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 若字的用法 讲义— 2022届高三语文文言虚词详解专题复习
展开若字的用法
“若”在古文中的用法不多。
1.像,好像。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译作“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值得注意的是,“像”有两层意思,一是与“比如”“如”接近,是副词,如“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一是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是动词,第一个例子即是。“好像”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猜测、估计,不表示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点,如“天好像要下雨了”,是副词,如《报任安书》“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中的“若”即是;一是表示两者之间确有相同之处,第一个例子即是,也是动词。
2.连词,如果,表假设。如《烛之武退秦师》“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中的“若”即是。此“若”一定是出现在假设复句中,“如果……就……”。
3.代词,你,你们,你的。如《鸿门宴》“若入前为寿,寿毕”中的“若”即是“你”。柳宗元《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译作“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其中的“若”就是“你的”。如果是“你”“你们”,则其后面应该跟谓语,以说明“若”做什么、怎么样。如果是“你的”“你们的”,则后面应该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久不见若影”,译作“好久没看你的身影了”。
4.动词,比。此用法与介词“于”相似,但“若”常出现在否定句中。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中的“于”即是“比”,但不是出现在否定句中,而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中的“若”出现在否定句中。两者的差别还在于“若”是动词“比”时,句中没有其他动词,而“于”作“比”理解时,句中应当还有谓语出现,如《寡人之于国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于”只是引出对象,后一句的谓语是“多”。
5.形容词,相似。《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若”与后面的“似”同义,此处译作“接近”或“差不多”更好。
练一练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的用法和意义
1.彼与彼年相若也
2.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7.不若也
8.若入前为寿
9.若属皆且为所虏
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11.若望仆不相师
12.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13.其翼若垂天之云
1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5.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16.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19.久不见若影
练一练答案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的用法和意义
1.彼与彼年相若也 形容词,相似
2.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动词,像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连词,如果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连词,如果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如果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连词,如果
7.不若也 动词,比,如
8.若入前为寿 代词,你
9.若属皆且为所虏 代词,你们
1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动词,比
11.若望仆不相师 副词,好像
12.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动词,好像
13.其翼若垂天之云 动词,好像
14.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动词,好像
15.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动词,好像
16.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动词,好像
1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连词,如果
1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副词,好像
19.久不见若影 代词,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