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1课 水的蒸发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2课 水蒸气的凝结 教案 教案 25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4课 结冰与融化 教案 教案 24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1课 观测气温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2课 观测云和雨 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科学三年级下册3 水的沸腾教案
展开第3课水的沸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水汽化的另一种方 式一沸腾。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 认识。比如水的温度会升高,水烧开后会翻腾,水烧开后能够听见声音等,但是 缺乏对整个沸腾过程的科学认知。
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烧开水”,学生烧开水的过程中,经历预测结 果、设计实验、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建构概念的全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现象的直接认识,又要使学生体会到原 来“司空见惯”的沸腾现象中隐藏着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科学知识,培养学 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烧开水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沸腾 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现象,测量水沸腾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数据,然后基于这些事实 建构沸腾的概念,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地真正认识沸腾的本质。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多变量的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需要教师引导 各小组做好分工合作安排,设计好实验记录表单,做好控制实验安全的预案。
二、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水加热到100 °C会不停地翻腾起来,同时水会迅速 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
- 科学探究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符号、统计图表记录水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 量的数据。
能基于证据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产生的条件。
- 科学态度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等
四、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本节课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烧开水这一常见现象引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 验对“水烧开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充分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想法, 教师应对学生的可能预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水量的多少、水由静 止到翻滚、冒气泡等方面会发生变化)进行适时的梳理、筛选。建议用思维导图 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整理和呈现。让学生的前概念与本节课真实的观察记录有一 个充分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概念的转变和建构。
活动1 烧开水
1-本活动可以按如下程序组织:“讨论实验及记录方法-小组成员分工-分 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分析现象和数据,思考现象与水温的关联-初步建立 沸腾的概念”。活动的重点是搜集、整理和分析实验记录。
- 教师要在课前提前预做一遍实验,以便确定好烧杯内水量的多少,水从加 热到烧开大致需要多少时间,根据加热烧开的总时间确定每次隔多长时间测量一 次温度,以及其他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烧开水的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 定要向学生交待安全操作方面的问题。安装实验器材时,教师可先示范,再让各 小组的学生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组装,也可以由教师在课前将实验器材安装好。 为便于观察,同时防止烫伤手,建议用铁架台悬吊温度计后放入烧杯内(不要手 持温度计去测量)。实验过程中,还要交待酒精灯的使用要求,提醒学生手不要触 摸正在加热和已加热的烧杯。
- 由于烧开水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定量测量、按时间顺序前后对比观 察记录等,为了让学生能有序地展开整个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实验前组织学生 从“观察和测量什么”“怎样观察和测量”“怎样记录”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好观 察、实验、记录方法和内容,特别是记录水量变化情况时,应指导学生在加热前 和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外壁标记试管内水面的位置。最后组织学生明确好分工,确 定谁观察水的变化,谁观察温度计读数,谁计时,谁记录,等等,让实验做到有 目的和有序。
- 在研讨的环节,由于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比较多,为了有序地讨论,教师可 以建立一个思考和讨论的框架,分别从产生气泡、水翻腾、水温变化、水位变化 等内容去描述烧开水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研讨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当讨论气泡 现象时,引导学生分析气泡是从烧杯内什么地方出现的。然后让学生分析水中的 气泡是由什么变化出来的,使学生认识到水沸腾时逸出的气泡主要是水变成的水 蒸气。②描述水温变化数据时,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汇报温度数据,更重要的是描 述水温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寻找烧杯中水的温度和水的不同现象之间存在的关 系和规律,总结得出:水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给试管加 热,水的温度不变。③讨论水位变化现象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烧杯内水位 下降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沸腾过程水减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 在得出结论环节,教师应充分整理学生在烧开水过程中描述的各种现象, 之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最后综合学生描述的 现象及现象产生的原因,建构“沸腾”的概念,即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 100。0,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水会不停地翻腾起来,水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 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沸腾。由于水的沸点受水的纯净程度、大气压等因 素影响,即使用最标准的温度计测量,沸点也不一定是100 °C,更何况学生使用 的实验温度计大多质量不佳,有一定的误差是正常。因此,关于测量的沸点和标 准状态下纯净水的沸点不一致,建议教师可以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沸腾时,学生 看到烧杯上方冒着的“白气”往往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可以引导性地解释:不 是水蒸气,是和云、雾类似的液态小水滴。水蒸气是气体,肉眼看不到。烧水时 水汽化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碰到空气中的灰尘凝结成为液态小水 珠,飘浮在空中,看到白雾。
五、课程资源
- 沸腾
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 的现象。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 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 于外界压强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 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有几十 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 以上。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 但饭不易熟。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 逐渐下降(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 Pa,水的沸点是93.5'),沸点 低的一般先汽化,而沸点高的一般较难汽化。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叫沸点。在相同的大气压下,不同种类液体 的沸点亦不相同。这是因为饱和气压和液体种类有关。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 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 反之就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 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液体在沸腾 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吸热。这时的饱和气压跟外部压强相等。液体所受外部 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反之则降低。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 同的。这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若当前温度下饱和蒸气压与外界相同,液体 即沸腾,而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沸腾的条件:①达 到沸点。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 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 易汽化,饱和气压也较小。要使饱和气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
-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蒸发和沸腾,它们都是液体汽化的方式,即都属于汽化现象,液体在蒸发和 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但是也有很大的区别:
(1)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忽略-273.15 °C,因为 -273.15弋为绝对零度,这时,分子停止运动),而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沸 点)下,继续加热才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 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 蒸发时液体温度会下降,而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在液体表面气体 压强不改变的前提下)。
(4) 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是: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附近的 空气流速;影响沸点的因素是:液体表面上的气压,液体的纯净程度。影响沸腾 速度的因素:液体体积和原先的温度。
(5) 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蒸发时无气泡产生。
(6) 蒸发的微观本质为: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液体表面的分子离开液体, 进入空气中。
(7)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越快,反之越慢。而沸腾必须 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2021学年1 种子萌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种子萌发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观察蚕豆种子,迁移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3 茎的奇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3 茎的奇妙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1 植物的“身体”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湘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1 植物的“身体”教案及反思,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