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考点4 非地带性现象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考点4 非地带性现象,共7页。
(2020·全国文综Ⅲ)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高考考查内容]
[设问分析]
答案 1.A 2.A 3.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该地“火山锥各坡降水差异小”,说明阴阳坡自然带主要因热量条件而产生差异,阳坡气温高,因此阳坡林线高、雪线高,A正确。第2题,林线升高是由于气温升高,雪线降低是由于降水增多,A正确。第3题,火山喷发会彻底破坏原有植被、冰川等景观,若干年后逐渐恢复,森林自下而上演化,冰雪逐渐积累,雪线自上而下演化,故选B。
1.非地带性现象
(1)某些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例如:南半球大陆上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是因为南半球同一纬度(56°S~65°S)的地方是海洋(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
(2)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例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形成温带荒漠带(影响因素是地形)。
(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4)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例如:荒漠中呈现斑块状分布的绿洲,这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我国天山山麓地带众多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形成了与周围温带荒漠截然不同的景观,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非地带性与地带性的关系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考向1 通过“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考查“区域认知”
(2021·江苏苏州市开学考试)老白山位于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内,是张广才岭主峰,自然植被保持一定的原始性。下图为“老白山植被垂直带谱与吉林长白山主峰白云峰对比图”。读图完成1~3题。
1.岳桦林分布高度一般能达到2 000米左右,但是老白山从1 600米以上分布的却是偃松灌木林带,原因是老白山( )
A.海拔较低,光照充足
B.基带热量条件较好
C.纬度偏北,气温偏低
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2.影响老白山山顶缺失高山苔原带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光照 D.坡向
3.老白山山顶分布有10公顷泥炭沼泽,推测老白山山顶( )
A.气候寒冷干燥 B.山体坡陡险峻
C.积雪终年不化 D.地表排水不畅
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老白山纬度偏北,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白云峰低,故C正确,A、B错误。文字材料提到该地区自然植被保持一定的原始性,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第2题,高山苔原带分布海拔应比灌木林高,由于老白山海拔有限,导致高山苔原带缺失,故选A。第3题,气候干燥、山体坡度陡峭、积雪终年不化均不利于沼泽形成,排除A、B、C。排水不畅易形成沼泽,故选D。
考向2 通过“非地带性因素”考查“综合思维”
(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模拟)温带雨林是地球上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的针叶树或阔叶树森林,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温带雨林在不少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下图为“某岛位置和地形示意图”,该岛部分地区发育着世界上最完整且未被破坏的原始温带雨林。据此完成4~5题。
4.该岛温带雨林保护区的核心区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 )
A.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B.土壤有机质含量更低
C.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
D.植物空间竞争更激烈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岛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北风。结合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岛中部地势相对较高,乙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结合材料信息“充沛的降水是雨林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乙处是该岛温带雨林保护区的核心区位置,选B。第5题,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降水较少,气温较低,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A错误;温带雨林比热带雨林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错;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季节更明显,树木在不同的季节生长速度不同,年轮现象更显著,C正确;温带雨林比热带雨林的分层性差,基本不存在植物空间竞争,D错误。
考点练
(2021·重庆渝中区巴蜀中学月考)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林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它们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下图是“泰加林的主要分布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东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我国的泰加林却达到了50°N左右。其关联性最大的是(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在大兴安岭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脊分布着全年常绿的低矮灌木——偃松。研究者观测到,冬季晚上偃松枝叶全部倒伏,次日上午9、10点钟蜷缩的枝叶如睡醒一般挺立起来。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山脊处地形陡峭,土层稀薄
B.夜晚吹山风,为抵御强劲的山风
C.枝叶油脂含量高,易被冻伤
D.减少与空气接触面积,聚集保暖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泰加林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和西北的阿尔泰山,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地区更加寒冷,适合泰加林生长,A正确。第2题,晚上倒伏白天挺立是偃松为了抵御寒冷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与地形陡峭,土层瘠薄无关。山脊上冬季风强盛,枝叶油脂含量高利于保暖,不易冻伤。夜晚寒冷,倒伏可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聚集保暖。故选D。
