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读碑赏贴:颜真卿《颜勤礼碑》 |人美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读碑赏贴:颜真卿《颜勤礼碑》 |人美版,共4页。
书法学科教案 课题读碑赏帖课时1课时课型赏析实践教学目标1.欣赏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习方向;从具体,直观的感受去理解《颜勤礼碑》。3.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重点观察颜体字的结构形态,分析颜体字的书写方法。难点掌握颜体字笔画的书写方法。教学具毛笔、墨汁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本册书出现的第一节赏析课。出示课题:读碑赏帖。2.介绍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是初唐,颜真卿是盛唐,柳公权是中唐,赵孟頫是元朝。 他们书写的楷书字体后人分别用他们的姓氏命名。 齐读课题。 欧体,颜体,柳体,赵体。 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了解颜真卿和《颜勤礼碑》1、之前我们一起学习过的是欧阳询的楷书,那今天一起欣赏一下颜真卿的楷书。板书:颜真卿2、介绍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代书法家,名臣。擅长楷书和行书,他的楷书有“颜体”之称。行书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出示图片。楷书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出示图片还有咱们今天所要欣赏到的《颜勤礼碑》。出示图片。板书:《颜勤礼碑》。3、《颜勤礼碑》的主要内容:是颜真卿71岁时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立的墓碑,由颜真卿亲自撰文并书写。1922年10月,该碑在西安被发现,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学生介绍颜真卿生平。 学生欣赏。 学生欣赏。 介绍《颜勤礼碑》。培养学生读碑赏帖的兴趣和能力。观察颜体字1、自学提示:先独立观察“颜体”与“欧体”楷书“千”“之”“成”的不同之处,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不同之处:(1)颜体:点画浑厚,苍劲有力,横细竖粗,用笔藏头护尾,以藏锋为主,布局较为精密,间距较小。(2)欧体:瘦硬挺拔,极具骨力,用笔以出锋为主,布局上较为舒朗。3、观察米字格中的字。(1)“千”字·短撇,长横,悬针竖,竖在竖中线上。横细竖粗。·“千”字笔画较少,书写时要注意字的大小。·颜体的“千”字横与竖的粗细相差较大,横是细的竖是粗的。 (2)“之”字·点画圆润饱满,短撇,平捺。·“之”字比较难写,布局要求精密。·书写平捺时口诀,蚕头雁尾;起笔处像蚕宝宝的头,收笔处像大雁的尾巴。 (3)“成”字·笔画不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距离。 独立观察。小组讨论。 颜体笔画比欧体笔画粗,笔画饱满。 “千”字由三画组成。分别是短撇、长横和悬针竖,悬针竖在竖中线上书写。 颜体的点画饱满圆润,把横撇变成了点和撇,一笔变成了两笔。平捺在横中线下起笔。 三笔之间的缝隙宽窄接近。第二笔的撇不出锋,第三笔的横折钩省略掉钩。培养学生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米字格观察字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观看例字书写视频教师范写1、播放书写“千”字视频。2、播放书写“之”字视频。3、播放书写“成”字视频。教师范写“千”字。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先尝试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展示评价1、自评时,检查描红和双钩填墨书写是否规范;2、互评时,看谁书写的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学生自评、互评,改正缺点。通过自评,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通过互评,使学生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思考与讨论小组讨论,说一说,颜真卿的楷书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小组讨论。学生谈感受。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能力。知识拓展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河北、山东一带城池纷纷被叛军攻陷。时任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太守的颜真卿坚守不降,并联络各地起兵反抗,最终守住平原郡。因此事被朝廷封为鲁郡开国公。后因被宰相卢杞嫉恨,被派去招抚叛将李希烈,被李希烈杀害。他的事迹为其赢得“忠义”的美誉,成为后世的楷模。学生聆听,思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习斗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美版六年级下册二 临摹经典局部第5课 颜真卿《颜勤礼碑》原碑节临训练(一)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名碑名帖欣赏 颜勤礼碑 |湘美版,共5页。
这是一份人美版 三年级下册书法 书法园地:颜真卿《多宝塔碑》 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