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0-2022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早读提分必背精选素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067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30-2022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早读提分必背精选素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067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30-2022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早读提分必背精选素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067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新教材早读提分必背精选素材
专题30-2022年高中语文新教材早读提分必背精选素材
展开高中语文新教材早读提分必背(作文摘抄+名篇默写+成语辨析+文言知识+古诗鉴赏)【作文积累,借鉴提升】【学有所得】请摘录你学到的词汇、句式、素材等 【名篇名句,即背即测】(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和大众的追求爱好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渭水和樊川的走向侧面表现宫城面积之大。(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品评菊花和牡丹所象征的德行品格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成语识记,高效辨析】 优秀标题21.《以小我之劳,铸大国之梦》22.《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23.《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大业》24.《且看志士热血,助力国之成长》25. 《怀拳拳爱国心,做时代弄潮儿》26.《忆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27.《赓续红色血脉,练硬胜战铁拳》28.《以吾少年意气,与祖国万里恒昌》29.《百年艰辛筑盛世,擘画宏伟造蓝图》30. 《欲为家国除弊事,脚踏实地筑未来》31.《鸿志薄云无愧作,百年峥嵘铸中国》一段一句我最想接力你们希望洋溢之胸怀,黑云压城下,坚信明天会有那缕光。是你们,打破了“中国人生来腐败”论;是你们,让世界发觉中国少年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你们秉红心,敢奋斗,对中国未来永持希望。而八十五年后,属于我的年代,依然有压城之云笼罩——瘟疫肆虐,为祸人间。曾经被多国封锁,列强环伺的困局,今天的我也正身处其中。我突然醒悟,作为红星下成长的一代,我必须接棒,驭希望之舟,再颂明日之舟,长续砥砺辉煌。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冯梦龙 【答案】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9.本末倒置·舍本逐末(1)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 ,不分主次。(2)现实状况是,一些城市重视外来人才,而忽视了本地人才,这显然是一种 。点拨: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舍本逐末:抛弃事物的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相同点: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不同点: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答案: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10.比比皆是·俯拾皆是·触目皆是(1)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 ,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2)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地落在地上, 。(3)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所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 点拨: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触目皆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相同点:这三个成语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不同点:第一、意义不同。“比比皆是”的意思是“到处都是”,形容很多;“触目皆是”的意思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形容“多而易见”;“俯拾皆是”的意思是“只要低头便能够捡到”,形容多而易得。第二、适用对象不同。“比比皆是”多用于人,也常用于物;“触目皆是”多用于物,少用于人;“俯拾皆是”只用于物,不用于人。第三、词义侧重点不同。“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无所谓侧重点;“触目皆是”侧重于容易看得见;“俯拾皆是”侧重于容易得到。答案: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触目皆是【文言知识,一网打尽】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归类三十六、表少数民族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古代文化常识易混分组92五声、七声五声:又叫"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近似现代音乐简谱的1、2、3、5、6。七声:又叫"七音"。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个音,近似现代音乐简谱的1、2、3、4、5、6、7。变徵"声调悲凉,“羽”声激愤。93东隅、桑榆、桑梓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应该就是“思乡之情”。【古诗鉴赏,博览精进】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岑参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译文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