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学案01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学案02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学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2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2课时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预习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原则:坚持①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2.长江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1)局部污染严重,部分湖泊② 富营养化 问题突出;
    (2)洪涝灾害频繁;
    (3)③ 水资源 供需矛盾加剧;
    (4)水生态环境恶化。
    3.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管控流域内的各种排污口,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
    (2)重点保护好重要湖泊水库。
    (3)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a.建立④ 负面清单 管理制度。
    b.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c.建立长江生态保护⑤ 补偿机制 。
    d.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特别提醒 针对长江的水污染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完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水污染企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对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提高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等。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 × )
    解析:(1)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污染、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
    (2)长江流域建设要坚持经济优先、环境保护的原则。( × )
    解析:(2)长江流域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3)大河生态治理可以探索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 √ )
    解析:(3)大河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可以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在2018年11月30日举办的“2018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指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长江病了”的根子在岸上。河岸上的泥沙和污染物排入长江,都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
    3.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①交通运输建设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④自然灾害防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长江经济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探究活动一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仅鱼类就有424种,其中177种为长江特有的鱼类。但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降到最差的无鱼等级。2019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要求相关部门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材料二 自2020年1月开始,我国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计划,禁止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引导渔民退捕转产。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1市全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材料三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主要水域分布图。
    材料四 201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淡水渔业产值。
    (1)分析长江流域鱼类物种丰富的原因。
    (2)除水质变差外,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原因还有哪些?
    (3)为使“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要做好哪些相关工作?
    (4)分析长三角地区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所面临困难较小的原因。
    答案:(1)长江流经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地势变化大,气候差异显著,形成了多样的环境;干流长,支流多,湖泊面积大,水域面积广阔;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众多,饵料丰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拦河筑坝,影响洄游鱼类繁殖;航道整治,干扰鱼类生存环境;挖砂采石,影响鱼类的栖息地;滩涂围垦和沿江建垸,减少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外来物种入侵。
    (3)保障渔民利益,建立补偿制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带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的给予补贴等优惠;引导退捕渔民加入护鱼队伍,参与渔业巡查监督工作;为退捕渔民参加社会保险提供优惠政策,使其享受住房保障。
    (4)淡水捕捞产值占比较小(水产养殖比重大);长三角地区属于长江流域的面积小(渔业对长江依赖性弱);种植业发达,发展速度快,渔民转业容易;城镇化推进速度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探究活动二 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与环境的关系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 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 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到20世纪末,面积仅2 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消亡,调蓄能力降低,使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国家在洞庭湖区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今,洞庭湖的蓄洪面积扩大了500多平方千米,蓄洪能力增加了近30亿立方米,在此过冬的候鸟大幅度增加,江豚、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得到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1)根据材料一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
    (2)引起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洞庭湖调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
    (2)自然原因:暴雨集中、洪水倒灌、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床抬高;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3)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治理措施。
    知能整合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1.机制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机制。
    2.措施
    拓展延伸
    1.湿地的生态效益
    (1)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生物基因库”,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
    (2)调蓄洪水,减少自然灾害。湿地在调蓄洪水、调节径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在考虑淡水资源的同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调蓄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
    (4)降解污染物。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的环境免遭污染。
    (5)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2.长江中游鄱阳湖、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导致上游来水量的季节性差别很大,使湖泊在汛期水量大,而非汛期都处于枯水阶段;②气候炎热,蒸发量增大;③泥沙淤积,湖床上升,水量减少;④上游来水量减少。
    (2)人为原因:①用水量急剧增大,造成湖水水量减少;②人口激增,耕地需求量大,围湖造田致使湖泊面积缩小;③人类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多,也造成湖泊面积缩小;④上游山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素养培育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0年3月开工的“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的大型输水工程,主要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但该工程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江济汉”本身亦是对长江水量的又一次人工分流。
    材料二 “引江济汉”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表特征。
    (2)荆江河段是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多发区,试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该河段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说出修建“引江济汉”工程的主要原因。
    (4)针对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落实,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和年际变化大;长江、汉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河湖淤积严重,调蓄能力减弱。
    (3)增加汉江下游水量,满足沿岸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改善汉江下游因水量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分流长江水量,缓解荆江河段的洪涝灾害。
    (4)退耕还湖、还河;严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治理河湖污染,保护河湖水质;沿河流、湖泊种植防护林,缓解水土流失,减轻河湖淤积;实行河(湖)长制,上下游联动,加大政策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
    解析:(1)地表特征可以结合长江上、中、下游特点进行描述。图示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典型的水乡,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2)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南北支流汇入水量多,且河道弯曲,淤积严重,水流不畅;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湖泊淤积,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所以荆江河段洪涝灾害多发。
    (3)“引江济汉”可以增加汉江下游水量,满足沿岸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南水北调”导致汉江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及生态环境变化,生态破坏问题加剧,“引江济汉”可以改善汉江下游水量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引江济汉”可以分流长江水量,缓解荆江河段的洪涝灾害。
    (4)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上游地区应保持水土。中游地区应针对围湖造田导致的蓄洪能力不足,进行退耕还湖、还河;严禁河湖沿途采石、采沙。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应该治理河湖污染,保护水质。沿河流、湖泊种植防护林,缓解水土流失,减轻河湖淤积;全流域综合管理,统一调度,实行河(湖)长制,上下游联动,加大政策力度和完善法律制度;等。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从图中分析,长江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其会引发水土流失;中游出现酸雨地区面积较大,说明大气污染严重;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严重。
    2.长江近十几年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B.中游河道裁弯取直
    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
    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答案:C
    解析:长江近十几年洪涝灾害频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径流能力下降。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可以减轻洪涝灾害;中游河道裁弯取直有利于洪水下泄,能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不属于人为原因。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在19世纪末,图示①②③④水域中最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到“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西部河流将西部地区出露的磷大量带至②地,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4.1980年以来,该流域蓝藻水华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扩大
    B.修建水闸使水体不易排出
    C.生产生活排放使污染物增加
    D.全球变暖使区域气温升高
    答案:C
    解析:1980年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生产生活排放使污染物增加,水中氮、磷物质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加重。
    5.该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体现的长江流域协调发展机制是( )
    A.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B.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C.建立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D.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进行统一管理,体现了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江流域协调发展机制。
    实践活动·科学探知
    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案例研究
    乌江古称黔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乌江流域发电装机量在2020年突破2 000万千瓦,同时建成2个千万吨级“煤电一体化”基地。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下图为乌江流域示意图和干流梯级开发剖面图。
    实践探知
    (1)评价乌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的地理条件。
    (2)结合乌江流域的环境特征,请你为该流域的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有利:水量大,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需要。
    不利:喀斯特地区,水库易漏水;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
    (2)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积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建设综合性工业基地;通过水库区建设,治理洪涝,发展航运;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植树造林,加强流域生态建设。省(直辖市)
    捕捞产值(亿元)
    养殖产值(亿元)
    捕捞/养殖
    安徽
    69.5
    421.6
    0.16
    江苏
    130.5
    1055.0
    0.12
    上海
    0.5
    26.6
    0.02
    浙江
    26.2
    228.2
    0.11
    区域
    具体措施
    西部山区
    ①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②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坡耕地和石漠荒山的治理
    中东部平原区
    ①加强湖泊、湿地保护;
    ②疏浚水道,降低洪涝灾害风险;③建设各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下游地区
    ①严格立法、科学治污;
    ②坚持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齐抓并举;
    ③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
    ④治理水污染
    相关学案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第1课时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长江流域概况,长江流域的协作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南水北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三节第2课时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