,防止毒虫猛兽的侵扰,故A正确;
B为西亚地区的房屋,适宜气候干旱,多风沙的天气,故B错误;
C为窑洞,利用了黄土直立性较强的特点,冬暖夏凉,故C错误;
D为北极地区的雪屋,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故D错误。
根据题意。故选:A。
10.(2019·福建中考模拟)下图双层小屋是为了适应当地( )
A.炎热少雨的气候 B.炎热多雨的气候
C.冬暖夏凉的气候 D.冬冷夏热的气候
【答案】B
【解析】上图双层小屋是为了适应当地闷热潮湿的环境,反映了当地终年炎热多雨的气候,故选B。
11.(2018·云南中考真题)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寒 B.冷湿 C.干旱 D.湿热
【答案】D
【解析】由图中东南亚的高脚屋可以看出,该民居底层架空,水域面积广,说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湿热,故选D。
(2018·安徽中考真题)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如一些特色民居往往与当地的气候关系密切。如图为北欧某地的民居,该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坡度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北欧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湿润多雪 B.低温少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13.读懂天气预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 )
A.-高空作业 B.-减少出行
C.-播种小麦 D.-晾晒衣服
【答案】12.A 13.B
【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12.从图中看出,北欧民居多用松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说明森林资源丰富,该地气候湿润;民居屋顶坡度大,说明北欧地区冬季多雪,屋脊坡度大是为了使积雪迅速滑落,故选A。
13.A表示的是雷雨的天气符号,雷雨天气高空作业容易雷击,选项错误;B表示的是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应减少出行,选项正确;C表示的是中雪的天气符号,大雪天气气温较低,不适合播种小麦,选项错误;D表示的是大雨的天气符号,不利于晾晒衣服,选项错误,故选B。
(2019·四川中考真题) 地窨(xūn)子是旧时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当地居民选取附近有水源的山坡,在山坡上开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建屋,屋子大半部在地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传统民居是( )
A.吊脚楼 B.碉楼 C.蒙古包 D.窑洞
15.地窨子大部分位于地下,有利于( )
A.防寒 B.采光 C.通风 D.取水
【答案】14.D 15.A
【解析】14.地窨子赫哲语称“胡日布“,是在地下挖出长方形土坑,再立起柱脚,架上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兽皮、土或草而成的穴式房屋;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该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故D正确。故选D。
15.“昂库“或“地窨子“一般都是南向开门,里面搭上木板,铺上厚草和兽皮褥子即可住人;冬季寒冷或雨季潮湿的时候,在舍内正中拢起火堆取暖,支起吊锅做饭;地窨子盖造方便,保暖性好,便于防寒,很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但这种房子的耐用性很差,通常每年都要重新翻盖一次。故选A。
(2019·湖北中考真题)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17.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答案】16.B 17.D
【解析】16.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17.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故选:D。
18.(2019·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因纽特人的冰屋 B.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东南亚的高脚屋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C
【解析】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故选C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中图版第三节 聚落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中图版第三节 聚落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33聚落精选练习原卷版doc、33聚落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