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讲练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七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二讲 掌握易混虚词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五讲 句式变换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第十一讲 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1 次下载
-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第十讲 仿用句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学案 1 次下载
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八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八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八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doc、第八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讲练学案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第八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精讲】一、考情分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根据特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格来表情达意。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九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准确辨别修辞手法,二是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二、复习指导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1.特征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2.分类(1)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3)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3.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二)比拟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1.特征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2.分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3.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4.注意问题(1)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2)用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相互打着招呼”的语境不符。(3)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5.比拟与比喻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作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三)借代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征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2.分类特征代本体、材料代本体、标志代本体、人名代著作、绰号代本人、专有名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问题(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5.借代与借喻的区别(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在某些方面相似。(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四)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征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进行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2.分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与先出现的事同时出现的。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4.注意问题(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五)对偶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征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一般来说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2.分类(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2)反对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3)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4)工对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5)宽对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形式要求相对宽松。(6)成分对偶句中的某些成分构成对偶关系。3.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六)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1.特征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个,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词组或句子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2.分类(1)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2)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3)单句排比:由几个单句构成的排比。(4)复句排比:由几个复句构成的排比。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跟踪拓展】4.对偶与排比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七)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1.分类(1)连续反复,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间隔反复,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2.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八)设问设问是指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而故意设置疑问,然后自己回答的一种修辞方式。1.分类(1)一问一答式,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2)几问一答式,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2.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九)反问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征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是用疑问表感叹,所以句末也可用叹号。2.分类(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如: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享有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4.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对点精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4.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扩大夸张手法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D.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5.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6.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9.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因一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A.比喻 排比 借代 B.反问 排比 设问C.比喻 借代 拟人 D.反问 拟人 设问11.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A.夸张 对偶 排比 B.比拟 夸张 借代C.排比 对偶 比喻 D.排比 比拟 比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能够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与自然之道相融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认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来的面貌。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获得的日积月累的各式古物藏品,在斋室灯光下独自把玩,从中领略鉴赏的愉悦?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抑或是期待成为声名远播的大鉴赏家,获取藏家众星捧月般尊敬的荣耀?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收藏之路其实是充满苦涩的,只要你一不留神踏上了收藏这条不归之路,你便注定从此心灵备受欢乐与痛苦、兴奋与焦虑、得意与懊恼的无尽煎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15.请简要分析下面这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人类历史上,是夜空跨越时间与空间把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类文明曾因暗夜与星空孕育出最精彩的故事。然而在现代化城市,灯光驱逐了暗夜,月亮和星星也黯淡了光芒。人们对夜幕降临的感知不再是仰望天上的明月繁星,而是灯火璀璨的摩天大楼和流光溢彩的霓虹广告。人们往往对废气、废水和噪声等显性污染比较敏感,而对光污染危害却浑然不觉。事实上,亮如白昼的夜晚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文化美感及生态平衡造成了负面影响,危害不可小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太阳初升,层层叠叠的山脊在阳光下闪耀,西边的山体却融化在浓重的阴影里。一明一暗,刀砍斧切,是对比强烈的巨幅版图。一条名叫前河的小河,就陷落在阴影的最深处。它由东向西,与大巴山圆弧垂直。如果说大巴山圆弧是一张弓,前河就是搭在弦上的箭。大巴山圆弧是地壳运动中南北板块挤压的结果。前河经年累月地流,手术刀样拦腰剖开大巴山,把深藏地壳之下的那些三明治或者千层饼状的层理,完整地袒露开来。于是,那些千奇百怪的褶皱,像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岩画或者壁画,就一幅一幅地挂在大峡谷那些绝壁上。于是,百里大峡谷就成为百里展线,成为百里画廊,成为雄甲天下的“褶皱博物馆”。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青海湖不仅是“水一鸟一鱼”共生的生态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青海湖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和水气循环过程,与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套生态系统,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青海湖这个高原湖泊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处处彰显着生态之美,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辚辚,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强取豪夺、掳掠奸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鱼米之乡,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同志的鱼米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惊蛰一来,春雷阵阵,草木纷纷萌动。其实,雨水节气刚落地,柳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出了新芽。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小草呢,“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昨日的印象,今天再去瞧瞧,已经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了。远山在冬天时是苍翠的,有些深沉,春天来到后不久,就满眼葱茏了。如果阳光再眷顾一段时间,那将满眼斑斓,叫人好生向往。下列各项中,与“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B.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笼着青青的烟雾了。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D.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第十讲 仿用句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十讲仿用句式精讲精练解析版doc、第十讲仿用句式精讲精练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七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七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解析版doc、第七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三讲 正确使用成语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讲正确使用成语解析版doc、第三讲正确使用成语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