(2021·湖北荆州中学月考)下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金沙江位于亚热带,谷底形成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而非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原因是谷 底( )
A.土壤贫瘠 B.气候干热
C.风力较大 D.海拔较低
4.金沙江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上限的海拔高于东岸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岸为向阳坡,蒸发较弱
B.西岸为背阴坡,太阳辐射强
C.西岸坡度较大,土壤肥沃
D.西岸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该河谷位于亚热带地区,谷底位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形成干热河谷;植物为适应干热河谷的环境,从而减少蒸发量,形成了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而非常绿阔叶林。故选B。第4题,横断山区的山脉多南北走向,金沙江河谷东岸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河谷的西岸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因此西岸的水分条件比东岸好,所以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上限的海拔比东岸高,D正确;读图可知,河谷两侧坡度差别不大,且在同一区域的河谷两侧,土壤差别不大,C错;一般来说,南北延伸的河谷没有明显的阴阳坡,A、B错。
5.(2021·西藏拉萨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吉尔吉斯斯坦被誉为“山地之国”,全国人口613万人,93%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平均海拔为2 750米,其东北部的伊塞克湖(下图)为世界最大的山地湖泊之一,北侧是昆格山,南侧是泰尔斯山,湖泊平均水深270多米,最深处达700多米,因深度、补给等差异导致湖水盐度差异较大。伊塞克湖东侧山地林草丰茂而西侧山地多为荒漠。盆地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农业基地,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现代化的工厂和建设几乎没有在这里留下什么痕迹。
(1)伊塞克湖底部平坦、落差巨大,请指出伊塞克湖的成因类型并描述其形成过程。(6分)
(2)结合上图说出伊塞克湖盐度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盆地东侧山地林草丰茂而西侧山地多为荒漠的原因。(4分)
(4)为何现代化工厂和建设几乎没有在伊塞克湖畔留下痕迹?(8分)
答案 (1)构造陷落湖。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导致南北两侧山脉隆起,中间向下陷落形成伊塞克盆地;河流水注入湖盆形成伊塞克湖。
(2)湖泊较深,盐分淀积导致底层盐度高于表层;东部多河流淡水注入,导致表层东部盐度低于西部;河流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夏季流量大,导致表层盐度夏季低于冬季。
(3)盆地西侧山地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多为荒漠;东侧山地,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降水丰富,林草丰茂。
(4)位于内陆国家且位置偏远,对外协作困难;山地多,交通不便;人口少,劳动力不足,市场狭小;历史因素和社会经济体制问题,工业基础薄弱。
解析 (1)结合材料中湖泊较深、底平、落差大等信息,从构造成因示意图即可判断该湖是一个构造陷落湖。湖泊成因包括湖盆的形成与湖水的来源两个方面。(2)时空分布特点注意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作答,“深度、补给等差异导致湖水盐度差异较大”,说明空间又可分为垂直深度与湖面两个方面。湖泊较深导致底层盐分积累产生垂直向差异,径流注入淡水的差异导致盐度分布特点有水平差异和时间差异。(3)盆地中伊塞克湖发育,东西两侧山地植被差异很大,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应与地形影响气流运动有关。该题需要结合纬度位置,认识处于盛行西风的湖盆地区,一侧为背风坡,一侧为迎风坡,中间湖泊可以提供水汽。(4)现代化工厂和建设往往需要有较好的工业区位条件,伊塞克湖畔没有留下现代化工厂痕迹的原因一般从位置条件、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劳动力和市场状况、历史因素、体制问题和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评价。必备知识
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②雪线、林线的影响因素;
③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因素。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文字信息:“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说明该地区的热量条件较差,气温的少许变化都会对雪线、林线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形成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热及其组合状况,“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意在提醒考生,影响雪线、林线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
①要素综合:气温要素的变化会引发雪线、林线的变化;火山活动会严重干扰景观,地质作用影响了小尺度空间的整体环境的变化。
②时空综合:近几十年来,火山锥的雪线、林线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
区域认知:
①区域位置:环太平洋火山带北端的纬度较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火山锥上就可以到达雪线和林线的高度。
②区域特征:该区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北端,这个位置决定了气温低、多火山活动的区域特征,气候变暖、火山活动会影响雪线和林线的变化,影响区域的环境特征。
核心价值
引导考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树立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通过地理现象看本质的理念,最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1题
设问中“一般情况下”一般考查的是课本所学的常规性知识,可以单纯考虑理论问题,与实际的情境无关。“与……相比”这类的设问,一定要明确最后落脚到哪个主体上,本题是“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可知落脚到了“阳坡”上,实质上是问阳坡的雪线、林线分布规律。
第2题
林线、雪线涉及的要素是气候中的气温和降水。把题干与选项相联系,思考气温升降对雪线与林线的影响,思考降水多少对雪线与林线的影响,最后就可以从结果反推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
第3题
“若干年内”尤其是“内”字,暗示时间段不会过长。本题限定在比较短暂的几年,就很容易思考火山喷发对雪线、林线的具体影响:林线和雪线景观被火山喷发全面摧毁后的重建过程,林线从山麓向上逐渐推进,雪线则是积雪从山顶向下逐步推进,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5 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共6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考点5 人口、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