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755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755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展开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漫画”老师拨云见日1.选人物,抓特点。独特与夸张是“漫画”的突出特点!要用文字“画”漫画老师,选择有突出特点的人物很关键!将我们的老师在脑中一个个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你觉得哪一位特点最突出,那位老师就是你的写作对象了。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比如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在描写外貌时,每个人的外貌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描写人物的外貌是为了突出中心,表现人物特点,所以描写人物外貌不可面面俱到,只需抓住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进行重点、浓墨重彩地描绘、刻画,这样老师的特点会更加突出,也更加符合“漫画”这个主题。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2.定事件,显特点。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体现,所以选择一两件能够突出老师特点的典型事件就是我们选定人物后重点要考虑的。事件的选择一定是与人物的特点一致的,比如上文觉得老师喜好独特,那么事件的选择也要突出喜好独特这个特点,不能前后不一。3.重描写,表情感。通过具体的事件突出一个人的特点,必须对事件进行细致的描写,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突显人物的特点,使文章显得生动真实,从而达到写作目的。比如动作描写要准确运用动词,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参考提纲优秀例文“明不明白”“明不明白?”每当听见蒋老师那沙哑的声音,我的心中便会泛起一阵涟漪。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蒋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将永远感谢您。【分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文章以声开头,开门见山。蒋老师沙哑的声音,春雨润物般的教导,感恩的情怀皆融合于开头,点明中心。】“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所以应该是……”蒋老师扯着嘶哑的嗓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响亮”地给我们讲着数学题目。“明不明白?”蒋老师清了清嗓子,期待地望着我们。“明白了!”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关系,不明白的举手。”蒋老师注视着我们的眼睛,看得是那么的认真,眼眸就像深深的潭水。【分析:抓住典型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一句“明不明白”,看似简单实则爱意浓浓。 “蒋老师注视着……眼眸就像深深的潭水”,这一细节的捕捉,更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一只小手怯怯地举起,但很快又放下了。蒋老师敏锐地感受到了,立刻叫起那位同学,语气是那样轻柔,就像在宠溺一个孩子:“你哪里不懂啊?”“我……我就是不知道工作总量是多少?”他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就应该像这位同学那样勇敢地说出来。”蒋老师向我们投来鼓励的眼神。【分析:截取的是课堂上常发生的事例,朴实而又典型,具有代表性。】蒋老师又一次耐心地讲着题目。她揉着喉咙,嗓子更沙哑了,几乎发不出声来,轻得就像秋天的落叶缓缓飘落。【分析:比喻生动贴切,很有表现力。形象地表达老师因为上课辛劳,嗓音沙哑,让人读后不由怜惜顿生,敬意油然而生。】终于讲完了,蒋老师轻轻地咳了咳,再一次重复着那意味深长的四个字:“明不明白?”这时,44张嘴一齐蹦出“我明白了!”我看见了,我们看见了,我们都看见了蒋老师那灿烂的笑容。亲爱的蒋老师,您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就像天上的星星一般,数也数不清。敬爱的蒋老师,休息一会儿吧!坐下来,喝口热茶,润润嘶哑的嗓子。蒋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心血,您那嘶哑的嗓音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此时此刻,我仿佛感受到你那嘶哑的嗓音里那份盼望我们成才的急切心情。那声声“明不明白”,仿佛是一阵阵春雷,激励着我们勇敢向前;那一声声“明不明白”,犹如点点春雨入土,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蒋老师,谢谢您!【分析:首尾呼应,让结构更完整,主题也得以升华。】我的幽默老师我的幽默老师姓林,全名叫林小勤,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分析:开篇交代老师姓名,点出老师的特点是幽默。】他高高瘦瘦的,偏偏戴着一副超大的黑边眼镜,与他时常穿的灰色西装很不搭调,但是与他的幽默性格却保持了高度一致。【分析:选择了能体现老师“幽默”性格的外貌来写,人物形象鲜明。】他总喜欢做一些搞笑的事来逗同学们开心,每次上课都把同学们逗得开怀大笑。就连让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上课的方法也很搞笑呢!每当这时他总是用手扶一扶他的黑边眼镜。【分析:概括描写人物的幽默性格,对人物的突出特点作简要的介绍。】记得有一次,林老师上课时,看见陆俊正在望着窗外发呆,便笑着问陆俊:“陆俊哥啊,你是不是该改名叫‘呆哥’啊?”听了这话,全班同学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呆哥”也从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中惊醒过来,也在下面害羞地笑。林老师用手扶了扶黑边眼镜继续上课,后半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专心。这就是林老师的逗人方法之一——取外号。【分析:通过具体事件体现林老师上课做一些搞笑的事情逗同学们开心。主要从老师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特别是扶眼镜框的动作,突出了人物的幽默性格特征。】除了取外号,林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上课,又能让同学们开心呢!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同学们都无精打采的。林老师扶了扶眼镜框,一脸严肃,看着我们问:“你们是不是没兴趣听我这个‘痴婆’的课啊?用不用找个乌鸦嘴上来帮我讲啊?”听了这话,同学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笑完后,个个精神头十足,认认真真听起了课。【分析:通过描写老师的语言突出老师的幽默特点,表现了老师的可爱、有趣。】怎么样,你觉得我的林老师够不够幽默? 【分析:总结全文,通过反问句与短文开头呼应,点出老师的特点——幽默。】日积月累1.那双眼睛,像充盈的湖水似的,慢慢地波动着,闪着光。终于,一股泪水簌簌地溢出了她的眼睛。2.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熟鸡蛋。3.这小子两只狡猾的小眼睛三眨两转悠,一个新的“鬼点子”立马就出来了。4.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树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两只穿着白鞋的小脚悬空地耷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顽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5.爷爷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的,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6.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时,他把球交到右手,向篮板抛去,球“砰”的一声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并作两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