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及反思
展开16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3.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4.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难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流浪者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人,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是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359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及三部游记,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讽刺了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早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栈桥(zhàn) 糟蹋(tà) 拮据(jiéjū)
别墅(shù) 撬开(qiào) 牡蛎(mǔlì)
阔绰(chuò) 煞白(shà) 褴褛(lánlǚ)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衣服)破烂。
端详:仔细地看。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张皇:惊慌,慌张。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诧异:觉得奇怪。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其亲弟弟于勒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3.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归纳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人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早日归来。
第二部分(第5~19段):故事的发展。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
第三部分(第20~47段):故事的高潮。写在轮船上巧遇于勒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48~49段):故事的结局。交代旅行归来时改乘其他轮船以避开于勒。
步骤二: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明确: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小子、贼、讨饭的、流氓。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变化,外在原因是于勒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内在原因则是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无情。
2.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期盼—赞美—害怕—厌恶。
3.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
明确:直接原因是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
步骤三:研读课文,揣摩写法
1.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游玩时,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第一处描写了海上轻快明丽的景色,烘托出全家人当时欢快的心情。第二处景物描写由轻快明朗变为阴郁沉重,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
2.去美洲之后的于勒给“我们”寄来了两封信,这两封信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封信写出了于勒从“全家的恐怖”转化成“全家唯一的希望”的过程和原因。转化的表面原因是于勒的两封来信,但真正的原因则是由穷变富。家庭经济上陷入困境的菲利普夫妇,把于勒当成了救世主,殷切盼望着他回来。“信”所带来的变化,说明金钱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围绕着这两封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得以充分揭露,所以“信”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它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了解了菲利普夫妇的“变”。而菲利普夫妇之所以变化无常,全是因为“钱”字作怪。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深入探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许多同学读文善思爱想,已经读出了文章的深意。的确,每一篇小说都是现实生活的一扇窗子。我们知道,小说一般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人物形象。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研读赏析,感知人物
1.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然后概括其性格特点。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明确: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赏析重点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明确:揭示了菲利普附庸风雅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他想融入上流社会的庸俗心理。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明确:菲利普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地展示出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表现出菲利普虚荣、势利、自私的性格特征。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明确:菲利普夫人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性格特征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明确:这三个称呼用在一起,强调了“我”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步骤二:辨析研讨,归纳主题
1.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谁?有人说是“我”,有人说是于勒叔叔,还有人说是菲利普夫妇,你认为是谁?
明确:菲利普夫妇。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数次变化,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出全文主题思想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以金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我”在小说中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对父母的六亲不认充满了不解、不满与无奈。
作用:①全文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我”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所以“我”是线索性的人物。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虚伪。③在“我”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三、课堂小结
在本文中,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利的。作者借孩子的眼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他希望亲情不再是冰冷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再依靠金钱维系。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希望。
四、拓展延伸
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明确: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附: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课后反思◇
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整个课件的构思很有特色,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带着轻松的态度主动参与学习。歌曲的导入很有特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当然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本课的设计还是太过于技巧化,未能走出分析小说三大要素的一般学法,太过定式。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研究、挖掘教材,对教学参考资料应当有自己的观点,对所谓的“定论”不要人云亦云。如果我们停留在前人的见解上裹足不前,不敢怀疑,不想超越,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最后,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文本解读,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常识,资料助读,检查预习,识记字词,初读课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归纳总结,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