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953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953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953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3 考点3 洋流,共7页。
(2021·广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
(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
(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 (1)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
(2)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
(3)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解析 (1)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等,罗斯环流南侧是陆坡流,冰川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形成向西北方向流动的陆坡流;北侧是强劲的西风吹拂形成的西风漂流。 西风漂流与陆坡流之间的海域宽窄不同,只有罗斯海附近的南极洲大陆海岸线形状内凹,海域面积增大,相对宽阔的海域为罗斯环流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见,罗斯环流是附近海水在西风漂流和陆坡流的带动下,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局部洋流。(2)冰筏从冰架分离入海后,继续漂流,需要的动力条件来自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而海水的运动动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风力、地转偏向力,所以分析冰筏运动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分析该海域的风力情况。风力的形成、大小与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地形高度差等因素有关。一方面南极大陆气候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另一方面,冰架地区因辐射冷却,会形成比周围更冷的区域,因此也会产生局部的冷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陆地指向海洋,产生的风会带动冰筏向海洋方向移动。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厚冰川,表面的海拔是从陆地向海洋方向降低的,风会顺地势由高到低加速运动,也会促进冰筏的运动。冰筏一旦进入海水,就会在盛行的东南风影响下向西漂移。(3)雨水加速海冰融化,需要从水温高会加速冰川融化、流水的机械冲刷等直接原因分析,还要从雨水冲刷后冰川本身特性变化带来的间接影响分析。水温高于积雪的温度,雨水会直接加速冰川的融化,使冰川面积减少;雨水在冰川表面流动时会产生机械侵蚀作用,冰川数量会减少;受侵蚀的冰川表面颜色、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光学特征,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小,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温效果会加大,冰川温度升高,融化加快。
1.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2.洋流对航海线路的影响
(1)洋流流向(盛行风向)
洋流(盛行风)会影响航行速度,充分利用洋流(盛行风)能节约能源和时间,提高航行效率。绝大部分海区洋流的流向可利用洋流模式图进行判读,但我国沿海地区,夏季吹偏南风,海水自南向北流动,冬季吹偏北风,海水自北向南流动;北印度洋地区,受南亚季风的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海雾
海雾会影响航海的安全性,海雾的形成与洋流存在密切关系,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①中低纬度寒流流经海区。中低纬度海区水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中水汽丰富,有寒流流经海区,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易凝结形成雾。
②寒、暖流交汇海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上空的空气较寒冷;暖流增温增湿,上空的空气温暖湿润。在寒、暖流交汇处,寒流为冷源,暖流为热源,会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暖流上空的空气上升并向寒流上空流动,形成逆温结构,进而形成雾。
③中高纬度暖流流经海区。中高纬度特别是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蒸发的暖而湿的空气降温凝结形成雾。
(3)冰山
洋流带来的冰山会影响航行的安全,在中高纬度海域,来自极地方向的洋流有可能会带来极地的冰山。
考向1 通过“洋流的判读”考查“区域认知”
(2021·安徽合肥市模拟)北欧海包括格陵兰海、挪威海和冰岛海。下图示意北欧海表层海水年平均水温和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两支洋流按性质分别属于( )
A.暖流 寒流
B.暖流 暖流
C.寒流 寒流
D.寒流 暖流
2.受洋流影响,北欧海及沿岸地区发生的现象有( )
A.格陵兰海沿岸增温增湿
B.挪威海冰山广布
C.格陵兰海沿岸多针叶林
D.挪威海海雾多发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北大西洋暖流,乙是拉布拉多寒流,故选A。第2题,挪威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雾多发。D对、B错。格陵兰海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沿岸多苔原、冰原,A、C错。
考向2 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2021·河南许昌市模拟)上升流的形成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风沿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较长时间吹拂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所形成的风漂流使其表层海水离开海岸,便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每年6~8月此种类型的上升流在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最为强盛。下图为“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类上升流在爪哇岛南部海域最强盛时,当地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海区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 B.温度低、盐度高
