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区域合作滚动练习三含解析
展开滚动练习三
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下面两题。
1.该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
解析:在城市空间分布发展过程中,先形成大城市,企业、资金、人才向大城市集聚,然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
2.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
A. 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
B. 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C. 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D. 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答案:
解析: 阶段中心城市经济较发达,辐射能力强,工业化处于转型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大; 阶段尚未形成中心城市,各小城镇同质性较强,对应自给自足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阶段对应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开始形成; 阶段区域内部的差异逐渐缩小,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面表格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农产品 | 产量(万吨) | 区位熵 |
小麦 | ||
玉米 | ||
稻谷 | ||
棉花 |
3.该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区位熵大于1,说明某农产品在全国有优势。结合表中数据,该区域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也是小麦、玉米主产区,水稻种植较少,华北平原符合;东北平原是玉米主产区,棉花种植少;四川盆地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大,不是小麦、玉米主产区。
4.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质量更好,市场需求多
答案: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形区是华北平原。与塔里木盆地相比,华北平原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塔里木盆地全年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质量更好。
客流强度可以反映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下图为安徽省内城市每日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及客流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判断,下列城市中规模最为接近的是( )
A.六安市和亳州市
B.黄山市和滁州市
C.马鞍山市和黄山市
D.阜阳市和宣城市
答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城市规模相近则客流规模也应相近。由图可知,阜阳市和宣城市的客流强度最为接近,因此可判断两城市规模最为接近。
6.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皖中地区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最高,说明合肥对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强
B.亳州市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较低,说明亳州市离合肥近
C.合肥市位于皖南地区
D.安庆市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较高,说明安庆市对合肥影响大
答案:
解析:皖中地区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最高,说明皖中地区离合肥最近,受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强,即合肥位于皖中地区。
铅(yán)山连四纸出产于武夷山脉,以嫩竹为原料,配以当地天然泉水及秘方,通过72道工序,经纯手工制作,需一年多时间才能制成,有“寿纸千年”之称,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艺。随着当地工业化的发展,如今铅山连四纸生产举步维艰,当地老牌企业经营困难,传统技艺濒临消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铅山连四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其( )
A.历史悠久,工艺独特
B.成本较低,价格低廉
C.品种单一,竞争力强
D.制作过程简单,品质好
答案:
解析:由材料可知,铅山连四纸产业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制作过程复杂,品质好,故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艺。
8.铅山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将( )
A.促使人口大量外迁,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C.制约连四纸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和发展
D.减慢城镇化速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
解析:大力推进工业化会增加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迁;工业化会使连四纸产业劳动力减少,而且工业化将加剧环境污染,减少优质水源,制约连四纸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和发展;推进工业化会加快城镇化进程。
9.为复兴连四纸产业,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不断开拓市场,增加销量
②革新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
③强制扩大规模,保护传统文化
④积极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结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不断开拓市场,增加销量,有利于连四纸产业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大批量招收青年学徒,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在保证连四纸品质和特色的前提下,嫁接现代技术,革新工艺,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连四纸产业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结合,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连四纸,促进连四纸产业的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稀少
B.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气候变暖
D.人口大量向西迁移
答案:
解析:该地区存在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造成荒漠化速度加快。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90%以上是由这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即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非自然原因。
11.针对该地区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可行的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解析:针对该地区荒漠化问题,治理措施主要有:控制人口增长,少数地区可进行生态移民;该地区为绿洲农业,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因此必须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故①②④可行。在荒漠化土地上,水资源较少,若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或扩大水田面积,只会加剧该地区荒漠化,③⑤排除。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答案:
解析: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但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1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
解析: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在资金方面远不如佛山充足;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虽在劳动力、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最大优势还是景德镇作为“瓷都”,拥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陶瓷文化底蕴,即产业基础好。
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项目是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的第一期建设干线,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能源建设项目。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全长830千米,始于湖北潜江枢纽站,止于广东韶关末站,该工程途经郴州市永兴县、桂阳县、北湖区、苏仙区和宜章县5个县区。下图示意潜江—韶关输气管道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的实施主要反映了区域特征中的( )
A.区域间界线分明B.区域间相互联系
C.区域内的相似性D.区域各具有特色
答案: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项目促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区域间相互联系)的特点。
15.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对郴州的有利影响是( )
A.带动高新产业发展B.解决能源紧张问题
C.吸引人口大量迁入D.完善民生基础设施
答案:
解析:该工程途经郴州市,有利于完善郴州市的民生基础设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州市是湖南省通往粤西北的门户,位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轴线上,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地理优势。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工业园位于县城的东北角,园内已建成了较完善的道路及水、电、通信配套设施,是东安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东安县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众多在粤从业人员返乡创业。下图为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工业园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白牙市镇部分在粤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2)简述白牙市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工业转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3)有人建议永州市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此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白牙市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白牙市镇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白牙市镇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家乡情怀;政府政策扶持;等。
(2)有利影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模扩大,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不利影响: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加剧城市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变差;加大城市管理难度。
(3)赞成。永州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永州市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永州市的生态环境。
或不赞成。永州市的城市等级较低;高校少,科技实力弱;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解析:(1)永州市位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轴线上,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地理优势,白牙市镇位置优越,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白牙市镇经济不发达,生产生活成本较低;白牙市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地价低廉;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家乡情怀,回乡创业积极性高;东安县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有政府政策扶持;等。
(2)白牙市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工业转移对城市化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与不赞成均可,理由合理即可。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尤其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榆林号称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接续地。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生态安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受到威胁。下列图表为陕西省和陕北榆林地区的相关资料。
榆林市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类型 | 比重(%) | ||||
三大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二产业 | ||
农业 | 种植业 | 畜牧业 | 渔业 | 其他 | |
工业 |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 轻工业 | |||
(1)根据陕西省的资源分布特点,指出陕南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2)榆林市目前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的主要供应地,为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可采取的主要调配方式有哪些?
(3)结合表,分析榆林市当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阐述原因。
(4)归纳榆林市1980—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分析榆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答案:(1)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或钢铁工业等)。理由: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或丰富的煤铁资源)。
(2)北煤南运(也可答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
原因:当年榆林市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大,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4)变化特点: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调整的合理性:这种变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因为榆林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能源化学工业的发展,因此,第二产业比重增长较快,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减小第一产业的比重,避免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解析:(1)读图可知,陕南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铁矿资源,适宜发展与此相关的产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和钢铁工业。
(3)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可采取的主要调配方式有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4)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年榆林市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大,会出现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大,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4)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主要从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据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调整的合理性:这种变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因为榆林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能源化学工业的发展,因此,第二产业比重增长较快,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减小第一产业的比重,避免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有利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