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4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4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 教案,共9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变化和现象。2、知道原子的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3、知道元素组成物质,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4、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教学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2、认识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5、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教学难点]1、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和离子的概念,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教学方法]基于智慧教室环境,运用智能手机结合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实施有效交互式教学。结合情境创设,启发引导,讨论归纳,对比分析,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课堂互动采用趣味实验、分组PK、选词填空、、微课学习、趣味分类等多种形式。[教学设备]智能手机、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设施(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等)。[实验用品]小烧、胶头滴管、圆形滤纸、浓氨水、酚酞溶液。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入部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趣味实验】1、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4体积的浓氨水,再取一张圆形滤纸,往其中间滴加1-2滴酚酞溶液,然后将滤纸盖在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口,观察现象。 2、待滤纸中间出现红色后取出滤纸,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变化?3、待取出的滤纸中间的红色消失后,再次将其盖在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口,观察现象。一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胆识。 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回答:盖在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口时滤纸中间出现红色,拿起来一段时间后红色消失,再盖上时中间又出现红色。这是因为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它们总在不断地运动。通过趣味实验启迪学生思维。为课题的引出做铺垫。【过渡】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展示】考点梳理一、物质的构成 二、原子的结构三、物质的组成 了解本单元主要的内容 让学生明确本单元主要的考点【板书】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物质的构成:【议一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原子和离子。 1、分子、原子、离子【讲解】⑴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⑵金属、一些固态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汞、硅、金刚石等。⑶氯化钠、氯化钾等是由离子构成的。 【分组PK】找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氦气、氮气、二氧化硫、水银、石墨、干冰、一氧化碳、乙醇、氯化钠、铁粉、氯化钾。 倾听、记住相关的例子 男女学生PK赛: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到白板上点选,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物质是由不同的粒子构成的结论。 学以致用通过分组PK并当场评分,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显示答案加深学生印象。2、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对照表了解分子、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联系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议一议】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刚才做的趣味实验中,中间出现红色的滤纸取出一段时间后,红色为什么会消失?⑵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一位学生代表回答第⑴小题,全班学生一起回答第⑵小题。 让学生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宏观的现象【过渡】原子是很小的粒子,那么它能不能再分呢?回答:可以再分! 【板书】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强调】⑴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选词填空】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原子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一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拖动答案完成填空,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填空。学以致用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完成填空,点击“检查答案”当场批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过渡】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时有什么规律呢?回忆、思考 2、核外电子排布【展示】⑴排布特点—分层排布⑵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记住简单的排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核外电子的一般排布规律。【提问】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以用什么图形简明地表示出来呢?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示意图 【播放微课】原子结构示意图观看、识记思考: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让学生初步学会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并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找出规律。【展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识记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相关符号及数字的含义。4、各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展示】各类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识记相关内容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选择填空】2,2,3,8,12,24金属,得到,阳离子,非金属,失去,阴离子:下图所示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 个电子,次外层有 个电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属于 类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形成 。一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拖动答案完成填空,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填空。学以致用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完成填空,点击“检查答案”当场批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过渡】原子和离子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呢?思考、回忆 5、原子与离子的比较【展示】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趣味分类】下列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 。 一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拖动答案完成分类,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填空。学以致用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完成分类后,自动记分并显示答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渡】原子虽然很小,但是它也有一定的质量,国际上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 回忆、倾听 6、相对原子质量【展示】相对原子质量的规定及计算公式。⑴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⑵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记录、识记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算一算】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已知一种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2,其原子核内含有86个质子,则这种氡原子核内含有 ( )个中子,核外含有( )个电子。 A.86 B.136 C.222 D.308一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拖动答案完成选择,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选择。学以致用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完成选择,点击“检查答案”当场批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原子的结构,接着我们就来复习物质的宏观组成。 【板书】三、物质的组成1、 元素组成物质【讲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倾听、识记让学生了解元素组成物质。2、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倾听、识记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3、元素符号【介绍】⑴书写原则: 注意“一大二小”;⑵表示的意义:表示某元素和一个某原子,有的还表示某物质。倾听、识记让学生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及表示的意义。【写一写】铁元素 ;铁原子 ;铁离子 ;铁 ;氧分子 ;2个氧原子 ;2个氧分子 ;2个氧离子 。【拍照】教师巡视,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的“移动展台”及时拍摄学生的书写情况。【上传展示】上传展示所拍摄学生的书写情况,全班一起点评。板演:一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书写。练习: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书写。学以致用通过移动展台拍照并上传展示所拍摄学生的书写情况,再一起点评,及时纠错,使得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过渡】元素与原子又有何区别与联系呢?思考、回忆 4、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展示】元素与原子的对照表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联系及使用范围让学生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选词填空】碳原子、氧原子、氧分子、碳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分子:1、二氧化碳是由 和 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3、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 和2个 构成的。一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拖动答案完成填空,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填空。学以致用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完成填空,点击“检查答案”当场批改,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过渡】科学家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回忆、倾听 5、元素周期表【介绍】⑴分布:7个横行,共7个周期;18个纵行,共16个族。⑵排列顺序:按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原子序数)排列。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⑶体现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倾听、识记 让学生学会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说一说】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⑴该元素的原子序数=_____ ;质子数=______;电子数为=_____ ; 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⑵该元素名称为 ,元素符号为 ,属于 类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成 。 回答:两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在导学案中完成填空。学以致用【小结】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了解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联结起来,形成系统化。【板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二、原子的结构 三、物质的组成1、元素2、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