C.温度高、盐度低 D.温度高、盐度高
5.受上升流的影响,爪哇岛南部海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表层海洋生物减少 B.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C.台风活动频率增大 D.表层海水密度增大
答案 3.C 4.B 5.D
解析 第3题,爪哇岛南部海岸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每年6~8月,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区域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与该地海岸线基本平行,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半球向左偏),该区域上升流最为强盛,C正确。第4题,由于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洋底层的冷性、高盐度的海水上升,使得与附近非上升流海区相比,上升流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故选B。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受上升流的影响,上升流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盐度高,从而使得表层海水密度增大,D正确;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表层海洋生物增多,A错;上升流涌升的过程中,可能将近海泥沙带至海岸附近堆积,促使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进,但不会使海岸线向陆地一侧推进,B错;上升流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降低了台风发生的频率,且爪哇岛南部海域所处纬度较低,台风活动的频率不是很大,C错。故选D。
考点练
(2021·安徽黄山市期末)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影响较大。下图为“北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与洋流关系示意图中,与上图中甲、乙两处洋流相符的是( )
2.受气温影响,格陵兰岛上城市多分布在岛屿的( )
A.东南沿海 B.西南沿海
C.北部沿海 D.中部地区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甲处为北半球高纬度海区的暖流,水温较低,等温线凸向较高纬度。乙处为北半球高纬度海区的寒流,水温较甲处更低,接近0℃。故选B。第2题,格陵兰岛西南部受暖流影响,加上纬度偏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较其他地区气温高,是该岛城市的主要分布区。故选B。
(2021·湖北省1月选考模拟)大陆冰盖延伸入海形成冰架,冰架断裂漂浮在海上形成冰山。南极海域冰山多为桌状,体积较大。北极海域冰山多呈塔状,体积较小。格陵兰岛沿海的冰山在向南漂移过程中往往形成极为壮观的北极冰山走廊。图1示意南极洲主要冰架分布,图2示意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地区。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南、北两极海域冰山形状和体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冰架体积和气温差异 B.海水深度和盐度差异
C.洋流性质和流向差异 D.大气环流和降水差异
4.桌状冰山一般环绕南极大陆边缘漂移数年,其漂移的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5.北极冰山走廊会出现在图2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 3.A 4.C 5.B
解析 第3题,与北极海域相比,南极冰川储量更大,冰架体积更大;加之南极气温比北极更低,导致南极冰山不会像北极冰山一样在移动时因温度高融化而体积缩小。所以南极冰山多为巨大的桌状冰山,而北极则多为相对较小的塔状冰山,A正确。第4题,桌状冰山的漂移受盛行风的影响,南极大陆边缘处于极地东风带,极地附近多冰原和海洋,摩擦力小,极地东风多为偏东风(摩擦力小,加之地转偏向力强,气流的偏转角度更大),所以桌状冰山的漂移方向为向西,故选C。第5题,格陵兰岛沿海的冰山在向南漂移过程中往往形成极为壮观的北极冰山走廊,③④两处离格陵兰岛较远,C、D错;②处有自北向南流的东格陵兰寒流流经,会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形成北极冰山走廊,B正确;①处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自南向北流),不会有冰山南下,A错。
(2021·广西玉林模拟)普利兹湾是靠近中山站的南极大陆第三大海湾,湾口发育有弗拉姆浅滩和四女士浅滩。沿岸地区冬季有大量海冰且风速大,沿岸的洋流强度冬夏不同,调查发现受海冰、海风、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普利兹湾内的海洋浮游植物数量全年都高于湾外的深海区。下图示意普利兹湾的地理位置及海水流动状况。据此完成6~8题。
6.普利兹湾沿岸地区风速较大,且冬季强于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B.冬季西风强劲
C.狭管效应增大风速 D.海冰覆盖,风阻小
7.普利兹湾沿岸洋流的强度会发生季节性的改变,与冬季相比,夏季的洋流强度变化及其原因为( )
A.变大 海冰融化后海水流动速度加快
B.变大 西风南移后带动海水流动
C.变小 海水盐度下降导致对外交换少
D.变小 南极环流的顶托作用加强
8.普利兹湾内海洋浮游植物全年高于湾外深海区的原因是( )
①全年有太阳照射 ②海域较为封闭 ③沿岸有上升流提供养分 ④陆源物质融化后汇入海洋 ⑤中山站的人类活动较为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 6.A 7.C 8.B
解析 第6题,冬季,南极大陆降温快于海洋,海陆气温差异显著,水平气压差异大,风速相对夏季大,A正确。该沿岸地区纬度高,受西风影响小;从图中看,没有狭管效应;海冰覆盖,风阻大。故选A。第7题,由上题可知,冬季沿岸的风力大于夏季,在风的作用下,洋流流速大于夏季,夏季洋流强度变小,A、B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海水盐度下降,导致与外界水体交换少,C正确;南极环流顶托作用小。D错。第8题,湾内纬度位于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生态环境稳定,由于离岸风的作用,沿岸有上升流提供养分;陆源物质融化后汇入海洋,增加养分;中山站人类活动少,②③④正确,故选B。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2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8 考点3 产业转移,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7 考点3 农业可持续发展,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