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1、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诗歌大意,赏析名句。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自学指导一(6分钟)1、翻译诗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2、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一(9分钟) 1、翻译诗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2、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1、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2、翻译诗句,理解大意。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二(9分钟)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2、翻译诗句,理解大意。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小结(1分钟):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当堂训练 9分钟
1、把下列诗句补写完整。(1)、峨眉山月半轮秋,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岐王宅里寻常见, 。 (4)、正是江南好风景, 。2、理解运用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3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学习目标 1分钟1、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诗歌大意,赏析名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lián故园菊, 应傍bàng战场开。
自学指导一 (4分钟)
1、翻译诗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翻译诗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9分钟)1、朗读古诗,注意断句,变色字的字音、字形。2、翻译诗句,理解大意。3、名句赏析。
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来考考你,诗歌创作背景,小组合作初步探究,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关于杜甫,请欣赏散文《杜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江南逢李龟年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江南逢李龟年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创作背景,朗读指导,疏通诗句,思考问题,诗歌赏析,拓展延伸,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