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爱莲说教案设计
展开17 短文两篇 教学详案 第二课时 《爱莲说》 一、情境导入 莲,又名荷花、芙蓉、菡萏。它,美丽可目,清香可鼻,莲藕可食,莲子可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同学们,除了以下这些,你能说出与“莲”有关的诗句吗? 大屏幕展示有关“莲”的诗句,学生齐诵: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古人把莲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其中最喜欢莲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爱莲说》,和作者一同分享莲之美。 二、整体感知 (一)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因筑室濂溪,后人遂称其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南康(今江西庐山市)做官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二)“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交流:“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文意理解 1.听录音,然后朗读。 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们的读音。 蕃(fán) 颐(yí) 濯(zhuó) 淤(yū)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噫(yī) 鲜(xiǎ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4.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出示下列句子,检查翻译情况)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交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通过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来。 交流: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含的君子品质。请你完成下表。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学生分组讨论)
五、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可爱者甚蕃(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 (3)世人甚爱牡丹(很,非常)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沾染(污秽)] (5)濯清涟而不妖(洗)(艳丽)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衬托,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拓展阅读。 【甲】《爱莲说》(略)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古代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D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而华美。 D.读xiǎn,少。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甚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3)读文赏荷。 赏荷,可观其形美。【乙】 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鲜妍明媚,袅娜多姿”。(用原文填空) 六、课堂小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特立独行,洁身自好,永葆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这样的追求,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学了本文后,你愿做哪一类人呢? 我们应该像周敦颐那样,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高洁正直的人。 七、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谈笑有鸿儒(古:大。今:鸿雁,书信) 无案牍之劳形(古:形体、躯体。今:样子,形状) 亭亭净植(古:竖立。今:种植) (二)一词多义 (三)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不蔓不枝(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爱莲说》。 2.课外阅读1~2篇写莲(荷)的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九、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爱莲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了解背景,反复诵读,读出韵味,细读课文,疏通文意,精读感悟,赏析写法,归纳升华,拓展运用,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3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爱莲说第2课时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