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展开《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 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 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 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练习法,讨论法,指导写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 ,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 教学流程: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熟知的电视剧中,神仙都有什么本事?(学生板书:呼风唤雨)对,这些人已于我们常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有人 :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板书:世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走进19课看看。(师补充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设计依据: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的读,有价值地获取,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练习“发明”和“发现”填空。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教师伺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 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 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21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设计依据:让学生抓住重点,自渎自悟自得,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运用今天学到的 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手抄报。
设计依据:课堂上有效的拓展,其实是对教材的优化重组,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不但能增加了阅读拓宽了视野,反过来又促进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创造奇迹
人类 利用 科技 改变生活
梦想成真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请思路,体会中心。
五、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对于说明文里说明方法的运用没有落实的教学当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校领导对我能及时批评,指导,我将谦虚,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8单元第一课,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练习法,讨论法,指导写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熟知的电视剧中,神仙都有什么本事?(学生板书:呼风唤雨)对,这些人已于我们常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有人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板书:世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走进19课看看。(师补充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设计依据: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设计依据: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的读,有价值地获取,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练习“发明”和“发现”填空。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教师伺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21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设计依据:让学生抓住重点,自渎自悟自得,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手抄报。
设计依据:课堂上有效的拓展,其实是对教材的优化重组,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不但能增加了阅读拓宽了视野,反过来又促进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四、说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创造奇迹
人类 利用 科技 改变生活
梦想成真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请思路,体会中心。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3.在讲授句子“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三)
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是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线,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你知道20世纪有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20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可以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12个生字。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情景识字:呼唤 获得 赖皮 潜水 奥运
2.出示会写字。
重点指导的字:“奥”上部不封口。“质”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超”的“走”最后一笔捺要舒展,托住“召”。
3.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汇报交流。
(三)、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提问题的方法,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自主提问,在文中或者文后的空白处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
2.出示某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再次自主提问。
预设1:“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预设2:什么是“原子核世界”?
预设3:为什么把地球叫作“地球村”?
……
3.小组交流,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讨论、整理、合并同类的问题。
(2)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更多问题,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四)、借助习题,筛选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学生阅读,思考:哪个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帮助更大?请说出理由。
探究一:为什么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设:问题一只是作者列举的一种新发明,暂时不知道它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并不影响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探究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1)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千千万万的树枝上白茫茫一片,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许多梨花竞相开放。
点拨:从字面上看,冬天挂在树枝上的雪就像竞相绽放的梨花,仿佛美丽的春天突然来临。后来它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生机勃勃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2)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探究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1)打开提问的思路,提出“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我们的生活真的就很美好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小结:这样的问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2.形成结论:问题一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二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问题三能引发深入思考。
(五)、整理清单,筛选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组内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1)出示已填写好的“小组问题清单”,组内交流:哪些问题对理解课文有帮助?为什么?
(2)筛选问题:筛选出组内最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2.全班交流,对小组问题再次进行筛选。
预设问题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之前,人类生活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引导回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I)课件出示上节课筛选出来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问题2:作者为什么要写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之前,人类生活的样子?
(II)集体研讨问题1。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这段话中,你从哪里读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用自己的话来谈一谈。
3.20世纪的科技成就就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看出的?你知道20世纪还有哪些科技成就吗?课前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指名3~4人回答)
4.小练笔: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可真不少,现在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从发现和发明两个方面写写20世纪的其他科技成就。老师在这里给你们提供一些动词,这样写起来会更加简洁生动。
课件出示:
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推广
20世纪,人类 , , ;20世纪, ,使人类生活得更加舒适和方便。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随机指出仿写中不恰当的地方,共同修改。
5.这么多的科技成就,在20世纪之前人们是想都不敢想的。难怪作者会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III)集体研讨问题2。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在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文段: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黑暗无光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黑暗无光的世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两种不同的社会?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预设:通过古今两种社会的对比,突出两种社会的不同特点,让我们强烈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3.课文最后一段说“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要予以鼓励,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现代科学技术。)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写下你认为的最高科技的发明,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改变生活 再创奇迹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直接切入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并借此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课文中未提及的20世纪的科技成就。教学这段时,注重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20-2021学年18 牛和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8 牛和鹅教学设计,共3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麻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单元6 景阳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6 景阳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说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