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炉、姐”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通过同桌交流、期读法等方法,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比喻、夸张郎修辞效果,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 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比喻、夸张的修辞效果。【难点】培养热爱古诗的兴趣,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课件出示:庐山风光图)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清水秀……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板书:《望庐山瀑布》)。(二)整体感知1..生字词多媒体出示生字通,开小火车朗读。(多媒体展示生字,重点教学“烟”字) 诵读技巧教师范读,同学仔细听,划出诗歌节奏、停顿,同桌互读。明确: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学生互读,教师下场巡视指导。)3.诗歌大意再读诗歌,自主思考,提问:大家知道诗歌讲了哪些内容吗?明确:庐山的山,庐山的瀑布。【板书:山瀑】(三)深入研读1.赏析内容①学生默读诗歌“日照香炉生紫烟”,借助手头的工具书并自主思考:“紫烟’是真的烟吗?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紫烟”不是真的烟,是水汽,整个山是云雾缭绕的。庐山形似香炉,顺势将水汽比喻成“紫烟”,这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缭绕 比喻】②学生自读诗歌,找出描写溪布的诗句。明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桌交流:大家可以从哪些词看出瀑布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有没有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明确:深布具有‘急、大”两个特点。抓住“飞”与“直”可以看出水流湍急;抓住“三千尺”与“落九天”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夸米的修辞于法写出深布的高大。【板书:大、急 夸张】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想象庐山溪布的面面,思考:诗人李白当时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明确:对庐山瀑布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板书:喜爱】(四)拓展延伸配乐朗诵:接下来老师会给大家播放音乐,请同学们伴随音乐朗诵诗歌,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中的画面,读出感情。(要求停顿准确,声音洪亮,读出气势。)(五)小结作业小结:学生畅谈感受,收束课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业:试作一首推写祖国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的古诗。 四、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诗人以及创作背景,懂得学习理解古诗的四个步骤,理解诗题,指导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3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